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作者:青陌读史

2007年3月23日,在北京某医院,毛主席唯一幸存的儿子毛岸青,因病医治无效病逝,终年84岁。

在毛岸青的追悼会上,许多国家领导人、无数民众自发前来送行,而他的至亲们更是哭成了泪人。

儿子毛新宇手捧父亲遗像,悲痛欲绝,妻子邵华的眼泪都未曾断过,两个妹妹李敏和李讷更是难掩悲伤的情绪...

虽然和哥哥毛岸英相比,毛岸青的一生似乎略显平凡,但其实他的84年岁月,也是波澜壮阔的,平凡中透着伟大。

1:童年丧母,流浪五年

毛岸青是毛主席和结发之妻杨开慧的次子,于1923年生于长沙。虽然在他之前,家里已经有了毛岸英,但对于次子的到来,毛主席和杨开慧依然是激动且兴奋的。

只不过,因为当时正值革命的关键时期,毛主席到处奔波,一年中很少有时间在家,所以幼年时的毛岸青和父亲相聚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

好在有母亲杨开慧和哥哥毛岸英的陪伴,毛岸青的童年才不至于太孤独。然而,这样的幸福也没有持续几年。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敌人杀害,这也意味着年仅7岁的毛岸青就此失去了疼爱自己的母亲,从此后和哥哥、弟弟相依为命。

但这也只是他坎坷人生的开始。母亲被害后,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在外婆和舅母的护送下,毛岸青三兄弟被送到了上海。

然而,在上海的五年里,毛岸青的生活依然是艰难的。这期间最小的弟弟毛岸龙不幸失踪,他和哥哥毛岸英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流浪时间。

为了活下去,哥哥带着他干各种苦力,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有时候哥俩一天才勉强能吃上一顿饭。

吃不饱、穿不暖的他们,还经常受到欺负,奈何年纪太小,哪怕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只能忍气吞声,那时他们经常蹲在马路上,想念去世的母亲和不知在何方的父亲。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除了生活艰难外,在流浪期间,毛岸青因为写下了“打倒帝国主义”几个字,而遭到了上海警员的毒打,致使他头部受伤,这也给毛岸青的身体留下了终身的病痛和隐患。

1936年,在上海流浪五年之久的毛岸青和哥哥终于被地下党找到。此时,兄弟二人脸色蜡黄,骨瘦淋漓,谁见了都会忍不住落泪。

随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兄弟二人远赴苏联留学,终于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但在那个年代,苏联也不是绝对太平的,因为战乱苏联食物匮乏,正在长身体的毛岸青和哥哥,再次面临吃不饱的日子。

当时,贺子珍也来到了苏联,贺妈妈对他们兄弟视如己出,总是在周末的时候,尽可能地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对他们的饮食起居也充满了关心之情。

贺子珍的到来,让毛岸青和哥哥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那是他们在苏联难得的一段快乐时光。

2:留学苏联,参加战争

1941年,在毛岸青和哥哥到苏联后的第五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18岁的毛岸青和哥哥主动请缨,为战争做出贡献。

当时,哥哥毛岸英去了前线,毛岸青则积极地参加挖战壕,运送伤兵等支援前线的活动,虽然每天都很辛苦,甚至累到虚脱,可毛岸青从没有退缩过。

1947年,在阔别十一年之久后,毛岸青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不仅仅是毛主席的儿子,更是一位甘愿为祖国和人民付出辛劳的党员。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当时,毛岸青听从父亲的安排,留在了东北。为了工作方便他选择隐姓埋名,积极参加土改试点工作。

工作中的毛岸青,积极努力,从不搞特殊化,坚持和农民一起做工。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一直牢记父亲在信中给与自己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

在东北,毛岸青一待就是两年。1949年,他回到了北京,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亲,此时父子已经十多年未见,这样的久别重逢场景,让人泪目。

随后,毛岸青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利用自己精通俄语的优势,翻译了大量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

尽管毛岸青所从事的工作,不够惊天动地,但每一个岗位都有他独特的价值。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毛岸青翻译出版的书籍,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背后他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通宵达旦工作都是常有的事。

幼年丧母,童年流浪,少年时在苏联经历了战乱之苦,毛岸青的前半生过得十分艰辛。

原以为建国后,他的日子会平稳一些,但一个噩耗的降临,却让他的情绪崩溃,甚至导致头痛病发作,那就是二哥毛岸青的牺牲。

3:哥哥牺牲,头痛复发

对于毛岸青而言,哥哥毛岸英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在他幼年、少年时代,因为母亲病逝、父亲为革命奔波,哥哥成为唯一陪伴他的亲人。

而哥哥毛岸英又是一个感情细腻、心怀大爱的人,对弟弟呵护有加,甚至新婚之夜为了哄弟弟开心,还甘愿陪他下棋。

血脉相连,手足情深,拥有这样的哥哥,是毛岸青一生最幸运的事。然而,在1951年的抗美援朝中,毛岸英为国捐躯,当父亲将这个噩耗告诉毛岸青的时候,一向坚强的瞬间泪崩,

