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有一種刑罰,對女囚犯來說無法承受,如今成年輕人的潮流

作者:頑皮的小猴

自從人類文明開啟之後,為了保證社會秩序的長治久安,是以相應的懲罰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封建時期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在那個時期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貴族可以任意地販賣和打罵奴隸,他們自帶優越感。

其實整個封建時期的法治,都是為了皇權而服務的,并不是絕對的公平,隻是一種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手段而已。自從古代奴隸制時期,刑罰就已經出現了,在古代的刑罰中有一種刑罰,古人非常的厭惡,但是到了現今社會卻成為了年輕人流行的趨勢。

古代有一種刑罰,對女囚犯來說無法承受,如今成年輕人的潮流

自從奴隸制開始之後,便出現了五大刑法,其中墨刑是最輕的刑罰,無論是最輕的刑罰,還是最重的刑罰,都顯示出對于人性的不尊重,對于生命的不尊重。墨刑顧名思義,是在囚犯的面部刻完字之後再塗上墨,墨汁随着傷口的愈合,漸漸長在了囚犯的臉上,從此之後,再也無法消除。

古代有一種刑罰,對女囚犯來說無法承受,如今成年輕人的潮流

身受墨刑的人,雖然四肢健全但是卻頂着一個犯罪的标簽,在大街上總是會被别人指指點點。墨刑其實是在摧殘囚犯的心理,雖然相比較其他的重刑,墨刑對身體造成的損傷比較少,但是當一個人的心理出現了損傷之後,他的傷痕是永遠無法治愈的。

古代有一種刑罰,對女囚犯來說無法承受,如今成年輕人的潮流

在曆史典籍中,曾經記載了不少大人物,都曾經受過墨刑,比如韓信,《水浒傳》中曾經被逼迫上梁山的一百單八将,其中有很多位都受過墨刑,宋江就是其中之一。在奴隸制時期是,實行墨型的時候主要是用刀具直接在面部刻字,然後再塗上墨汁。可想而知在施行的過程中,受刑者承受着多大的痛苦。

古代有一種刑罰,對女囚犯來說無法承受,如今成年輕人的潮流

到了宋朝時期,實行墨刑的工具出現了變化,從刀具變成了針具,在囚犯面部不同的位置實行墨刑,可以看出囚犯之前犯過什麼樣的罪責,比如在耳朵後面施以墨刑,他曾經犯過盜竊的罪責,但是在面部或者是額頭施以墨刑,那麼囚犯所犯的就是流放之刑。

古代有一種刑罰,對女囚犯來說無法承受,如今成年輕人的潮流

曾經武則天身邊的大紅人上官婉兒,因為得罪了武則天被施以墨刑,古時候的女子對待樣貌要比男子更加在意,是以當上官婉兒被施以墨刑之時,不但踐踏了她的自尊,同時也影響了她的美觀,是以後來的上官婉兒為了不影響容貌甚至效仿了壽陽公主的梅花妝,以此來裝點受到刑罰的地方。

用梅花妝掩蓋,還為整個妝容增添了不少顔色。從此之後,上官婉兒的妝容被大唐王朝的女性争相模仿,甚至成為了流行的妝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受到墨刑的女性都如上官婉兒一樣幸運。

古代有一種刑罰,對女囚犯來說無法承受,如今成年輕人的潮流

唐朝時期被施以墨刑的位置大概在額頭,因為傷痕明顯,是以被施以墨刑的人,大多數是不會選擇逃跑的,因為無論逃到哪裡去,都會被别人認出來,也會被别人指指點點曾經不光彩的曆史。可是隻是額頭上刻了字,并不影響他們生活和勞動,隻是在心理上會讓他們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其實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被施以墨行之後都很難接受,因為走到哪裡都會被大家帶上有色眼鏡看待,有防備有芥蒂。被施以墨刑的人生,就像是被枷鎖困住了一樣,無法再自由自在,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被提起曾經不光彩的曆史,是以很多被施以墨刑的人最終因為心理扭曲還會做出錯誤的事情。

雖然古人制定這些刑罰的初衷是好的,他們希望以儆效尤,希望出現一個清明的社會環境,但是他們卻沒有給犯罪的人改過自新的機會。犯錯誤的人,頂着一個巨大的傷疤出行,在他人異樣的眼光下,灼燒着自尊,直接把人推向了最殘酷的無底深淵。

古代有一種刑罰,對女囚犯來說無法承受,如今成年輕人的潮流

總結:但是随着時代的發展,曾經令人羞恥的墨刑如今卻成為了年輕人的時尚單品,現在很多年輕人為了凸顯個性,甚至為了紀念些什麼,總是會在身上多處紋身,此時的紋身就像是曾經的墨刑一樣,但是心境卻完全不一樣了,曾經是羞恥的,而現在卻是自由的。令古人退避三舍的東西,卻在幾千年之後成為了潮流時尚,隻能說世界真奇妙。

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就是這樣子的,目前無法接受的,無法了解的,等到心态和時機都改變的時候,仿佛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是以有的時候,大家生活中遇到困難,心态瀕臨崩潰的時候,不妨冷靜處理,既然無法改變,就可以選擇臣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