天天看点

宋代“术士”之 谢石拆字

作者:牧阳道人

“拆字”现代叫测字,在唐代也称为“破字”。在卦书之中仍叫“拆字”,这是一种预测吉凶的方法,现代称之为迷信。所谓“拆字”就是把来人书写的字,通过增减偏旁部首或是把字拆解变形成其它的字,来预测吉凶。在后世的演变中又加入阴阳五行及神煞等,使得这门预测术变得复杂。

今天分享的故事,是关于两宋之间的一个“术士”中的名人谢石,他极擅长“拆字”。下文是出自《夷坚志》中的两则故事,因其讲的是同一个人,所以我合并一起讲出来。其中后一个故事的见证人,是作者洪迈的亲大哥 洪适(音:阔)官至右丞相,去世后谥号文惠。

宋代“术士”之 谢石拆字

谢石 字润夫,成都人。宋徽宗 宣和年间(西历 1119年~1125年)来到京师(东京汴梁),以拆字预测人的祸福为业,来人只需随意写一字,即用这个字进行预测,所言无不奇中。名声渐渐传开,宋徽宗听说后也想试一试,写了一个“朝”字令中贵人(皇帝近臣)拿着去找谢石看看他如何说。

说谢石拿过字来仔细一看,又端详端详来人,说:“这字不是你写的。”这中贵人很惊讶,说:“但且据字有啥说啥,不要顾忌。”(我估计宋徽宗的瘦金体那么有名,他如何不知!)

谢又说:“朝字,拆开来是十月十日字,非是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还能是谁写的!”(宋徽宗赵佶生于元丰五年(西历1082年)农历五月五日(后因五月生人不祥改为禹历十月十日))周围看热闹的人,一听到谢石这么说都吃了一惊,这中贵人没说话赶紧跑回去报告皇帝。

第二天他就被召进皇宫后院,宋徽宗令左右宫女嫔妃写字给谢石看,他都一一据字论理,十分精细透彻。朝廷赏赐给他补了一个承信郎(武官名,很小的芝麻官无实权)。这一下声名大噪,来求测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说有一官员妻子怀孕过月(超了月份),写了一个“也”字让丈夫拿着去测字。谢石说:“这是女人写的吧?”那官员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谢石回答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所以知是公内助所写。尊夫人是三十一岁吗?”那官说:“是的!”谢石接着说:“因为也字上有三十(卅sà )下一横为一字所以说年三十一(这就是把“也”字变形)。当前你不是谋划升迁调动,费了不少力没有实现是不是?”那官回答说:“正因此事苦恼。”谢接着说:“也字加水为池,有马则驰,今池运则无水,陆驰则无马,是安可动也?又尊夫人父母兄弟,近身亲人,无一存者,以也字着人则一他字,今独见也而不见人故也。又尊夫人娘家物产亦当荡尽否?以也字着土则为地字,今又不见土也。”那人回答说:“是的,然这些都不是我要问的,我妻已经怀孕过月却迟迟不生产,因此忧虑才有所问!”谢石接着说:“是必怀孕十三个月了,以也字中有十字,并两旁二竖下一画为十三也。有一事特别奇怪我不敢说,我可以把话都说完吗?”那官员请他说,于是谢又说:“也字加虫为虵(蛇)字,今尊夫人所妊,殆蛇妖也。然不见虫蛊(也字无虫),所以不能为害,我谢石有药能治,可以为公验证一下。”官员惊异其说请到家里去,把药给官员妻服下,后果然排出百数小蛇,大肚子也没有了。于是京城的人都把他当成了神一样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何仙术。

在《夷坚志补卷第十九》还有一则关于谢石拆字的故事,我一并合在一起。

说蜀人谢石,于宋高宗 绍兴八年(西历 1138年)来到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一时占验尤异。文惠公(作者洪迈的大哥洪适(发音:阔), 文惠是洪适去世后的谥号。)去临安调官(时年22岁),目击两事:(以下为洪迈大哥亲眼所见两事。)

樊将仕(官员)的妻子丢失一顶 真珠冠,写了一个“失”字,让丈夫拿去问谢石。谢石说:“你家有姓朱的亲戚吗?”樊说:“我老婆姓朱。”谢又问“有没有叫二十八的?”谢接着说:“我看是他因为一些事误拿了去,现在东西还在,可以找到。如果找到了,你要给我十千钱。”

樊回家后就把谢的话告诉了妻子,妻一听这话很生气说:“这不瞎说吗!我哥能是那样的人吗?”就把侍婢叫过来,问:“这几天你二十八舅来家,曾经借过东西吗?”婢女说:“昨天二十八舅来说要出门,要借帽子,后来没用就还回来了,就装在盒子里,看样子盒子都没有打开过。”说完话,把盒子拿来打开一看,丢的那个真珠冠就在帽子下面。估计是原来因晒帽子时,误把珍珠冠放到盒子里,时间长就忘了这个事。(简单说就是自己放错了地方,后来又忘了。)

第二件事是与洪迈大哥同住在一起,也是在等待调官的一位官员。说他当时病了,就写了一个“申”字问谢石(那意思看看这病的吉凶),“中”字中间带燥笔(中间一横),谢石看见这个字直伸舌头,只是说:“也好。”那个官员也就没再问回去了。此时谢石对周围在坐的人说:“丹田既燥,其人必死。”,有人问:“应验在什么时间?”回答说:“不过明日申时。”后来果然如其说。

宋代“术士”之 谢石拆字

对于大多数看过卦书的人,可能对谢石这个人并不陌生,后世书中有很多关于他“拆字”的一些小案例小故事,其中不免有很多附会之说。往往传言就是这样,有时会捕风捉影,夸大其实或自带文学加工。就如庄子所说“夫言者,风波也。”像水中的涟漪越来越大。虽然如此,后一个故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见证人是作者洪迈的亲大哥。

简单根据他在故事中的“拆字”风格,来推下如何得出的结论。“失”字测失物,下添一笔为“朱”字因为是其妻所写,所以问是否朱姓亲戚。又因朱失一笔为失字,所以判断与朱姓人有关。所谓二十八,是把字拆开有二有八又有十字,至于说为什么东西没丢能找到,则不知所云。有懂行的朋友可以试试。

简单说这么多,这门预测术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却并非那么容易,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日常生活中作个文字游戏玩玩,也未尝不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