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作者:指尖看日本

甲斐國的武田家,一直都是日本戰國時代人氣非常高的幾個家族之一。武田家的祖先是清和源氏出身的武士源義光的後裔,原本居住在常陸國那珂郡武田鄉,便以“武田”作為苗字。平安時代末期,武田家遷居至甲斐國,成為甲斐國的一大勢力。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源平合戰時期的關東

“源平合戰”期間,武田家舉起打倒平家的大旗,“甲斐源氏”與源賴朝的“鐮倉源氏”、木曾義仲的“信濃源氏”并列當時的幾大勢力。到了鐮倉幕府時期,武田信光因為在“承久之亂”時立下戰功,受封安藝國守護,武田家的嫡流便遷移到了安藝國。南北朝時代,日本再度發生動亂,當時甲斐國的守護由武田家的庶流“石和武田氏”出任,不過石和武田氏在内亂中支援鐮倉幕府,是以也走向了沒落。北朝室町幕府的建立者足利尊氏不願讓甲斐武田家衰弱,便任命武田氏嫡流安藝武田氏出身的武田信武傳回甲斐國,出任甲斐國守護,武田信武便是戰國時代甲斐武田氏的祖先。

室町時代中期,甲斐國守護武田信滿參加了上杉禅秀掀起的戰亂,被幕府讨伐,最終在木賊山(天目山)自盡而死。武田信滿死後,信滿之子武田信重、武田信長,弟弟穴山滿春擔心遭到追讨,紛紛逃離了領國,甲斐國出現了“守護不在”的局面,武田家也差點是以滅亡。

當時的甲斐國屬于關東公方的管轄之下,關東公方足利持氏一直都有僭越的野心,在武田一族逃亡之後,足利持氏任命親近自己的國人逸見有直出任甲斐國守護,引起了室町幕府的警覺。在這樣的情況下,幕府将軍足利義持下令讓在高野山隐居的穴山滿春還俗,以“武田陸奧守信元”的身份傳回甲斐國出任守護,并且指令信濃國守護小笠原政康對其進行支援。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武田家系圖

可惜的是,武田信元來不及鎮壓甲斐國的動亂就英年早逝,武田信元早年曾指定武田信長為繼承人,但是因為武田信長曾經加入過上杉禅秀一方作亂,因而不被幕府接受,最終武田信元迎接了武田信長之子伊豆千代丸為養子。從名字便可以看出,伊豆千代丸尚且是個小孩,根本不足以鎮壓甲斐國内的反對派,是以其父武田信長偷偷傳回了甲斐國,協助兒子打理政務。此後,關東公方足利持氏不滿自己麾下的甲斐國被親幕府勢力占據,便出兵甲斐國擊敗了武田信長,武田信長也是以前往鐮倉臣服,正式出仕關東公方。

然而,在武田氏、逸見氏内鬥期間,甲斐國的跡部氏卻在國内崛起。跡部氏原本是信濃國伊那郡的國衆,在武田信元傳回甲斐國時奉命協助武田家,因而舉家遷入甲斐國居住,受到武田家重用。此時武田、逸見打得兩敗俱傷,跡部氏便大有下克上的傾向,威勢蓋過了武田家家督伊豆千代丸,武田信長雖然再次從鐮倉傳回甲斐國支援兒子,但是卻在内戰中戰敗,父子二人流亡他國,甲斐國落入跡部氏的手中。

永享十年(1438年),幕府将軍足利義教與關東公方足利持氏對立,“永享之亂”随即爆發。為了讨伐關東公方,足利義教指令武田信重(武田信滿之子、信長的哥哥)回歸甲斐國出任守護,但是武田信重也沒能完成幕府的任務統一甲斐國就早逝了,死因不詳,據傳是在攻打穴山氏期間戰死。武田信重之子武田信守和父親一樣短命,繼承家督之後沒幾年就去世了,留下年幼的兒子武田信昌繼任家督。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鐮倉府管轄的分國

武田信昌出任家督時,武田家的實權被守護代跡部明海、跡部景家父子掌握,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武田家也将如同室町幕府的其他守護家族那樣,淪為“下克上”時代的犧牲品。不過,武田信昌卻是個不服輸的人,雖然他生活在守護代的陰影之下,但是卻一心想要複興武田家。從十一歲開始,武田信昌就率領支援武田家的國衆與跡部氏交戰,内戰持續了近十年,直到寬正六年(1465年)七月跡部景家滅亡為止,武田家才真正統一了甲斐國,擺脫了守護家沒落的命運。

