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古人事死如事生,認為死者與活人同樣重要,這種心理催生了殉葬制的誕生。

商朝時期,人們認為死者過世以後,會前往另外一個世界繼續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中,墳墓就是死者的新居所。對于當時的上流人士來說,有了居所遠遠不夠,還需有财富和仆人,這樣才能保持生前的體面生活。

是以,當時的奴隸主不但要用大量金銀财寶陪葬,還會讓奴隸殉葬。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在河南安陽地區的商代古墓群中,幾乎每個墓葬中都出現了幾個甚至幾十個殉葬的死者。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商代墓葬中,甚至出現過數百人殉葬的情況。

從這些殉葬者的着裝上,我們能看出他們生前從事的職業,例如:

一些身邊擺放着兵器的殉葬者,他們生前或擔任墓主的侍衛;

一些被葬在車馬旁的殉葬者,應該是墓主人的駕車人;

那些身首異處且頭顱被随意丢棄的,則是墓主的奴隸。

從一些殉葬者被反綁雙手的情況中,我們就能看到“生殉”之恐怖。自商朝以後,殉葬制變得愈發盛行。不論是西周還是東周的史料,都可找到關于殉葬的文字。《墨子》記載:“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将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

顯然,墨子所處的年代正是東周。周天子死後,會讓幾十乃至幾百名殉葬者殉葬。普通的士大夫死後,則會讓幾名乃至乃至幾十名殉葬者殉葬。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西京雜記》中則出現了這樣的記載:“幽王冢甚高壯,羨門既開,皆是石垩。撥除丈餘,乃得雲母,深尺餘,見百餘屍,縱橫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餘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

從這裡能看到,殉葬者的身份未必是奴隸,也有可能是墓主的妾室。從“唯一男子”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周幽王與其他墓主不同,他選擇的殉葬者是清一色的女性,這也間接展現出他的好色本性。

秦朝的殉葬制最早可追溯到東周時期的秦國,最早見于史料的采用活人殉葬的秦國國君是秦武公:“武公卒,葬雍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自武公以後,曆代秦國國君就像比賽一樣,不斷增加殉葬者的數量。“缪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車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此外,根據現代考古發現,秦景公的墓葬中亦出現了一百多名殉葬者。

東周時期秦國的殉葬制度暫止于秦獻公,不過這隻是臨時廢除罷了,因為嬴政死後重新恢複了殉葬制度。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那麼,秦始皇究竟用了多少人殉葬呢?

且不說“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的後宮女眷,僅那些因修陵被活埋的工匠便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為何現代人對漢、唐、宋三個朝代大加贊譽呢?就是因為這三個朝代的統治者廢除了殉葬制。在此期間,僅有部分皇帝使用了活人生殉,其他大部分皇帝都在皇陵旁留有陪葬陵,讓王公大臣們死後陪葬。

朱元璋平生殺伐果決,在他的人生事迹中我們能看到不少草菅人命的情況。是以,朱元璋給明朝皇帝開了個壞頭,他重新實行了被廢除千年的殉葬制。

《廿二史劄記》記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朝天女戶,曆成祖、仁宗、宣宗皆然。”

一句簡簡單單的“皆然”,就概括了朱元璋之後的三位皇帝死後均沿用了殉葬制。曆史就是這麼殘酷,短短的幾個字,就已散發出濃烈的血腥氣息。

明英宗時期,周王朱有炖過世。英宗宅心仁厚,特地下旨要求妃夫人以下的女眷不必殉葬。遺憾的是,聖旨晚了一步,周王下葬時已有七名女眷“從死”。

這起事件,讓明英宗堅定了廢除殉葬制的決心。在他臨終之前,特地立下遺命:“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這句“自我而止”,不知拯救了多少人命。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乃至滿人入關時,滿族統治者均使用活人生殉。

努爾哈赤過世時:“先是孝慈皇後崩後,立烏喇國貝勒滿太女為大妃。辛亥辰刻大妃以身殉焉,年三十有七,遂同時殓……又有二妃殉焉。”

皇太極駕崩後:“敦達裡以幼蒙恩養,不願永離,遂以身殉。清王貝勒等甚義之,以敦達裡志不忘君,忠忱足尚,贈甲喇章京,子孫永免徭役,傥犯重典,應赦者即與開釋,不應赦者應減等,官爵世襲勿替。安達裡,葉赫人,自來歸時,先帝憐而養之,由微職沐殊恩,受官職,亦請殉。”

