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武王英年早逝,临终遗言,要求弟弟姬丹管理朝纲,却一再推辞?

作者:栩栩清风

之前说到,按照正常的程序,天子之位传于姬诵,也就是周成王。

可是姬诵当时呢还是个孩子,你从他学习刷牙、洗脸、穿衣。吃饭等这些日常行为上看,他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委屈就哭,高兴了就笑,饿了呢就吃。除此之外啊,没有什么其他的突出的表现,像是一个正经的帝王,但是他就是正统的、法定的帝王。

周武王英年早逝,临终遗言,要求弟弟姬丹管理朝纲,却一再推辞?

周公辅成王

虽然周武王已经有了临终遗言,要求自己的弟弟姬旦来辅佐自己的儿子管理朝纲,但是姬旦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欢欣鼓舞的上任,而是一再的推辞。你推辞是你的问题,但国家机关的日常运转怎么办呢?中央的日常工作怎么办呢?

情况所迫,于是朝廷上下一致要求姬旦赶紧上任就职,为国操劳,为全国人民谋幸福。大臣们心想,您这亲叔叔辅佐侄子,都是一家人,什么事儿都好说,好商量,一派和气,不挺好嘛,你推辞个啥呀?这是普通大臣们的想法,姬旦作为一名高超的政治家,他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周武王英年早逝,临终遗言,要求弟弟姬丹管理朝纲,却一再推辞?

姬丹

他清醒地知道啊,谁辅佐了周成王,谁就是当时周王朝的实际掌权人。如此看来呀,这个岗位呢很有挑战性、很诱人,与之对应的呢就是很容易被别人盯,搞不好呀就会有危险。因此啊在上任之前必须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必须要把名义高度的统一到同一条战线上来,进而把可能出现的现象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周武王英年早逝,临终遗言,要求弟弟姬丹管理朝纲,却一再推辞?

周公辅政

当时姬旦见大家极力地要求自己尽快的上岗摄政,他就是一直呢推脱不干,并一再强调,这么重的担子,我能力有限,我可挑不起来啊,万万不可,你们呐另请高明吧,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停不下来。甚至呀他还跑到了办公室把门给关上了,成群的大臣们就开始敲门,从天亮敲到了天黑,又从天黑敲到了天亮,任凭大家怎么敲,他愣装作没听见一样。

这个场面熟不熟悉啊?我告诉你啊,遇到这类的事情,要是领导嘴上拒绝、行为上拒绝,你就不再继续推举了,甚至推举别人了。那我告诉你呀,你就属于很不正直、很不懂事的那一类人,说得难听一点呀,属于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那一类人,您想一想,哎呀万一领导的心里头没有拒绝呢,你是不是就有麻烦了呀?

周武王英年早逝,临终遗言,要求弟弟姬丹管理朝纲,却一再推辞?

姬丹辅佐周成王

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呀。敲了好几天的门,终于姬旦忍不住了,他很不愉快地打开了办公室的门,大家尴尬地在门里门外见面以后呢自然又是一番强烈的推举、强烈的拒绝,几轮反复之后,最后在众人的逼迫下,姬旦极不情愿地走上了摄政这一无比重要的岗位。

大家想一想,啊,这种被众望所归、被逼到岗位上的事情,如果未来还有人敢不服从领导,那不就等于犯了众怒,以卵击石嘛。听闻姬旦成为了周王朝的权利最大的人,老三姬鲜、老四基度和老六姬处这三个监心里头不舒服了,心想你凭的什么本领来辅佐周成王啊,您听一听啊,虽然姬旦是被众望所归,逼到了岗位上,照样还是有人不服你。

周武王英年早逝,临终遗言,要求弟弟姬丹管理朝纲,却一再推辞?

姬丹辅政 兄弟不服

三个监掂量掂量自己手里的实力,似乎也不弱。起码各个手握重兵,慢慢的呀,心里头有梦想了。人有梦想不是坏事,但是要看你想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心思不正的人肯定没有什么美好的梦想。人就是这样啊,一旦手里有一点儿实力,就容易忘乎所以,就像穷人乍富啊,走起路来都会不自觉的雄赳赳、气昂昂,像一只战胜的公鸡。

周武王英年早逝,临终遗言,要求弟弟姬丹管理朝纲,却一再推辞?

老三姬鲜、老四基度和老六姬处密谋造反

如果这个时候再有一个心怀叵测的人鼓动一下,就更容易彻底的膨胀了,三监躁动不安的心思,被商朝的武庚看在了眼里。武庚是谁呀?标准的第二代呀,他爸爸就是大名鼎鼎的被周王朝逼得自杀的商纣王。前面说过啊,商朝灭亡以后呢,周朝的中央政府并没有将商朝的原有旧臣一棍子啊全部打死。

周武王英年早逝,临终遗言,要求弟弟姬丹管理朝纲,却一再推辞?

商纣之子 武庚

而是采用了部分的怀柔政策,意思是说只要你愿意听从周朝中央政府的领导,那么就还让你继续在领导岗位上任职。周武王继位以后,让武庚全面管理商朝的旧都阴。

那这个居心叵测的武庚是怎么忽悠老三姬鲜、老四基度和老六姬处这兄弟三个的呢?接下来的故事在下一篇文章里有详细的讲述,喜欢的朋友请发表自己的观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