武田信昌是武田家的中興之主,對武田家來說意義非凡,直到武田信玄、武田勝賴時期,武田家都有下賜武田信昌名字中的“昌”字給家臣的傳統。雖然在統一甲斐國的兩年之後日本就進入了戰國時代,關東也陷在“享德大亂”的内戰中,但是甲斐國在武田信昌的統治下卻異常和平,除了文明四年(1472年)甲斐國被信濃國衆入侵以外,幾乎沒有發生過大的戰亂,同當時的日本比起來反而有些格格不入。當然,因為甲斐國沒有卷入戰國時代的戰争中,武田信昌一直都是以“守護”的頭銜統治甲斐國,是以導緻武田家的“戰國大名化”要比其他家族晚上許多。

延德三年(1491年)四月,伊豆國主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去世,三個月後足利政知長子足利茶茶丸發動政變,殺死了繼母円滿院與異母弟弟潤童子,奪取了堀越公方之位。足利茶茶丸在這之後與山内上杉家締結同盟,同扇谷上杉家對抗,這次的政變也影響了甲斐國的局勢。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甲斐國

次年(明應元年,1492年)六月十一日,武田信昌之子武田信繩發動政變,逼迫父親讓出家督之位,前往落合隐居。武田信昌在甲斐國内威望很高,被迫前往落合以後,他指定次子油川信惠為繼承人,号召甲斐國衆起兵讨伐武田信繩,甲斐武田家分裂,甲斐國也是以進入了戰國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舊說之中武田信昌、信繩父子對立的原因是因為武田信昌寵愛次子,想要廢長立幼導緻,但是近年的研究卻認為甲斐國的内亂是被堀越公方的動向所影響的。親近幕府方的甲斐武田家一直都是支援幕府派往關東的堀越公方,但是足利茶茶丸發動政變以後,武田信昌便不再支援堀越公方,反之,其子武田信繩選擇了繼續與堀越公方同調的路線,父子二人也因為政見不合産生對立。這點從武田家内戰後的局勢可以看出,親近幕府的駿河國、信濃國都對甲斐國派出軍隊,支援武田信昌,反之和堀越公方結盟的山内上杉家則站在了武田信繩的一方。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明應二年,細川政元在京都發動政變,廢黜了幕府将軍足利義材,擁戴足利政知之子足利義澄出任幕府将軍。由于異母兄足利茶茶丸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円滿院、胞弟潤童子,是以今川家的家臣伊勢宗瑞(北條早雲)在得到室町幕府、今川家的支援之後發兵伊豆國,攻陷了堀越禦所。足利茶茶丸被迫逃亡甲斐國,接受武田信繩的保護,繼續指揮南伊豆的國衆與伊勢宗瑞作戰。

為了讨伐足利茶茶丸,伊勢宗瑞多次率軍侵入甲斐國,與武田信繩交戰。武田信繩也不甘示弱,與足利茶茶丸方的南伊豆國衆、山内上杉家結成了“宗瑞包圍網”,試圖幫助足利茶茶丸奪回伊豆國。

然而,不久之後的明應七年(1498年)八月,東日本發生了以太平洋闆塊交界處的海底為震源的大地震(明應大地震),這場地震引發的海嘯讓南伊豆國衆損失慘重,甲斐國也因為地震的襲擊遭受了巨大損失。内戰的雙方武田信昌、油川信惠與武田信繩都難以維持戰事繼續,甲斐國的住民也都認為這場地震是上天看不慣武田家父子、兄弟内讧降下的天罰,使得武田家的父子兄弟不得不坐下和談。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明應地震

和談的結果,是武田家的家督、甲斐國守護職依舊讓武田信繩出任,作為條件武田信繩必須将庇護下的足利茶茶丸引渡給武田信昌一方,也就是交給伊勢宗瑞處置。表面上武田家重新恢複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局面,然而這場被外力(地震)給強行中止的内戰卻在甲斐國埋下了深深的禍根,甲斐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

幸運的是,在武田信昌之後,甲斐武田家又出現了一名英傑,在他的統治之下,甲斐國再次歸為一統。不僅如此,甲斐武田家也在這個人的率領之下,走上了戰國大名化之路。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感謝大家關注頭條号“指尖看日本”,本号會分享更多關于日本曆史與文化的内容,如果您有什麼建議,也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文章:

本能寺之變:解讀日本戰國時代最大的謎團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将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江戶開幕:為結束日本戰國時代而生的德川家康

當将軍還是當關白?竊取織田家的天下的羽柴秀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