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儿是上帝赐予父亲最好的拳击手----评《百万美元宝贝》

作者:时光电影工厂

电视里的免费影院点播似乎总是偏好伊斯特伍德的电影,每次一点进去,仅有的三个排片列表里,要么有《父辈的旗帜》,要么就是《老爷车》,虽然没有完整看过两部电影,但电影画面总是带着昏暗沉郁的氛围,沉浸在一片反思的黑暗里。

尽管是04年上映,却是我2015年看的第一部电影,因为之前一直对拳击类题材没有太大的兴趣。《百万美元宝贝》的剧情与人物,甚至是镜头风格,无疑都做得十分出色。稍作剖析,竟有如此大的收获。好的剧本中深层的含义是相当多的。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的所得。

一、角色转变

弗兰基身份经历了曲折却有趣的转变,他一开头以一个伤护员的身份,也就是“保护者”的身份出场。他不能止住威利的血,为了保护威利,弗兰基和他说让对手打他,希望他能够被打输从而尽早结束这场比赛。

艾迪瞎掉的眼睛是他无法忘却的回忆,所以他一直采取消极的态度,一味地以保护威利的之名来回避自己的痛苦。

他这时对人生的态度就是对那瓶漂白水的态度:”我告诉你多少次了,

买漂白水要买便宜的那种,不要买贵的那种。“

艾迪:”贵的闻起来好闻一些。“

弗兰基:”可漂白水就是漂白水“。

然而威利渴望冲破这种过度性保护的牢笼,撇下弗兰基,找到新经纪人并打出自己的冠军。这种做法实属人之常情,然而它却置身在一种刺骨的冷漠中。一方面,威利轻而易举地在门廊前用一句“对不起”抛下陪伴自己8年的教练。另一方面,威利最初和经纪人见面连招呼都不打,没有基本人类之间的交流,却最终由利益二字冷冰冰地将他们挂起。

事实上,电影里也不断地在演员对白中重提经纪人跑路来凸显这个讽刺。由此,弗兰基变成一个自怨自艾的小丑。谁不想自己亲手培养的拳手登上冠军宝座,一举夺得天下名?但他宁愿做个幕后天使,疗疗伤,谈谈家常,因为他怕痛,每天盯着艾迪的眼睛仿佛羸弱的教徒接受着神灵的训斥。

所以,他开始认真地反思,万万没想到这个反思却只是上帝对他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

接下来在对玛姬的训练中,弗兰基变成了导师,也就是所谓的“培育者”。

从开始的否认,拒绝,到勉为其难的接受,再到后来悉心的教导和训练,一步一步,躬身亲为,弗兰基转向积极的一面。但这种积极仍然无法隐藏他作为保护者的天性,他知道轻而易举的成功总是会伴随着危机,因而私下拒绝了很多赛事,并且对玛姬换经纪人的事件仍保持希望的态度,他仍然无法摆脱自身的恐惧。

”随时保护自己“便是这时期真实的写照。他的反思看起来颇有成效,不骄不躁,每一步都是如此谨慎,毫无差错。

最后的半个小时,整个故事顿时变成上帝对弗兰基降下的双重惩罚。从”保护者“的角度来说,最大的折磨就是看着你想保护的人惨遭身体的痛苦,自己却只能独自承受着心灵的剧痛,在悔恨中苟延残喘。而从“培育者”的角度来说,最大的折磨就是看着上帝慢慢地摧残你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奇迹却无能为力。

弗兰基整个人都软弱了下来,甚至连病情也是玛姬通过护士转告给他的。他被上帝的玩笑打败得一塌糊涂。然而最终,在玛姬的请求下,弗兰基被生与死的纠结熔炼成“保护者”和“谋杀者”的结合体,确切地说,以“肉体谋杀者”的身份完成了“心灵保护者”的使命,捍卫了玛姬的梦想和尊严。

他仿佛完完整整地看着一个生命,活脱脱地从他手中出生再到毁灭。每天在教堂的忏悔最终得到的却是牧师“忘记上帝,天堂和地狱”的告诫。上帝却通过弗兰基来诠释一种“创造即毁灭”的悲观命题,同时又借助玛姬来升华“创造即永恒”的不羁喻意,为这生命、角色与思想划上一个个完整却交错纵横的圆。

