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影|当尼采哭泣: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作者:一颗松果子

如果眼泪会说话,它们会说什么?

我的眼泪会说:我们自由了,你从未让我们出来。

眼泪背后的悲伤呢?

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观影|当尼采哭泣: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电影《当尼采哭泣》改编于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深谙存在主义哲学的欧文.亚隆同名小说《当尼采哭泣》,属于心理推理电影。

  话说,19世纪末的维也纳,一位年轻漂亮撩人的俄罗斯女诗人莎乐美找上了医学大师布雷尔,请求以欺瞒的方式偷偷治疗她的朋友存在主义大师尼采心理上的痛苦,让身处“绝望”的尼采觉得人生值得一过。如何拯救?如何让理性卓越的超人尼采得以脱离人生困境?名医与超人相遇,故事就此展开,精彩可见一斑。

观影|当尼采哭泣: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存在主义大师尼采真的病了,身陷情欲窘迫之中身病心也病,有着严重的偏头痛外加“绝望”及自杀倾向,却不愿接受治疗。莎乐美认为自己对尼采的绝望负有责任,因为她撩拨了这个男人,点燃了这个极端孤独的男人的激情,却不愿与之相爱,他因爱生恨。

  医学大师布雷尔生活优裕,过着受人尊重、另人羡慕的生活,他也是病着的,身陷对他的病人波尔塔的肉欲幻想无法自拔,同时恐惧年华老去、怀疑整个人生,面临婚姻危机,同样在”绝望“当中,或可称中年危机。

观影|当尼采哭泣: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两位大师级的男人相遇,恰如心理学与哲学相遇并联姻。影片中,为了留住被“背叛”折磨得不信任任何人的尼采,布雷尔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与尼采达成协议:布雷尔免费医治尼采的身体,尼采作为回报用哲学医治布雷尔的绝望,两人联结成互为医生与病人关系,开启了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疗法”。他们之间博弈与较量,他们对自我人性的思索与探讨,话题涉及人生的四大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人生的意义(或无意义),确实令人感受到这些主题在真实人生中的分量,可以引发人与自我的对话,一探真实而难知的自我。

观影|当尼采哭泣: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两个被情欲折磨的男人,两个不得自由的男人,他们是怎样超越而出继续上路呢?布雷尔的情欲焦点集中在他的病人波尔塔身上,波尔塔被他视为鲜活生命力的象征,她给他灰色生命以色彩,点燃了他的生命之火。在尼采的引导下,布雷尔进行了大胆的自我探索:他与波尔塔的关系,他与父母的关系,他与家庭的关系,他与自我及世界的关系,甚至他与死亡的关系。在向种种关系的深层掘进中陡然悟到:自己从未活过,而生命只有一次。他渴望重生与自由,可他还不能明了于己而言,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于是作为影片中一位次要的角色——心理学大师西格雷蒙.弗洛伊德便派上了用场,为把好友布雷尔医生从深层的心理危机中拯脱出来而为之做了一次摧眠。

  催眠中,布雷尔抛妻弃子,奔向他的波尔塔,他魂牵梦绕的情人。然而当他找到她时,他的情人正与别人在热恋中,说着她曾与他说的话,他痛不欲生,彻底的失去才会意识到曾经拥有的可贵,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吧。从催眠中醒来,他也就从自由的迷雾中彻底地清醒过来了。他如死后重生,回归生活。

观影|当尼采哭泣: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布雷尔向尼采倾心诉说被治愈的心路历程时,尼采向布雷尔坦白他一直躲在布雷尔的身后,把布雷尔推在前面去经历这个危险,坦白了自己的痛苦与自己的懦弱。布雷尔也坦白了他与莎乐美的约定,两个人坦诚相待,至此才真正成为朋友,才使因不相信人而感到孤独的尼采能勇于面对自己的残缺,流出了眼泪。孤独在好朋友面前在懂的人面前得以展示,才得到治愈,得到洗涤,得以超脱,得以释放。

  影片最后,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伟大的尼采用自己的眼泪尽濯莎乐美在其心灵引起的躁动和忧郁,他得以回到自己的孤独中,然则在他经历了莎乐美的爱情与布雷尔的友谊之后,他的孤独似乎与从前的孤独有所不同了。布雷尔也回归他以往的生活,行医,过着富有而受人尊敬的生活。

  互为医生与病人的两个人成了好朋友,然而按照尼采的“朋友必须疏离”的原则,两人分手。

  我还在这一影片之中,看到了女性意识。路.莎乐美,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女人,心灵如炬的女子,她在不经意间点燃了如同朽木般不易燃烧的尼采,令他这样一个天才的哲学家如此癲狂,可她从自我的天性中便懂得爱情的最本质的意义:她崇敬尼采,却不是爱他。她说她对尼采的真实感受:我被他吸引,但那不是浪漫,我想了解他,而不是服从。正因为莎乐美不爱尼采,而使其因痛致病;又因为她崇敬他,才偷偷请布雷尔为他治疗,并且一直倾心关注他。

观影|当尼采哭泣: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将哲学与心理学结合,是影片的高明之处。通过观影,你会发现在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师们也同样在经历,甚至比你还要痛苦并绝望。生命如何重新点燃?尼采说,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不先化为灰烬?

  尼采设想:如果我们现在经历的生命,此前已经历过,你可以再经历一次,甚至无数次地重复,就像沙漏一样地周而复始。但是,你生命中重新经历的所有痛苦和欢乐,不会有新的东西,所有难于表达的大小事情在你身上先后同样重复上演着。那么,人所期望的所有未曾经历的生命感受,将永远无法经历。于是,人们感觉自我的生活被“他人”设计了,存在的外围世界决定了我们生命的主观感受,是生活经历了我们,而不是我们自己在真正经历生活。

  死亡对人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死者不会有追求。所以,所有美好就在现实存在之中,存在就是美,包括尼采的眼泪,包括你正在经历着的一切。

观影|当尼采哭泣:那不是悲伤,那是一种安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