康熙上位後,看到了殉葬制背後的血腥和殘忍,終于決定讓這種制度永遠告别曆史:“且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聊完了殉葬制的延續,我們再來講講殉葬的具體形式。

封建之是以令人憤恨,并不單單是“封邦建國一人獨大”的國土制度,還有這一時期的陋俗弊制,殉葬制就是其中最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個。

前文中筆者闡述的那些殉葬史,雖隻有寥寥幾行字,卻承載着無數枉死的冤魂。為了一個死者,搭上那麼多無辜的人命,顯然是不人道的。

為什麼古代會有殉葬這種人神共憤的喪葬形式呢?

筆者認為,除了迷信的思想以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貴族階層的占有欲在作祟。以統治者為例,皇帝富有四海,生前身邊有無數侍從和女人,這些都是皇帝個人的“私有物”。

在皇帝眼中,這些人與物品别無二緻。是以在皇帝看來,既然這些物品能夠成為随葬品,那麼,這些人為何不能成為殉葬者呢?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殉葬,就意味着要殺人。古代的殉葬形式五花八門,說白了無外乎是各種各樣的殺人方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下毒,用鸩酒或是下了毒的食物,直接毒殺殉葬者。

通常來說,被這種方式毒殺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将要為死者殉葬。負責主持葬禮的人會根據死者的遺願,将所有即将殉葬的人集合在一起,然後準備幾桌宴席,坐等這些不知情的人毒發身亡。在這些人死後,主持葬禮的人便會請人将這些殉葬者擡入墓中。

顯然,與接下來的幾種殉葬方式相比,這種殉葬形式已經非常“溫柔”了。至少,被毒殺的人能在毒發時暴斃,不必承受過多痛苦。

勒令殉葬者上吊亦是一種常見的殉葬形式,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橋段:太監或宮女拿着闆凳和白绫,送到即将被殉葬的女眷身邊,盯着她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當然,在逼迫殉葬者上吊之前,宮人還會做足“說服”,這種說服是為了讓殉葬者能“走得安心”。宮人會提前告知殉葬者,她們的家人已得到了妥善照顧,且殉葬者本人也會得到朝廷賜予的谥号等。

一般來說,在做“說服”的同時宮人還會軟硬兼施,若殉葬者不肯殉葬則會被以更殘忍的方式處死,其家人也會受到處罰等等。在威脅之下,殉葬者已知自己沒有活下去的希望,為了死後的名節和家人的未來,她們隻能咬緊牙關迎接死亡。對于一些不肯主動上吊的女人,太監們會将其強行挂在白绫上,然後踢掉腳下的闆凳。

比上吊更殘忍的殉葬形式就是活埋了,死者下葬以後,主持葬禮的人會将殉葬者“趕”到陵墓中。為了讓這些人乖乖就範,通常會在葬禮進行期間給殉葬者喂下一些麻痹神經的藥物或酒水。在殉葬者進入陵墓後,會被擺成各種各樣的“造型”,一些是躺在棺木邊或跪在墓主人身旁,一些是坐在棺木旁的地上等。在一些設定了“殉葬坑”的墓葬中,殉葬者會被直接用土活埋。

殉葬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方式太恐怖了

在所有殉葬方式中,最令人發指的就是“灌水銀”。一些心理變态的墓主人希望殉葬者死後能夠保持生前的容貌,是以會在遺囑中提出要求,讓後人喂給殉葬者水銀,這樣能讓殉葬者保留音容笑貌。

在灌水銀之前,殉葬者的頭頂會被開一個小口,然後會有人用勺子将水銀倒入小口中。由于水銀的密度較大,是以水銀能輕而易舉地鑽入人體。當人體灌入了足量水銀後,殉葬者便一命嗚呼了。在封死殉葬者頭頂的小口後,他們會被放入死者的墓穴中封存起來。在一些墓葬中,還出現了吞服水銀的殉葬者。

因為水銀的殺菌作用,是以這些被灌水銀殉葬者的遺骸往往會千年不腐。直到考古人員打開陵墓時,他們仍保持着悲慘的死狀。

參考資料:

【《墨子》、《西京雜記》、《廿二史劄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