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作者:闲来读史

张学良,1901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鞍山市泰安县。曾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和陆军上将。西安事件后,蒋介石受到不满,被软禁了50多年。

张学良的生活自由在1990年完全恢复,1995年,在困难下,他离开台湾,移居夏威夷。张学良于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去世,享年101岁。对于张学良的逝世,各界人士都非常关注,台湾派人过去,大陆张学良曾经在老手下也委托人哀悼,过去,中国东北大学也派人去合作。

在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一大批媒体记者开始好奇这位对中国有很大影响的老人会对他说什么。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图片|张学良

人群中,一位老人一脸伤心,他的名字叫林元泉,当时是台湾管家张学良,跟随张学良生活了50多年。张学良对林元泉非常信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由小林照顾。

张学良人一直怀疑小林的身份,小林不仅气质沉着,而且武功好,不只是管家那么简单。后来,小林对人们说:"我是国民党派来监视张少晖的,但一直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这里不是小林没有得到信息,而是,林元泉一直很尊重张学良,所以他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对邵帅有害的事情,而且在生活中也要好好照顾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个人的感受也很深。

追悼会上,张学良的亲朋好友邀请林元泉发言。老管家的话,透露出年轻英俊在台湾的无奈。"1946年张先生刚到台湾时,有100多名宪兵看守着他,"林说。虽然42年后,看守他的宪兵正在吃饭,但有四张桌子。"这显示了张学良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蒋介石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他?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图片|蒋介石

1919年,张学良在陆军报告厅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许多有抱负的人,如郭松龄,后来成为非常好的朋友。1920年,张学良以一级兵学毕业,任东北军第二团团长。

1922年,军阀和直属军阀之间爆发了第一次直接战争,争夺北京的中央政权。方军阀是北方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首领张作军是奉天省(今辽宁省)人,所以他的军队被称为凤军部;

第一次直接战争爆发时,张学良担任旅长,郭松龄指挥东路军第3混成旅。混合旅是由步兵、骑兵、工兵和炮兵组成的独立旅,这在中华民国很常见。

在第一次直接战争中,大败的路线,只有张学良率领部队表现得稍显光明,打赢了巴县之战和山海关之战。

第一次战争胜利后,直属势力控制了北京政权,企图以武力解救中国。在第一次战争失败后,冯正熙积极扩军,为下一场战役做准备,希望在北京重新掌权。1924年9月,直属部门和方部之间爆发了第二次战争,争夺北京的中央权力。

张学良和江登分别当选,率领第3军和第2军,作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张学良的部队异常英勇,在张学良的正确指挥下,奉军在山海关下,逼迫北平。直系战线从这场战斗的失败中恢复过来,完全分崩离析。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图片|张作军

这场战争结束后,方部占领北京,军事实力达到顶峰,张作瑜成为北方军阀的最高首领,张学良在战后训练,在军事指挥上越来越成熟,张作瑜将他提拔为魏区总司令。

1928年6月,张作轩一行乘专车离开北京前往东北,日军在途中埋设炸药,编队,被誉为"殊死之战"。4日清晨,专车驶向铁路过三孔桥时,日军按下炸弹按钮,一声震耳欲聋,三孔桥被炸开,桥轨和桥直接被吹倒,张作琦的车被吹得稀薄,只剩下一个底盘。吴俊生当场死亡,张作胜被炸断,喉咙破裂,受重伤。

奉天总督接到消息后,急忙赶到现场组织救援,重伤的张作祚钭派往沈阳大帅府,当时张作玉已经奄奄一息,向妻子说明后果:"叫小六子赶快回沈阳,一切交给国家当务之急。"他去世时享年54岁。

