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作者:V赤峰

元宝山区依煤而建、因煤而兴,是内蒙古自治区17个战略资源工业重镇之一,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面对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的时代课题,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元宝山区,该如何在转型升级中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迸发出更多新活力、新动能?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实地走访,探索元宝山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破题”之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元宝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一凡:这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磷复肥基地——内蒙古大地云天化工有限公司。就是在这里,一条“全流程绿色循环、废物不出链、产品附加值高”的“硫磷钛铁锂”绿色循环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形。是怎样的智慧,串联起上下游十多家企业,形成了对磷、硫酸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如此精细的循环产业系统,又能形成怎样的强大合力?咱们一起走进“链主”企业寻找答案。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内蒙古大地云天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金星: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大地云天“硫磷钛铁锂”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的流程图。从目前来看我们打造的是从上游的磷、硫酸、钛资源,到下游的磷复肥、石膏板材、阻燃剂、锂电池、钛白粉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用到了赤峰周边铁矿的伴生资源、磷资源和钛资源,以及赤峰当地的冶炼产业的副产硫酸,将这些上游产业的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生产磷酸,再延伸生产磷复肥,副产的磷石膏、氟硅酸供给下游企业继续生产建筑材料和氟硅酸钠产品。而我提到的这两家下游企业,就在我们园区内部,走路的工夫就能实现对接,可以说我们真正实现了废物不出链,不出园。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元宝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一凡:这样看来,咱们的产业链既形成了外部的“大利用”,又实现了内部的“小利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那么最后会达成怎样的成效呢?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内蒙古大地云天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金星:赤峰周边的磷资源每年大概能消耗超过200万吨,这个推动了赤峰周边钒钛磁铁矿资源伴生资源的提取,同时,我们消耗了大量的冶炼副产硫酸,一年现在大概消耗200万吨,未来大概消耗量每年在400万吨左右。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元宝山区以链式思维破题,聚焦硫磷钛铁锂、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消纳应用、新能源电池制造等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远景零碳、慕帆动力等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为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2024年,元宝山区将聚力打造新能源消纳、新能源电池材料两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实施长隆科技水处理剂、中科润资气凝胶等4个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示范引领项目。开工建设大地远通铜灰渣资源综合利用、华夏建龙蛇纹石综合利用等35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元宝山区同样展现出深厚的农业基础和农牧产业发展优势,依托和润农业种苗产业为主导的种苗生产研发基地,通过打造国际种苗特色小镇,推动设施农业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常瑞青:和润农业以蔬菜、花卉两大类种苗为核心,形成了国内种苗出圃量较大的单体企业。目前,小镇以和润农业为龙头,与15家国内外高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蔬菜品种1000多个,筛选推广优良品种180多个,先后承担国家、自治区、市级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45项,种苗年出圃量能达到5.2亿株。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元宝山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以培育壮大增量来调整优化存量。随着工业、农业等“向新力”加速提升,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的成效在元宝山区日益显现。

全媒体记者:杨丹婷 毛娜 吕玮 曹一凡 鲍露 吴金泽(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旗县区调研行】元宝山区: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