哪怕是“悲痛欲绝”几个字,也不足以形容他的心情。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毛岸青对着父亲悲痛地说:“爸爸,我要哥哥,我要哥哥。”可父亲回应他的只有泪水和安慰,那一刻毛岸青知道,哥哥真的永远回不来了。

这样的打击,犹如一颗炸弹,直接导致毛岸英头部的病痛复发,饱受病痛折磨的他,每天都活得痛苦又煎熬。

为了让毛岸青得到更好的治疗,父亲决定将他送到苏联去治病。这一走又是几年的时间,虽然毛岸青的头疼病有所缓解,却无法根除,而他也越发地思念祖国和亲人。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于是,毛岸青给父亲写信,表达了自己想回国的想法。很快,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岸青回到了祖国并来到大连南山宾馆疗养。

回国后不久,毛岸青就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他遇到了携手一生的伴侣,她就是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妹邵华。

4:遇到伴侣,携手一生

当时,毛岸青已经年过三十,身为父亲毛主席一直牵挂着儿子的婚事,希望他能遇到一位情投意合的爱人。

只可惜,毛岸青对他人所介绍的对象都毫无感觉,一直到邵华的出现,毛岸青才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不一样。

虽然他们之间有着十几岁的年龄差,但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相恋。1960年的劳动节,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因为工作原因,毛主席没有到场见证儿子的婚礼,但他却精心地为一对新人准备了礼物,并祝福他们相亲相爱,百年好合。

毛岸青的生活,因为有了邵华的加入而变得丰富多彩。身为妻子的邵华,对丈夫疼爱有加,她会陪丈夫去公园散步,亲自给他拍照,陪他下棋....

除此外,在生活上,邵华也将毛岸青照顾得无微不至,每次毛岸青出门,邵华都会提前准备好他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尽管毛岸青的头疼病依然在,但邵华的出现还是缓解了他失去哥哥的痛苦,也让他的人生不再乏味和孤独。

当然,身为丈夫毛岸青对妻子邵华的爱也是非常浓厚的。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婚后的二人,无论走到哪里机会都是形形影不离,而且毛岸青还会贴心地给妻子皮外套,这里围巾,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正是爱一个最好的体现。

婚后第十年,他们还迎来了儿子毛新宇,从此一家三口过着简单且温馨的生活。

对于毛新宇,毛岸青一直都是慈父,他舍不得打骂儿子,哪怕儿子犯错误,他也会用温和的语调去引导和教育他。

偶尔,妻子对儿子过于严厉,毛岸青还很心疼,或者自己童年缺失父爱,所以他想将全部的爱给儿子。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不过虽然很疼爱儿子,但毛岸青对儿子绝对不娇惯,会引导他如何做人,尤其是告诉他不要因为自己是毛家人,就搞什么特殊,低调、谦逊是毛家的家风。

在毛主席去世后,毛岸青更是教育毛新宇,要继承你爷爷的遗志,终身为人民服务。其实毛岸青自己也是如此做的。

5:兢兢业业,不求回报

毛岸青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从事翻译工作,他才思敏捷,俄语水平较高,在工作岗位上深得同事们的尊重。

可毛主席曾告诉毛岸青,不要骄傲自满,要永远保持谦卑的心态。毛岸青牢记父亲的教诲,尽管出版了多本著作,却从不张扬,一直埋头苦干。

对自己的文译稿,毛岸青要求很高,每一句都是字斟句酌,一再修改,力求做到完美。他的工作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身边人,大家都对他钦佩有加。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同时,虽然是毛主席的儿子,但毛岸青为人忠厚,平易近人,和每一位同事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建立了感情。

毛岸青的才华不仅仅局限在翻译领域,哪怕后来退出翻译岗位,他依然在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曾埋头创作了理论电视片、电视剧,还书写了大量的散文,为大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成就斐然,但毛岸青工作却从不求回报,用妻子邵华的话来讲,他总是“做得多,要求的少”,犹如一根蜡烛,为了照亮别人,甘愿燃烧自己。

毛岸青葬礼:毛新宇手捧遗像,邵华眼泪未断,两个妹妹悲痛不已

到了晚年时,毛岸青和妻子经常一起做公益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光和力量,同时他也积极宣传革命思想,重走革命老区,尽可能低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相较于家族里的其他人,毛岸青似乎有些“平凡”,他没有像母亲和姑姑、叔叔那样为革命献身,他也没有像哥哥那样,投身战场,壮烈牺牲,很长一段时间时间内,大众甚至对他是陌生的。

但这也是毛岸青的选择,他没有到处宣传自己的出身,没有因自己是毛主席的儿子而觉得高高在上,更没有行使过什么特权。

他的一生,都是在“默默”中度过的,他默默地经营自己的家庭,默默地工作,只求奉献,不求回报。

他一生不求功名利禄,只求对得起父亲的教诲,无愧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最终他也做到了!!!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