1928年6月4日,张学良出任东部三省安全统帅。张学良死后不久,张学良迅速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行动名为"东北易"。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1930年6月21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副司令员,赋予张学良很大的权力,平津地区的军政和财政事务由张学良管理,张学良的许多下属也获得了重要职务。张学良的回归,成就了蒋介石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了计划已久的9月18日战役,并迅速征服了我国东北部,为了使别人接受,他们支持已故的清朝皇帝于仪上台,建立了"满洲"傀儡政权。中国已经到了生存的紧要关头,结束内战、共同抗日的国家呼声越来越高。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下令包围红军,张学良立即当面表示反对,国内形势恶劣,日本人民看不起,表示内战应停止,共同抗日。蒋介石听完后立即拒绝了,两人争吵起来。

1936年12月9日,共产党组织了大规模的群众示威,要求结束内战,共同抗日,积极努力拯救国家。国民党警卫开枪打伤一名学生,激起愤怒。

蒋介石过去强迫张学良停止学生游行,最后附上的话:必要时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来到游行队伍,试图劝说同学们回学校。东北大学学生用口号回答张学良:"东北军回国,收复失地!"停止内战,团结起来对抗日本!"张学良听了,羞愧难,向群众承诺,一周内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图片|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成当面劝说蒋介石重新强调共同抗日,但蒋介石坚持继续内战,采取强硬立场。谈话不愉快,张学良和杨虎成劝说无果,别无他法,只能阴谋用武力解决。

12日凌晨5.m,张学良的东北军奉命攻占蒋介石。蒋介石听到动静,急忙逃跑,跳出卧室的窗户,伤到背,悄悄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在东北军的搜寻中,他还是被找到了。与此同时,杨虎城的17路军也没闲着,立即拘留了国民党的一些重要成员。

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挽救抗日战争,宣布了八项救赎主张,称:"我们必须停止双方之间的战争,面对敌人的侵略,整个国家都要积极拯救国家。立即释放爱国领袖和全国所有因政治问题被捕的人,放开爱国运动,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权。"

中共中央立即作出反应,表示支持张学良、杨虎成的爱国行径,阻止日本趁机对中国发动侵略,并应寻求外援,反法西斯主义是国际任务。

张学良拘留蒋介石后,一些反动分子谴责张学良和杨虎成的行为。16日,国民政府的劝说无效后,求助于张学良。内战可能越来越混乱,这不是张学良希望看到的结果。于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江定文之一释放,让他去谈判,表明了张学良的意图。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图片|宋美玲

22日,宋美玲、莱纳和宋子文来到西安,在飞机上,宋美玲给了莱纳一把枪,重心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什么不符合教规的行为,你就用这把枪结束我的生命。"飞机上的气氛非常令人沮丧,他们每个人都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准备。

张学良和杨虎成在机场等了很久,宋美玲坐完飞机后,张学良自然受到了礼遇。后来,张学良、杨虎成和宋子文、宋美玲聊了一会儿,宋美玲急地想知道蒋介石是否安全。为了安抚他们,张学良陪同宋美玲和莱纳去见蒋介石。

1936年12月23日,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与张学良、杨虎成和周总理率领的党中央代表团举行了三方会谈,正式会谈在张学良堂西楼二楼开始,主要内容是释放蒋介石的条件。

张学良提出了六项主张,希望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本人同意实施。这六个命题是:

停战,国民党撤军到韶关外;

南京政府必须内部调整,不接受亲日,增加反日分子;

释放被捕的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

停止围攻红军,联合红军抗日;

立即讨论救国战略,召集各方、各界拯救国会议;

与抗日国家合作。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图片|周恩来

23日晚,中共不愿透露"三位一体",即"三位一体"指的是西安事变时期,东北军、十七路军与红军结成军事同盟,对外统一的"西北抗日援军"。张学良知悉,暂时改了之前说的把蒋介石的条件。原来蒋介石必须接受并保证六项条约的执行,由宋美龄和宋子文保证;

24日晚,中共中央党委周恩来,关于释放蒋介石的条件,必须坚持三个条件:

中央军首先撤退到韶关外;

