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赏鱼繁殖问题多多,连个迷你鹦鹉都很难繁殖?因为条件根本不行一、观赏鱼的雌雄如何鉴别?尤其是慈鲷科观赏鱼二、为什么要提罐、为什么不让亲鱼看护,到底需不需要单独孵化?三、不能提供适合的水温、水质和单独、安静的孵化环境,就不要问为什么孵化不成功?因为很难成功

作者:养鱼老道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和大家一起轻轻松松养水、宽宽松松养鱼,敬请鱼友们关注!

近期收到了很多鱼友关于繁殖各种观赏鱼的疑难问题,说是疑难,其实一点也不难,难就难在我们根本没有提供好观赏鱼的各种繁殖条件,所以才会感觉到难,这个问题就是如此简单。

我来总结一下新鱼友们的一些关于观赏鱼繁殖的问题:

观赏鱼繁殖问题多多,连个迷你鹦鹉都很难繁殖?因为条件根本不行一、观赏鱼的雌雄如何鉴别?尤其是慈鲷科观赏鱼二、为什么要提罐、为什么不让亲鱼看护,到底需不需要单独孵化?三、不能提供适合的水温、水质和单独、安静的孵化环境,就不要问为什么孵化不成功?因为很难成功

这个问题我不止说了几百遍了,如果我们就是想要挑选一对种鱼,那就干脆点,到专业鱼场、鱼房去买,尽量不要在鱼店或者不知名的私人手中购买,很容易上当受骗。

观赏鱼的雌雄鉴别,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就是一个雄鱼个体稍大、各鳍较长、颜色艳丽、腹部扁平、头部略鼓,雌鱼反之即可,这里指的主要是一些卵生慈鲷科观赏鱼,比如七彩、燕鱼、地图、皇冠、迷你鹦鹉鱼之类的,大致都是如此。

但是,我们想要凭借一张图片或者几秒钟视频,就能轻松辨别,很多品种根本就不明显,是需要我们自己实地观察的,比如说雌雄鱼自行配对,共同攻击其他观赏鱼等,或者有下管和啃食产卵板、产卵桶等征兆。

对于自己养熟的观赏鱼来说,达到性成熟以后,我们可能观察十来分钟内,即可轻易辨别,而对于陌生人来说,有些观赏鱼,瞪大眼睛观察一上午,也未必分得清公母,这,已经说的很直白了。

观赏鱼繁殖问题多多,连个迷你鹦鹉都很难繁殖?因为条件根本不行一、观赏鱼的雌雄如何鉴别?尤其是慈鲷科观赏鱼二、为什么要提罐、为什么不让亲鱼看护,到底需不需要单独孵化?三、不能提供适合的水温、水质和单独、安静的孵化环境,就不要问为什么孵化不成功?因为很难成功

关于提不提罐,需不需要单独孵化的问题,很多鱼友一直在问,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的选择权,全在我们自己。

很多护幼性的慈鲷科观赏鱼,都有一个学习护幼的过程,包括了摄食鱼卵和小鱼等不良习惯或者行为,这个原因并不复杂,但是学习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有些成为了既有习惯,有些经过了三五窝的锻炼之后,也就学会了,并且护理小鱼很好。

那么,这就要看我们自己想要什么了?

想要小鱼早早大批量成活,那就单独孵化,想让大鱼逐步学会这个过程,那就顺其自然,代价就是牺牲几窝鱼卵,但是我们能看到大鱼身后群游一群小鱼的景象,所以说,不要来问我,我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就是如此简单。

如果是大鱼频繁吃小鱼,这就有可能牵扯到水质、水温和环境的稳定问题,或者大鱼不舒服,或者习惯性摄食,我们根据情况予以调理或者处理就是了。

观赏鱼繁殖问题多多,连个迷你鹦鹉都很难繁殖?因为条件根本不行一、观赏鱼的雌雄如何鉴别?尤其是慈鲷科观赏鱼二、为什么要提罐、为什么不让亲鱼看护,到底需不需要单独孵化?三、不能提供适合的水温、水质和单独、安静的孵化环境,就不要问为什么孵化不成功?因为很难成功

有些观赏鱼必须在特定的水温、水质和饲养环境下,才会产卵,有些鱼卵也必须在这些条件下才能孵化。

大鱼一旦发现不利于小鱼生存,也会毫不犹豫把小鱼吃掉,这些道理我们要懂。

为什么饲养七彩的鱼房,清一色的使用软水机,为什么不去使用什么蛋白棉、榄仁叶、沉木之类的东西软化水质,道理已经很明显了。

为什么我的钻石藩王和红肚凤凰,一直没有再让它们繁殖?就是因为水质问题根本我不想去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为什么有些新鱼友,偏偏不知道呢?

观赏鱼繁殖问题多多,连个迷你鹦鹉都很难繁殖?因为条件根本不行一、观赏鱼的雌雄如何鉴别?尤其是慈鲷科观赏鱼二、为什么要提罐、为什么不让亲鱼看护,到底需不需要单独孵化?三、不能提供适合的水温、水质和单独、安静的孵化环境,就不要问为什么孵化不成功?因为很难成功

所以说,很多关于观赏鱼繁殖的诸多难题,其实根本不是难题,问题全部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胡乱混养,根本不能提供单独繁殖的有利环境和水质、水温,随便逮着两条鱼,就询问是公是母,这样的问题,这种操作手法,是谁也解答不了的。

最后就是,想要学会观赏鱼的繁殖,观察力永远摆在第一位,事事总想询问别人,自己的观察力又如何培养呢?永远不会。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