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羽黄忠都奈何不了潘璋,为何关兴轻而易举将其斩杀

作者:三国逐鹿
关羽黄忠都奈何不了潘璋,为何关兴轻而易举将其斩杀

演义中,关羽和黄忠是蜀汉五虎上将,属于三国超一流武将,并非“徒有其名”之倍。他们曾是三国战场上的主角,叱咤风云,杀了不少名将,如关羽曾斩杀颜良、文丑,黄忠曾斩杀夏侯渊,至于无名鼠辈,如过江之鲫。然而,他们两个人有两个克星,即潘璋及其部将马忠。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于临沮被潘璋部将马忠生擒活捉,最后身首异处。而黄忠于夷陵之战中,战败潘璋,追赶过程中,中了马忠暗箭,被救回营后不治身亡。为何关羽和和黄忠都栽在一个小人物潘璋手里,而关兴很容易将其杀死?依据演义,分析得出下列三个原因。

关羽黄忠都奈何不了潘璋,为何关兴轻而易举将其斩杀

其一,关兴身负杀父之仇,杀再多吴将,也不如将仇人潘璋斩杀。潘璋和马忠是关羽败亡的直接凶手,他们在临沮活捉了精疲力尽的关羽和关平。关兴做梦都想杀死这两位罪魁祸首,为其父报仇。他在战场上,杀再多吴将,也不如斩杀仇人潘璋和马忠。因此,关兴在与东吴的交锋中,发现仇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追杀其于山谷之中。正是由于关兴时刻想着为父亲报仇,留心仇人踪迹,才能在乱军之中发现仇人潘璋,将其斩杀。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原来关兴杀入吴阵,正遇仇人潘璋,骤马追之。璋大惊,奔入山谷内,不知所往。兴寻思只在山里,往来寻觅不见。
关羽黄忠都奈何不了潘璋,为何关兴轻而易举将其斩杀

其二,演义中关兴借助其父关羽显灵,将潘璋斩杀。关兴发现仇人潘璋后,“骤马追之”,追到了山谷之中,不幸迷路。二更时分,他跟随月光,寻到一处庄园,感觉腹中饥饿,下马敲门,求取食物。一位老者开门,将其引入屋内,关兴看见堂内中间供奉着关公神像,顿感惊讶。询问之后知晓,此地百姓将关公尊奉为神,享受此间香火。听闻关兴是关公之子,不吝肉食,热情款待。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幸得星月有光,追至山僻之间,时已二更,到一庄上,下马叩门。一老者出问何人。兴曰:“吾是战将,迷路到此,求一饭充饥。”老人引入,兴见堂内点着明烛,中堂绘画关公神像。
关羽黄忠都奈何不了潘璋,为何关兴轻而易举将其斩杀

不知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关兴酒足饭饱后,又有人敲门,老丈出门询问,知晓是久寻不到的潘璋送上门来。一个是饱餐战饭,另一个是疲惫不堪,谁胜谁负,这还用说嘛。潘璋进门后,看到关公雕像,以为关公显灵,向自己索命来了,吓的魂都掉了。这时,关兴“手起剑落”,将其斩于地上,取其心头之血,在关公神像前祭祀。

这一战,关兴不只斩杀仇人潘璋,家传宝刀青龙偃月刀物归原主,如虎添翼。他将潘璋首级挂于马下,辞别老丈,骑着潘璋之马,奔向蜀汉大营,向刘备汇报手刃仇敌之事。

关羽黄忠都奈何不了潘璋,为何关兴轻而易举将其斩杀

其三,关兴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干,将潘璋斩杀。如果将关兴换成一位稳重长者,看到敌军中的潘璋,一般不会擅自脱离阵地,前去追杀的。在两军交战中,最忌讳个人英雄主义,如果每个人都自以为是,各自作战,那就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大军,是很难在战场上有所作为的,被敌军各个击破,最后灰飞烟灭。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队中纪律高于一切,像关兴这样擅自脱离战场,私自追杀仇敌的行为是不被提倡的。然而,关兴参加伐吴,最大的动力就是为父报仇。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干,看到仇人,第一想法就是将其斩杀。这时的关兴,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眼前只有仇人潘璋,才机缘巧合之下将其斩杀。

关羽黄忠都奈何不了潘璋,为何关兴轻而易举将其斩杀

关兴差点为自己的冲动行为付出代价,他手刃仇敌潘璋后,回营途中,遇到“名将收割机”马忠。关兴人单势孤,被马忠三百人围攻,形势危急。关键时刻,张苞带人寻关兴而至,两人会和在一起,本想将马忠一并杀了。无奈遇到叛徒糜芳、傅士仁夹击,关兴张苞兵少,只能无奈撤退。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赶不数里,前面糜芳、傅士仁引兵来寻马忠。两军相合,混战一处。苞、兴二人兵少,慌忙撤退。
关羽黄忠都奈何不了潘璋,为何关兴轻而易举将其斩杀

这就是擅离战场的后果,如果关兴没有杀死杀死仇人,而是中了敌人的埋伏,后果不堪设想。关兴一个人死是小事,连累张苞等搜寻之人是大事。关兴目无军纪,擅离战场的做法虽不值得提倡,却正是这种做法,才早一日取仇敌项上首级。

总结:归根道理,关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论武力,已经不弱于乃父关羽巅峰时期,才能轻易手刃仇敌潘璋。

你是如何看待关兴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