南京政府通过政治文件开辟国内和平,从新起点开始,过去的错误将不再被追究,把抗日放在首位,召开救国大会;

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杨虎成积极同意中共中央的想法,但张学良不同意。张学良对蒋介石仍有感情,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仍感到内疚,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出西安,前往洛阳。张学良在离开东北军前往杨虎城之前,对杨虎城说:"如果我不能回来,东北军将完全交给你。周恩来想再次劝说张学良接受中共中央关于释放蒋介石的条件,看到他们都走了就得停下脚步。

事实上,在西安事件之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都曾提出过斩杀蒋介石的提议,但张学良主张释放蒋介石,杀蒋介石并不是西安事变的目的,面对日本的侵略,共同抗日是关键。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配图|张学良(前排左)和蒋介石(右前排)

第二天,蒋介石安全抵达南京,西安事件和平解决。西安事件得到和平解决,通过抗日作战,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内战,基本统一了战线,开始共同抗日,为救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安事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给了共产党合法的生存机会,也给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发展的喘息空间。后来毛泽东对西安事件进行了评论:

"以张学良和杨虎成为首的西安事件,使中国共产党从监狱中解脱出来,允许其拥有合法身份,两位将领一直对他们怀有特别的感激和敬意。

周恩来也说:"张学良将军是民族英雄,千古功勋。"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事发后,蒋介石对张学良怀恨在心。1936年12月30日,南京政府对他进行刑事审判,张学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被剥夺公民权五年。

蒋介石是个智者,他很清楚张学良把他关进了监狱,主要目的就是团结国民阵线,拯救国家抗日。蒋介石本人不是失去权力、侮辱国家的叛徒,他也有民族意识;

张学良的双手握着东北军,虽然东北军被改组,但张学良对他们的影响还是不小的,万一杀了张学良,东北军动乱,还是倒在了共产党手里,这也是蒋介石不想看到的结果;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良很有名,国内外都知道他的儿子张学良,如果他杀了儿子,肯定会被海内外人士议论;

中原战争期间,由于张学良对东北军的领导,否则蒋介石就不会那么轻易获胜,使中国统一,蒋介石当然记得这件事;

宋美玲和张学良的关系也密切,国民党的有抱负的人和张学良的抗日失误也近在咫尺,他们从侧面观看。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配图|张学良被囚禁生活

所以对于张学良来说,只拿了监护权,这一关就是五十多年了。在把蒋介石送回南京之前,张学良对自己未来的处境有预感,于是写了一份遗嘱。1937年1月8日,他拿出两份书面遗嘱交给了他的朋友,写道:如果我在国内引起内乱,我会自杀。

张学良在软禁中开始了他的生活,1937年初,他被软禁在浙江奉化市,一年后被送往贵州。1946年,他和妻子赵思小姐被秘密转移到台湾。拘留地点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变化,外界对张学良的事知之甚少。西安事件 张学良只关了蒋介石13天,蒋介石和他的儿子蒋经国关了蒋介石50多年。

张学良软禁期间,没有人被允许见到他,过去,张学良是一名将军,拥有数十万军队,但现在他哪儿也去不了了,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监视中度过的。张学良入狱时只有38岁,正如他所说:"西安事变后,我的生活已经无足轻重了。"

蒋介石既不杀也不让张学良,抚养他,也限制他的自由,向世人展示他们对人的宽容。

余凤芝是张学良的妻子,很多人会说赵思小姐是第三方,但对于赵思小姐来说,张学良和妻子于凤芝都非常感激她,张的侄女每次都提到赵思小姐,又称凤芝小姐,叫赵思小姐为赵姨妈。张学良被囚禁在大陆,他的妻子余凤一直陪伴着他。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图|凤芝

后来,当上海沦陷时,赵小姐不得不带着孩子到香港定居。三年后,于峰得了癌症,张学良一定不用对宋美玲,要求让冯去治疗。在宋美玲的帮助下,余枫去美国就医,之后夫妻俩再也没有机会见面。

