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說起楊家将,人們都會想起北宋年間活躍在宋、遼邊境的楊令公父子。

這一門父子忠肝義膽,浩氣沖天貫日,七狼八虎闖幽州,血染疆場,流傳千古。

但那隻是評書而已。

曆史上真正的楊家将并沒有這麼壯烈。

楊令公共有七個兒子,真正戰死沙場的隻是他的長子楊延玉,以及部将王貴、賀懷浦等人。他本人則在陳家谷口力戰被擒,絕食三日而終。

他的其餘六個兒子都在戰後得到了升遷。

其中次子楊延朗為崇儀副使,繼承了父親的事業,鎮守邊防,成為了評書中“楊六郎”的原型人物。

其實,當代也有一個楊家将,同樣是滿門英烈。

這當代楊家将中的父子兄弟姐妹共13人參加革命,對中國革命影響巨大,其中還走出了一位正國級上司人——即在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楊尚昆。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楊尚昆在家裡排行老五,衆兄弟姐妹中,他最崇拜的是四哥楊尚述。

他一直稱四哥為自己“早年的革命引路人”。

他還說,他們家在共産黨處于地下狀态時就有6個共産黨員,這與四哥有直接關系。

順便插一句,十大開國元帥之一的劉伯承,也同樣把楊尚述稱為自己的“革命引路人”——他是通過楊尚述和吳玉章兩人的介紹,于1926年5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的。

楊尚述在衆多兄弟姐妹中,天資是最出衆的,很小的年紀就顯露出非凡的才能,并且,膽識過人,兼具百折不回的堅強意志。

父親楊維清在楊尚述五、六歲的時候,就指着他對自己的族叔伯及族兄弟們說:“此子大器,非常人也。”

楊家世代生活在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楊尚述有志于救世濟困,做國家的棟梁大材,15歲即離鄉赴南京加入江蘇軍官教導團。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1916年,袁世凱盜國,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全國興起了反袁鬥争,18歲的楊尚述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反袁潮流。

他孤身深入險地,遊說江陰炮台司令起義,事洩,亡命于江湖,旋東渡往日本。

在日本,楊尚述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猶如醍醐灌頂,身心煥然一新。

1920年,楊尚述傳回四川成都,住娘娘廟街24号,聯絡了吳玉章、蕭楚女、恽代英、童庸生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志士仁人,建立了無産階級政黨——中國青年共産黨。當中國共産黨成立,楊尚述遵守萬流歸宗的法則,迅速取消了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政黨,帶領自己的政黨成員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并建立和上司了四川地區第一個黨的上司機關。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1926年夏天,楊尚述提出“響應北伐、會師武漢”的口号,暗中聯系川中名将劉伯承、朱德,成立了由他們三人組成的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并于該年12月初,策動了波瀾壯闊的泸州、順慶起義。

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卻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人獨立開展軍事鬥争的一次重要嘗試,為随後爆發的南昌起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927年3月,楊尚述在“三·三一慘案”過後不久,被敵人逮捕,遭以了割舌、斬手、剜目等酷刑,最後英雄就義,享年29歲。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楊尚述犧牲後,父親楊淮清白發人送黑發人,悲不自勝。

但老爺子深明大義,于1927年4月11日親筆寫下“淮率家人痛書”,鄭重告慰愛子英靈,稱“爾之精神不死,九泉故無遺恨矣!”

最後補充一下,楊尚述表字闇公,諸資料史書均書以“楊闇公”,其于2009年被授予“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楊闇公的父親名宣永,字作楫,“淮清”為其号。

淮清老人在年輕時曾捐了個“藍翎候選巡檢”的官銜,實際上,他無意于仕途,捐官不過是為了告慰父母雙親罷了。

他的思想開明,追求民主,多番資助革命,積極支援反帝反封鬥争。

楊闇公壯烈犧牲後的第二年,淮清老人籌資興辦了“潼南縣立第16國小”;而在抗日戰争期間,他又斥資興建了“抗日陣亡将士忠烈祠”,還積極募捐,支援抗戰。

晚年,他還在重慶大溪溝辦起了“中法學校”。

不得不說,淮清老人德高望重,堪稱完人。

淮清老人共有9子4女,除了第三子早夭外,其餘諸子諸女個個成龍成鳳。

老大楊尚荃号劍秋、老二楊尚麟号衡石、老四楊尚述、老五楊尚昆、老八楊尚侖、老九楊尚直、老十楊尚明,老十二楊尚正,均為一時之豪英。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其中的老十二楊尚正,以楊白冰之名行世,在抗日戰争期間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太行區1942年夏季反“掃蕩”作戰;在解放戰争初期,跟随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之後的淮海、渡江、西南等戰役中都有不俗表現,是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上司者。

毫無疑問,這八兄弟中,成就最大的就是老五楊尚昆。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楊尚昆在19歲那年,在四哥的幫助下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參與了泸州、順慶起義的籌備工作。随後被選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學成歸來,直接入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參與指揮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多次作戰,經曆了二萬五千裡長征,在土地革命戰争、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中都功勳卓著,1949年9月參與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工作。他的事業最巅峰是在1988年4月的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位至正國級。

當然,老十二楊白冰也非常了不起,他是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曾主持中央軍委工作,擔任過北京軍區政委、中央軍委秘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等職,并在1988年晉升為上将。

另外的老六楊尚朋、老七楊尚友、老十一楊尚智、老十三楊淑儀這四姐妹,也都是巾帼不讓須眉的女中豪傑。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其中的老十三楊淑儀,以楊白琳之名行世,她的夫婿是賀龍元帥的親外甥、開國中将廖漢生。

可以說,“當代楊家将”個個英雄了得,滿門英傑。

當代楊家将,共13人參加革命,一人為早期領袖,一人官至正國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