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暗系”的《大護法》,豆瓣評分為什麼才7.8?

作者:咕咕千事君

國産動畫電影《妙先生》于2020年7月31日上映,其評價依舊與當初《大護法》一樣,褒貶不一。

在《妙先生》未上映之前,這部動畫電影備受期待。因為之前撤檔的消息,加上前作《大護法》的影響力,更是吸引了觀影者的興趣。隻不過,上映之後《妙先生》豆瓣評分才隻有6.3分,相對說來并不是一個很高的成績。明明創作于《大護法》之後,評分卻遠遠不及《大護法》。

在評價《妙先生》之前,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到《大護法》。

“黑暗系”的《大護法》,豆瓣評分為什麼才7.8?

2017年7月份上映的國産動畫電影《大護法》,距現在已經過去三年多的時間了。一直到現在,關于《大護法》的評價,還存在着較大争議。《大護法》豆瓣評分已經穩定于7.8分,遠高于其他國産動畫,卻達不到人人稱贊的高分優質。

《大護法》的7.8分,到底算不算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分?

“黑暗系”的《大護法》,豆瓣評分為什麼才7.8?

1故事應該擺在第一位

看動畫和漫畫的時候,我們應該不止一次思考過,畫風和故事究竟哪一個才是最重要的?

畫風為“表象”,故事為“核心”,不可否認,故事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位。一切沒有故事作為支撐的動畫,都是白搭。

是以,《大護法》所講述的故事引起了激烈的争論。《大護法》有些“本末倒置”,着重于強調畫面的視覺沖擊,而不顧故事的完整性。在電影裡,一部分畫面色彩沉重壓抑,視覺效果處理得很好。但問題是這些畫面并不是為了故事服務,而是單純為了存在而存在,隻是為了增加視覺沖擊而已。

“黑暗系”的《大護法》,豆瓣評分為什麼才7.8?

2主角大護法形象太過于扁平化

電影以《大護法》命名,但大護法這個角色卻有些平淡。大護法就像一個旁觀者,戲份很多,給人的真實感卻很低。因為這個角色塑造的太簡單,以至于讓小姜和太子搶了風頭。

一開始大護法身上神秘氣息很足,但從頭到尾整個劇情中我們還是不知道關于他的一切,這就好比吊足了胃口卻什麼都不說一樣,讓人失望。反觀最出色的角色小姜,我們知道他的身世和經曆,便對于他有很高的認同。雖然小姜的外表跟其他花生人沒什麼兩樣,我們卻為他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黑暗系”的《大護法》,豆瓣評分為什麼才7.8?

3究竟是毒雞湯堆砌還是暗喻現實?

《大護法》的評價,已經形成兩個極端。有人說台詞不知所雲,毒雞湯堆砌,用台詞的深奧晦澀,來烘托故事的晦澀難懂,卻起到了反效果;有人說黑暗和現實才是整個故事的基調,以及從各個角色身上可以探知到的不同觀念。

從電影中可以看出,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很多,太子擺脫命運靠逃避,小姜生活在“規則”之外,隐婆的隐忍和反擊,吉安不把花生人當人的想法。正是因為表達的内容很多,要一一表達清楚,隻靠93分鐘的時間是不夠的。是以,一部分應該由電影畫面表達出來的資訊,隻能用台詞表達,也就出現了“台詞晦澀難懂”的情況。

看得出來,導演确實想做一部“少兒不宜”的動畫電影,其想法也很多。

“黑暗系”的《大護法》,豆瓣評分為什麼才7.8?

4動畫不需要一味讨好小孩子

《大護法》最值得肯定的一點,就是它不是為了讨好小孩子才被創作出來的,是以裡面的劇情不用為了規避小孩子而“小心翼翼”。即便已經提示禁止13歲以下孩子觀看,卻還是在一些版本中被删減了鏡頭。動畫不是專門給小孩子看的,很多人還是不懂這個道理。

動畫隻是一種創作形式,而不是年齡标簽,是以動畫适不适合給小孩子看,隻跟内容尺度有關系。宮崎駿在看了國産黑白動畫《鐵扇公主》之後,才明白動畫不一定非得面向小孩子,日本動畫有了無年齡限制的自由,才有了發展的機會。相對來說,《大護法》的功勞功不可沒,雖然對整體行業沒有太大的改變,卻足以改變了很多人對動畫的看法。

“黑暗系”的《大護法》,豆瓣評分為什麼才7.8?

總體來說,《大護法》也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因為一部分台詞的尴尬,而否定整部動畫電影,是不可取的。在國産動畫這樣的大環境下,《大護法》這樣的題材能被創作出來,已經非常不錯了。

“黑暗系”的《大護法》,豆瓣評分為什麼才7.8?

本文章由【千事君】原創,請勿搬運,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