远在香港的赵思小姐,听说于枫病离开了大陆,张学良一个人过着一生的监禁,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香港的优越生活,把理智的儿子托付给朋友照顾,放弃一切,宁愿母子陪伴亲人。

1946年,蒋介石没有放手的打算。送给蒋介石一块金表的张学良,向他求助,想和他彻底算账。

但这种方法没有效果,蒋介石仍然怀念当年的西安事件。张学良很生气却无奈,只能找人抱怨:西安事件,我没办法看到日军的打击,我们不去抗日,但还是自相残杀,我想我没有错。我用武力拘留了主席,我错了,但我也被判处10年徒刑,现在是抗日的胜利,为什么我没有得到自由?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图片|赵思小姐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周恩来曾就蒋介石的自由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质疑:

"现在,该国人民希望双方和平共处,相互团结。有一个人以前曾为中国共产党的两党合作做出重大贡献。张汉清邵帅,是你的朋友,也是我们共产党的朋友,但他还是被囚禁着,为什么不放手呢?"

张学良听到周恩来为他说话,非常感激,立即给他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也希望有一天他们能自由。

1946年10月,张学良被送到台湾,被囚禁。1947年迁至新竹府温泉,1957年10月迁至高雄市西子湾,1961年迁至台北市。外人对张学良的消息很少,只知道他还活着,具体在哪里还不清楚。

1957年,在蒋介石70岁生日那天,张学良送给他一根手杖,希望蒋介石不会忘记自己的存在,但遗憾的是,在西安事变20年后,蒋介石仍然没有呼吸。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配图|蒋介石去世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世,享年88岁。四天后,一位老人来到蒋介石的精神面前,在别人的指导下,走到蒋介石的水晶棺材前,进行最后的告别。老人就是张学良,他的到来吸引了现场大多数人的目光。这是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的第39个年头。

答案就在张学良发来的搭售上,上面写着:

"护理是一样的,同样的血肉;政治斗争就像一场争斗(chóu chóu)。"

这是他自己写的一次合作,他与蒋介石一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蒋介石死后,他的儿子蒋宽景继承了父亲的生意。临死前,蒋介石告诉蒋国靖,老虎不应该放回山上,这只老虎不是别人,也不是张学良。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配图|蒋经国和蒋介石

蒋介石在张学良被囚禁期间,难道没有放过他吗?是的,1946年的一天,蒋介石派他的下属莫德辉去见张学良传达命令,还有另外三个条件。张学良终于等了希望,听完那三个条件,却沉默了,最后拒绝了。

张学良拒绝拥抱自由的机会有什么条件?一是张学良说西安事变完全被西安共产党迷惑了,二是在"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侵略东北时,蒋介石给张学良发了一封不抗拒命令的电报,还给了蒋介石;最后,张学良被释放,不准回国。

张学良听了这个提议,当着面拒绝了。这让莫德辉大吃一惊,张学良耐心地解释说,西安事变确实是他和杨虎城挑起的,如果想把这件事种给别人,不管好事坏事,这都是不客气的行为。张学良还强调,西安事件完全是他自己的意思,他已经让东北人民深水,看不出还有别的地方落入日本人手中。

关于那封电报,内容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面对日军入侵中国不要反抗,而张学良本人也没有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导致东北三省很快被日军占领,张学良也成为赤府的对象。如果蒋介石拿回这份秘密报告,历史可能会被篡改,在全国是非上,他不想作弊,更不用让他的子孙后代代名词了。

2001年张学良的葬礼上,老管家的一句话,揭示了邵帅在台湾的无助

蒋介石的三个条件,张学良早就看出,这其实是一个陷阱。当时蒋介石可以向外界宣称,张学良失去了东北,被共产党迷惑发动兵变,失败后,在中国不能留下来,只能出国定居。

如果自由的代价是背叛人民和历史,那么他宁愿没有这种自由。就这样,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困在一寸土地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