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作者:中國小康網絡

1942年,正是國内抗日戰争的關鍵一年,這一年的中國百姓可謂是飽受戰争和饑餓之苦。尤其是在河南這片土地上,不僅戰争頻繁,還有旱災、水災、蝗災和人禍等現象的嚴重。

河南作為全國抗戰的兵員大省和糧食大省,在自然災害和人為壓迫的環境下,早已不堪重負,且有些“支撐”不住了。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于是,在1942年7月開始,河南地區爆發了波及範圍廣、受災程度大、持續時間長的、罕見的大饑荒。

這場罕見的大饑荒,将3000萬人民逼上了絕路,他們為了生存被迫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在流亡過程中,河南人民路有餓死者數不勝數,一時間,中原大地上,餓殍遍野、觸目驚心。

如果從曆史上來看,發生饑荒的原因,無外乎這麼幾點:水災、旱災、蝗災、人禍等等。但1942年的這河南大饑荒卻是将這幾點原因全部集中到了一塊,可以說不僅在中國曆史上罕見,就是放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見的。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在1942年之前,河南是中國的兵源大省和糧食大省,中日雙方都把目光瞄準了河南地區。

1938年徐州會戰失利以後,日軍沿隴海路向西前進,企圖拿下河南重鎮鄭州。這樣一來,從鄭州長驅南下,配合華東方面軍隊一起進攻武漢。

當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以水代兵”,在提前通知河南居民撤離黃河時,炸開了黃河堤壩,使得河南大部被黃河水淹沒。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由于沒有很好的執行疏散指令,黃河決堤之後河南的土地和人民基本上沒有逃過黃河水災。大片農田被毀,80餘萬人民被淹。

除了水災,河南還經曆了旱災和蝗災。在受到水災肆虐後的河南人民開始重建立造自己的家園。他們在廣大的農區開始耕種,想要回到糧食大省的時期。

但從1942年春天開始,河南的土地上便開始滴雨不下,而且還是長期的高溫和暑熱。河南人民眼看着成千上萬的莊稼在烈日之下暴曬和枯萎,卻又無可奈何。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而這時,又是遍地的蝗蟲來襲,絕望的河南人民隻有跪在地上對着蝗蟲說:“蝗老爺,放過我們吧!”可惜這樣的哀求并沒有得到所謂“蝗老爺”的同情,他們将本就不多的莊稼吃得一幹二淨,一時間河南地區的收成幾乎為零。

除了水災、旱災、蝗災之外,河南人民還經曆着人禍,那就是國民政府強征軍糧。

雖然在國内戰場上一敗再敗,但國民政府卻并沒有徹底放棄同日寇作戰的決心。他們不斷增兵、不斷增糧,企圖和侵華日軍打持久戰。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可惜他們的計劃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在受災情況最為嚴重的河南地區,他們還是強征軍糧,将老百姓手中的那僅有的餘糧沒收,于是更加加重了河南的饑荒。

在河南人民的諺語當中,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叫做:“水旱蝗湯、河南四荒。”其中“湯”指的就是國軍将領湯恩伯,他縱容手下強征軍糧和民兵,搞得河南人民怨聲載道,加快了他們逃荒的步伐。

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發生的河南大饑荒至少使得3000萬人民受災,近300萬人民死于饑餓,或者因饑荒所産生的疾病。這個數字是很吓人的,因為抗戰時期總軍民傷亡人數在5000萬左右,光河南饑荒就傷亡了300萬人。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除了傷亡數字巨大之外,在逃荒過程中出現的一幕幕慘象,才真正讓人觸目驚心。

當時,人們為了活命,以菜葉為食。菜葉吃完以後,大家就都跑到田裡挖野菜。不久野菜也吃完了,于是人們又開始啃樹皮。

但樹皮這個東西,不僅難以下咽、營養成分低,而且是人體消化系統無法消化的,是以,在啃樹皮的過程中,就有很多的人因為無法消化而活活撐死。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然而,對于啃樹皮的人民來說,還是比較欣慰的,至少他們有一項可以裹腹的食物。而對于其他的饑民來說,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連樹皮都沒得啃,隻有走在路上突然死去,屍體暴露在荒野之外,任野狗搶食。

還有的饑民為了裹腹,竟然在樹林田間搶吃雜草。這雜草是否能夠裹腹暫且不論,隻是其中有很多帶有毒性。于是,不幸吃到毒草的饑民,隻能在衆目睽睽之下,躺在地上翻來覆去,最後死在人群之中。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而有些拖家帶口的饑民,在無法忍受饑餓的時候,隻得将自己的兒女賤賣到遙遠的“人肉市場”。在那裡,親生的骨肉隻能被當做商品來買賣,以換取微薄的糧食充饑。

可以說,1942年河南大饑荒之慘,早已超過了曆代。在這次饑荒之後,河南地區的糧食生産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都沒有緩過勁來,當時有着“十年九荒”之說。

面對河南政府如此饑荒,重慶的國民政府不可能不作出應對措施。實際上,早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那裡,國民政府獲悉了河南大饑荒的事情,但沒有想到有多麼的嚴重。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當時河南地區的國軍部隊也有将近100萬人,這100萬人的軍糧也需要國民政府解決。

但考慮到時态的不斷惡化,災民的不斷死亡。時任國民政府最高統帥的蔣介石還是決定:将糧倉打開,全部運往河南地區,并将河南地區所征軍糧數額由500萬減到250萬石。

這一舉措雖然是杯水車薪,但起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河南的受災問題。

到了1942年10月,河南饑民餓死的人數持續上升,并已經讓國際知曉。于是,國民政府撥款5億法币進行赈災。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按照國民政府的計劃是這樣的:2億元用于開設粥棚為饑民施粥,3億元專門用于購買赈災糧。

然而,這一美好的計劃,到了下面執行之時,就全變了味。三億元用來購買赈災糧的法币,不僅在使用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轉化為糧食,還有大部被貪官污吏所吞沒,是以實際的赈災效果并不樂觀。

但有總比沒有強,國民政府所做的赈災舉措,隻能說在出發點上是好的,但實際效果上和投入力度上還是遠遠不夠的。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為什麼會發生大饑荒餓殍遍野,觸目驚心如何應對

不過,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随着1943年的第一季小麥成熟豐收以後,這場千年所未見的慘烈大饑荒,總算翻過了新的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