二、情感交融

影片中同样值得为人称道的是其中完美地融入了玛姬和弗兰基之间建立的犹如父女般的感情。事实上,导师和拳手之间相互尊敬的感情,父亲和女儿之间的亲情,这些元素在很多类似的影片中比比皆是,关键是如何将两者做到真正的水乳交融。

故事可谓做到了精妙绝伦。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承袭自己的事业。不一定要打拼至江南海北,但至少到年老力衰时,也可以在精神层面,从子女的身上得到慰藉,影片里可以看到弗兰基在几场比赛时,挥舞着自己的四肢,仿佛自己也置身在赛场当中。

可是他老了。

这一点在弗兰基和玛姬关于家人的情节中展开:弗兰基在对下一代的期望产生了断层,他只知道女儿曾经喜欢跑步但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坚持,而且他不训练女生;玛姬在对上一代的传承产生了断层,父亲的离去只留下麻烦多多的家人。编剧把这种传承的落魄以母亲作为主要传达者。肥胖寓意着现实中的懒,梦想中的懒导致了一事无成。

经过这一背景,两个断层通过拳击嵌合在一起。他愿意跨出这一步,除了是被她的执着所感动,更重要的是让心灵上的传承得到满足,并且借助玛姬放手一搏。就像很多人的父母亲因为自己年轻时留下了遗憾,都希望子女能够创出一片天地。

而玛姬呢?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职业卑微,奔四的年龄。母亲希望她赶紧找个人嫁了,此生夙愿也就了了。被屡屡打上弱者的标签,雌性力量成为她的阻碍。她知道必须以超人的意志来冲破平淡无奇的人生,而这需要雄性力量的帮助。

没有电视的房间,身上坚实的肌肉,血肉横飞的赛场无不透出现实的残酷。所以,一个如父亲般的训练师就是她所得的最好的支持。也正因为如此,在训练过程中,父女情感得以在如此坚实的基础上生根发芽。玛姬的勇气在关怀中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那是一种只要弗兰基能掰好她断裂的鼻梁,就能打倒对手的勇气,画面中伴随着痛苦的神情和骨头的声响,看似勇猛却是悲凉。

同时,电影还提供了更多的细节来支撑整个父女般情感:

1、影片中有许多以玛姬坐在台上说话的镜头,就像模拟一个父亲和8岁女儿之间的日常谈话。

女儿是上帝赐予父亲最好的拳击手----评《百万美元宝贝》

2、玛姬带弗兰基去父亲最喜欢的小餐厅吃柠檬派。(刚好弗兰基也想吃)

3、玛姬在弗兰基面前显露出一个小女孩对亲人才有的天真烂漫。弗兰基拿到对手录影带时,她可以兴奋到给他一个熊抱;在伦敦比赛时,一个通报员礼仪性的称呼,就让玛姬对他诉说小女孩的幻想.

4、电影最后还有个被人忽略的细节,就是弗兰基总共吻了她的脸颊三次。他说“他会拔掉呼吸器,她只会睡着,之后便是长眠”。最后一吻,其实是一个父亲带着千万的不舍,对女儿睡前的kiss good night,和生离死别的kiss good bye。

5、当然最后,作为贯穿主题的线索,少不了那句感人肺腑的“莫库什勒”(我的挚爱,我的血肉)。

——————————————————————————————————————

尊严和生命的话题,在艾迪的话中得到最好的解答。“每天都有人在死去,拖地的时候,刷碗的时候,你知道他们最后的一个念头是什么吗?我从没有过机会。因为你,玛姬得到了自己的机会,如果她今天就死去,你知道她最后一个念头是什么吗?我觉得我干得不错。”相信很多看完影片的人都在反复琢磨着这段话,因为诗中结尾的信,不止是给弗兰基的女儿,还是写给在座所有的观众。

荡气回肠的一曲,在弗兰基离去后戛然而止。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但我猜,或许就在诗里的那间小木屋里,隐没在淡淡的钢琴与吉他声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