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作者:楓木君動漫

分享動漫無窮的樂趣,解析動漫最深的真谛,團結動漫一切的力量。大家好!我是楓木君。

說到日本島國,相信在每代人的每個人心中對它的情感與印象不盡相同,當然曾經的曆史,使得我們不得不對這國土約隻有中國二十五分之一的日本更加的警惕與防備。如果撇開政治、曆史因素不談的話,在禮儀、教育與科技等多方領域,日本的做法或許還真有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當然這裡楓木君隻是表達自己個人觀點,不敢讓他人與己苟同。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正确看待國家曆史與民族仇恨之餘,日本這個國度在楓木君的腦海中刻上“動漫王國”的标簽,或者這是本人酷愛動漫作品的緣由吧。衆所周知,20世紀80年代是日本動漫界的一個飛躍時期,此後日本的動漫文化持續發達,使其成為人盡皆知的動漫王國。當然日式動漫也成為世界當中具有獨特風格以及龐大影響力的流派,以至于達到了在衆多動漫作品中就能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這是來自日本的地步。

或許,楓木君今天在這裡所要談論的話題似乎與日本動漫毫無關系,但是細想之餘,其實又有一定的淵源。你知道二戰後的日本曾在美國參議院被人稱為“十二歲的男孩”嗎?你知道那時候西方人眼裡的日本漫畫被認為“道德放縱的圖畫”嗎?帶着這些的疑問,楓木君與各位小夥伴們一起淺析下這些故事的始末。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說到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個人物,對于懂點美國曆史的人來說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若要深入了解這位美國軍事史上少有的傳奇人物之一,或許就相當于解讀一本很厚很厚的書了。當然,這裡我們對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的描述隻能隻言片語,而在楓木君腦海中對于麥克阿瑟最深的印象:他是出身于軍人家庭,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自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校長,美國海陸空三軍獲得勳章最多的,并且唯一一個參加過一戰、二戰和北韓戰争的美國将軍。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在西點軍校時的麥克阿瑟

不僅如此,在1951年4月美國時任正統杜魯門将麥克阿瑟撤職後,麥克阿瑟在歸國時在華盛頓受到了萬人空巷的英雄式歡迎,反而總統杜魯門支援率下降到了26%,我們看得出那時的美國群眾在總統與将軍之間做出了抉擇。或許,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同年的6月,美國國會為表彰竟破例為麥克阿瑟專門制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上面刻有“澳洲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北韓的捍衛者”,這是美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榮耀。從以上簡單的描述中,我們已經感到了麥克阿瑟是何等的一個傳奇人物。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參加美國國會演講的麥克阿瑟

衆所周知,1945年8月成為二戰的戰敗國的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并在在“密蘇裡号”軍艦舉行受降儀式,而麥克阿瑟就是出場代表盟國簽字受降。從此後的1945年至1950年的5、6年間,麥克阿瑟奠定了日本的戰後重建工作的政治基礎。我們知道麥克阿瑟是以勝利者的姿态踏進了日本的國土,成為日本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如果将日本天皇比作皇帝的話,那麼麥克阿瑟就是太上皇。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不過,麥克阿瑟在日本施行的一系列政策獲得了日本群眾極大支援,比如保留日本仁裕天皇的地位,赦免衆多日本戰犯(助長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為日本群眾進行戰後家園重建并提供資金和食物,但是最要命的麥克阿瑟為了美國的利益竟然保留日本靖國神社。但是等等這些舉措成就了麥克阿瑟在1951年之時,因反對美國總統杜魯門政策被撤職回美國時,在機場兩旁受到日本衆多群眾給予英雄式的夾道歡送。

