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驰名遐迩的巨鹿香肠(张宝生 高立庚)

作者:衡水凌烟阁
驰名遐迩的巨鹿香肠(张宝生 高立庚)

衡水特产——巨鹿香肠,历史悠久,独俱风味。香肠作为美味的菜肴,古今为人所喜爱,不论大小宴会,家庭小酌,下酒佐餐,都有它的一席之地。而巨鹿香肠则是其“家族”中的佼佼者。它具有用料纯正、工艺考究、清香不腻、存放耐久之特点。因此,巨鹿香肠不仅誉满衡水城乡,驰名毗邻各县,而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小有名气。故很早以前就有”凡到衡水者必品尝衡水老白干和巨鹿香肠”之说。至于巨鹿香肠始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据巨鹿镇些老人听说,巨鹿香肠出名于清(朝)末民(国)初。当时,巨鹿镇制作香肠的有韩老立、任老信、高登科、张宝建四大家。现在已发展到十家之多。为使巨鹿香肠的传统制作方法留传后人,现整理介绍如下:

驰名遐迩的巨鹿香肠(张宝生 高立庚)

一.用料:①以猪小肠为外衣,用前用细麻绳反复捋(或用刀刮),除去猪小肠内壁粘膜;②猪肉,以前后臀尖(瘦肉较多)为佳,切成寸长肉条,肉条宜细不宜粗;③粉团,早期“七七事变”前均用绿豆团,以后也用山芋团,前者为最好,无论何种粉团,都要过罗去杂;④佐味料,含香油、姜丝(末)、香粉、味精,肉汤共五种。肉汤因为起着调(定)味的关键作用,故肉汤用料制作也十分讲究(方法附后)。

二.肠馅配方。按猪肉10(市)斤计算,兑粉团2.市斤,小磨香油200克, 姜丝(未)200克,香肠专用五香粉25克, 用适量肉汤调合。

配制方法,先将肉丝、香油、姜丝(末)、香料、味精用肉汤调合搅匀,然后再加进粉团,继续反复搅拌,浓度为稠粥状,达到均匀无颗粒(粉团)即可。

三.灌制和煮熟。香肠外衣长短不等,一般长75公分为宜。采用漏斗手工灌馅。生肠馅占肠衣内空间的75%,过多易破裂,少了则香肠缩细肠衣变厚。香肠灌好,用清水或清肉汤煮熟。方法是将水(汤)烧成柳子开(小开不大开),用手或代用物提着成圈的香肠两端,在锅里涮几个回合,待香肠馅成型后再放入锅内,一般煮30分钟即可。应该注意的是,在煮肠时,除个别圈肠遇热内部空气膨胀过甚,用针扎孔放气外,一般不要用针扎,以防肠内油脂外溢。

四.熏制防腐。香肠煮熟凉好以后,随即用干净锯末(杨柳木锯末最好)火熏烤。锯末火要适中,以生烟而又不起火苗为宜,做到熏中有烤,烤中有熏,集熏烤于一炉。香肠熏烤火候,冬季熏成枣红色,(天冷退色), 夏季呈金黄色(天热长色)熏好后在香肠表面涂一层香油,可以起到提味驱蝇之效果。经过熏烤的香肠,即可达到存放期长(夏天两周)皮脆、肉嫩,色味俱佳、清香可口之目的。

附一.香肠专用五香粉配方,共17味药材,其中:白芷5(市)斤(以下同),陈皮1.5斤,山萘1.5斤、官桂1.5斤、油肉桂0.5斤,肉豆蔻0.5斤、公丁香0.5斤, 母丁香0.5斤、小茴香0.5斤,干姜0.5斤,草果0.5斤、广砂仁0.5斤、红叩0.2斤。

附二.肉汤制作及静化处理。①煮汤用上等净肉或猪排骨,不用猪上下水;②下足食盐,( 因调肠馅时不再放盐)③佐料有广砂仁、肉豆蔻、公丁香、母丁香、草果、草寇、八角、陈皮、白芷、山萘、紫肉桂等十一种。下多少佐料根据汤的多少而定;④肉汤处理方法:先将肉汤用火烧开,随即用冷水溶解好的猪鲜血倒入沸汤锅内,促使肉汤内的轻杂物上浮表面,碎骨、肉碴下沉锅底。除去上下杂质,肉汤干净无杂,清沏透明,即可使用。

张宝生 高立庚口述 王纪绍整理

《衡水文史资料》第三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