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作者:中国小康网络

1942年,正是国内抗日战争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中国百姓可谓是饱受战争和饥饿之苦。尤其是在河南这片土地上,不仅战争频繁,还有旱灾、水灾、蝗灾和人祸等现象的严重。

河南作为全国抗战的兵员大省和粮食大省,在自然灾害和人为压迫的环境下,早已不堪重负,且有些“支撑”不住了。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于是,在1942年7月开始,河南地区爆发了波及范围广、受灾程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罕见的大饥荒。

这场罕见的大饥荒,将3000万人民逼上了绝路,他们为了生存被迫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在流亡过程中,河南人民路有饿死者数不胜数,一时间,中原大地上,饿殍遍野、触目惊心。

如果从历史上来看,发生饥荒的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点:水灾、旱灾、蝗灾、人祸等等。但1942年的这河南大饥荒却是将这几点原因全部集中到了一块,可以说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就是放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在1942年之前,河南是中国的兵源大省和粮食大省,中日双方都把目光瞄准了河南地区。

1938年徐州会战失利以后,日军沿陇海路向西前进,企图拿下河南重镇郑州。这样一来,从郑州长驱南下,配合华东方面军队一起进攻武汉。

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以水代兵”,在提前通知河南居民撤离黄河时,炸开了黄河堤坝,使得河南大部被黄河水淹没。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由于没有很好的执行疏散命令,黄河决堤之后河南的土地和人民基本上没有逃过黄河水灾。大片农田被毁,80余万人民被淹。

除了水灾,河南还经历了旱灾和蝗灾。在受到水灾肆虐后的河南人民开始重新建造自己的家园。他们在广大的农区开始耕种,想要回到粮食大省的时期。

但从1942年春天开始,河南的土地上便开始滴雨不下,而且还是长期的高温和暑热。河南人民眼看着成千上万的庄稼在烈日之下暴晒和枯萎,却又无可奈何。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而这时,又是遍地的蝗虫来袭,绝望的河南人民只有跪在地上对着蝗虫说:“蝗老爷,放过我们吧!”可惜这样的哀求并没有得到所谓“蝗老爷”的同情,他们将本就不多的庄稼吃得一干二净,一时间河南地区的收成几乎为零。

除了水灾、旱灾、蝗灾之外,河南人民还经历着人祸,那就是国民政府强征军粮。

虽然在国内战场上一败再败,但国民政府却并没有彻底放弃同日寇作战的决心。他们不断增兵、不断增粮,企图和侵华日军打持久战。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可惜他们的计划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在受灾情况最为严重的河南地区,他们还是强征军粮,将老百姓手中的那仅有的余粮没收,于是更加加重了河南的饥荒。

在河南人民的谚语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水旱蝗汤、河南四荒。”其中“汤”指的就是国军将领汤恩伯,他纵容手下强征军粮和民兵,搞得河南人民怨声载道,加快了他们逃荒的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发生的河南大饥荒至少使得3000万人民受灾,近300万人民死于饥饿,或者因饥荒所产生的疾病。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因为抗战时期总军民伤亡人数在5000万左右,光河南饥荒就伤亡了300万人。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除了伤亡数字巨大之外,在逃荒过程中出现的一幕幕惨象,才真正让人触目惊心。

当时,人们为了活命,以菜叶为食。菜叶吃完以后,大家就都跑到田里挖野菜。不久野菜也吃完了,于是人们又开始啃树皮。

但树皮这个东西,不仅难以下咽、营养成分低,而且是人体消化系统无法消化的,因此,在啃树皮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的人因为无法消化而活活撑死。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然而,对于啃树皮的人民来说,还是比较欣慰的,至少他们有一项可以裹腹的食物。而对于其他的饥民来说,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连树皮都没得啃,只有走在路上突然死去,尸体暴露在荒野之外,任野狗抢食。

还有的饥民为了裹腹,竟然在树林田间抢吃杂草。这杂草是否能够裹腹暂且不论,只是其中有很多带有毒性。于是,不幸吃到毒草的饥民,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躺在地上翻来覆去,最后死在人群之中。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而有些拖家带口的饥民,在无法忍受饥饿的时候,只得将自己的儿女贱卖到遥远的“人肉市场”。在那里,亲生的骨肉只能被当做商品来买卖,以换取微薄的粮食充饥。

可以说,1942年河南大饥荒之惨,早已超过了历代。在这次饥荒之后,河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没有缓过劲来,当时有着“十年九荒”之说。

面对河南政府如此饥荒,重庆的国民政府不可能不作出应对措施。实际上,早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那里,国民政府获悉了河南大饥荒的事情,但没有想到有多么的严重。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当时河南地区的国军部队也有将近100万人,这100万人的军粮也需要国民政府解决。

但考虑到时态的不断恶化,灾民的不断死亡。时任国民政府最高统帅的蒋介石还是决定:将粮仓打开,全部运往河南地区,并将河南地区所征军粮数额由500万减到250万石。

这一举措虽然是杯水车薪,但起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南的受灾问题。

到了1942年10月,河南饥民饿死的人数持续上升,并已经让国际知晓。于是,国民政府拨款5亿法币进行赈灾。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按照国民政府的计划是这样的:2亿元用于开设粥棚为饥民施粥,3亿元专门用于购买赈灾粮。

然而,这一美好的计划,到了下面执行之时,就全变了味。三亿元用来购买赈灾粮的法币,不仅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粮食,还有大部被贪官污吏所吞没,因此实际的赈灾效果并不乐观。

但有总比没有强,国民政府所做的赈灾举措,只能说在出发点上是好的,但实际效果上和投入力度上还是远远不够的。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饿殍遍野,触目惊心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如何应对

不过,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随着1943年的第一季小麦成熟丰收以后,这场千年所未见的惨烈大饥荒,总算翻过了新的一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