但是在麥克阿瑟将軍回美國後,日本群眾對其的敬仰之情一夜之間化為煙雲,因為在麥克阿瑟在向美國參議院連續三天的陳述中,他将日本人描述成了“十二歲的男孩”。可惜的是日本人卻不了解的麥克阿瑟的言意,認為這是這隻狐狸終于露出了尾巴,他打從心裡看不起日本人。然而,麥克阿瑟的真正意圖是表達日本人像孩童一樣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模式、新思想,但笨拙的陳述方式最後竟成了惡語中傷。用現在網絡語來講,就是“麥克阿瑟:我太難了!”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日本漫畫家中澤啟治的漫畫《赤足小子》中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在西方人的眼裡,特别是以戰勝國的優越感,認為日本就如同孩童般輕易控制,不成熟,隻能依賴大家長美國的守護才能存活。可惜的是這種幻覺在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破滅了,日本工業急速發展,日制産品如轎車、電子産品開始走出低谷、占領全球市場,而且科技強國的理念使得日本的産品成為創新和品質保證的标簽。當然此時的日本動漫界也開始恢複了生氣,比如在1959年最初的周刊漫畫雜志《周刊少年sunday》和《周刊少年magazine》創刊;号稱日本“動漫之父”的手冢治蟲也開始嶄露頭角;日本動畫界譽為“怪人”的動畫大師大藤信郎于1952年攝制完成彩色版的《鲸魚》成為首部獲得國際大獎的日本卡通片……

這個“十二歲的男孩”開始在全方面“長大”了。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動漫開始進入成熟期,并在80年代扭曲的日本漫畫和動畫形象開始向國外傳播,為何說扭曲呢?因為此時的日本動漫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色情、惡心等元素,但是日本諸多群眾卻在大街小巷随處可見地閱讀,這種現象飽受西方人的諸多诟病。是以在1987年的《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這樣調侃道:“日本的成年人仍在讀漫畫并沉浸在幻想之中”。可見當時西方對于日本沉迷于漫畫而無法自拔的想象是帶有不了解與批判的

你知道嗎?“漫畫”這個詞的英語翻譯“manga”在牛津詞典的解釋是“日本漫畫(常有暴力或性内容)”。從括号内容中的加以解釋就可以知道manga這個英語詞彙本身就包含有貶義之意,這也是西方人早期對日本漫畫存在“偏見”的證明之一。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1983年,美國漫畫研究學者弗雷德裡克·肖特在自己所著的《manga!manga!》中對“漫畫”所蘊含的含義進行了解釋,他最早主張“man”(漫)的意思是“情非所願”或者“不由自己”,而“ga”就是圖畫、畫本,而在後來肖特又一次對“man”進行表述說含有第二層意思,即“道德上的敗壞”,也是以“manga”被翻譯為“道德放縱的圖畫”。在美國漫畫界有一定聲譽的肖特,加上西方對于日本漫畫上的偏見,以及媒體報紙上的大肆宣傳,日本漫畫從此在西方人眼裡更加堅定地被認為是不遵循道德規範的圖畫。

麥克阿瑟口中“十二歲男孩”日本、西方眼中日本“道德放縱”圖畫導言:正文01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被他口中稱為“十二歲的男孩”的日本02“長大”了的日本與西方人眼中日本“道德放縱的圖畫”楓木君的結語:

1944年美國對日本人排外的宣傳畫

其實,以上楓木君講述了兩段相關日本曆史的故事,一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将軍對二戰後日本重建的深遠影響;二是日本漫畫如何逐漸發展成為被西方人所嫌棄的文化。從道格拉斯口中我們知道,二戰後的日本如同孩童般喜歡探索新事物,易于接受新模式、新思想,進而為戰後的重建、經濟的複蘇等奠定重要基礎。而當時日本漫畫的發展,雖然不受西方人所待見,但無異于是群眾對于動漫文化領域探索的一個縮影。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日漫發展至今天已是日本在許多動漫愛好者心中的一個重要标簽和印記。

ps:以上内容由“楓木君動漫”原創首發,我是楓木君,一個遊蕩于二次元世界的動漫探索者,喜歡就關注,更多精彩動漫資訊邀您分享!

參考資料:保羅·格拉維特《日本漫畫60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