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一飛趣說諸子百家文字版:2諸子百家還活着

作者:浪兄筆記

來源:青年學者張一飛的視訊内容,網上都有。

說明:本浪兄花了上百個小時、多次整理的文字版,來之不易,大家珍惜吧。word版内容特地用紅色字型,标出來各種重點内容和問題,以便快速檢視。

張一飛趣說諸子百家文字版:2諸子百家還活着

2 諸子百家還活着

大家好,上一講我們講到一個關鍵的詞,叫做揚氣,表揚的揚,放棄的棄,也就是批判的繼承。而且我們講到諸子百家過時的一面,由于政治環境價值觀念,還有技術條件的變化,諸子百家的思想對我們而言,的确有需要棄的一面。

但是同樣,它也有很多東西,是他沒有過時的。這一講,我們來從一個整體的角度,來看諸子百家的思想,看一看他們哪裡沒有過時:第一點,諸子百家的人本思想或者叫人本精神,它并沒有過時。

你知道諸子的思想,它都是以人為核心的,或者說,他們的終極目的,都是人的幸福,而不是神的幸福,或者說神的旨意。有人說這個可能不對吧,儒家固然是子不語,怪力亂神,大家敬鬼神而遠之。當時還有别的,比如說墨家,它不就提倡信仰鬼神,墨子它是提倡,人們去信仰一些超自然力量的。那麼這裡,我們要做兩點區分;

第一呢,墨家提倡信仰鬼神的目的,還是讓人過的更自由。而這一點,我們可以去看墨子這本書。就連墨子他自己都會說,他說: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 。也就是說,如果現在天下所有的人,都相信鬼神這種東西,他可以獎勵好人,而且可以懲罰暴徒,那麼天下還會大亂嗎?

換句話說,墨子提倡信仰鬼神的目的是什麼?那就是天下不大亂嘛,是百姓可以安居樂業。是以他追求現世幸福,鬼神是被當成一種工具,而不是歸宿。他不像基督教或者像伊斯蘭教那樣,他把神明當作一切的一切。如果人是圍繞神而服務的,甚至人是為神而生的,至少人是低于神的。恰恰相反,他認為鬼神是為人而服務的,而且可以去賞賢罰暴。

第二呢,墨家的鬼神,他沒有被具象化和以及系統化。也就是說,他的鬼神,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甚至連名字,主仆啊這些都沒有,就叫鬼神,為什麼呢?沒必要嗎?我又不是需要去伺候它,了解那麼多幹嘛。是以他們沒有宗教意義,比如我們知道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它是裡面有很多分支,主要就是什葉派和遜尼派。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主要就是因為兩個派别認為,應該繼承穆罕默德衣缽的人,人選不一樣嘛。

人家真正的宗教神學體系很完善,無論如何,他反正不可能連一個名字都沒有。是以我們可以看到,連最提倡鬼神之說,鬼神之學的墨家尚且如此,其他的各個流派更不用說,他們從人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心理,從這些點出發,來提出有助于人,而不是神的思想體系。

那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之後,之是以受到青睐,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佛教它也是一個有人本思想的宗教。甚至我們現在有很多人說,這個佛教它不能算一種宗教,其實它是一門哲學。說到這裡,其實可以插兩句題外話,大家可能都去過寺廟,都看到過很多人跪在佛像前,或者說菩薩像面前來禱告,求你保佑我升官發财,保佑我的孩子考上一本,保佑我的父母健康長壽。

其實我現在,可以負責任的代替佛祖或者菩薩,來回答這些朋友:對不起辦不到。因為佛的意思是覺悟者,而換句話說,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向内訓,看開放下自食其力,他不會去幫你實作現實願望,佛沒有神力,但是有的是覺悟。是以我估計,佛祖或者菩薩真的站在高處來看,很多人對着他們來頂禮膜拜,求包養啊,他們自己恐怕都會感覺哭笑不得。那麼多經文都白說了,他們還是向外求。

是以有人說,你這樣講,你就不會怕佛祖降罪嗎?請大家注意,如果佛祖真那麼小心眼,他就不叫佛了,那是人,如果不是那麼小心眼,說兩句也無妨。更何況,我說的并非沒有依據。宋代張義端《貴耳集》裡面記述一個故事:

宋孝宗看到觀音像的這個手裡面,拿着一個念珠,就問他身邊一個和尚,觀音戴念珠何用?他自己帶這個有什麼用呢?和尚說要念觀音菩薩,宋孝宗很奇怪,就問他,他自己不就是觀音菩薩嗎?和尚說對啊,我求人不如求己啊,是以說,佛不能幫我們解決問題,但是他可以幫你參透,這就不是個問題。

是以說佛教也是,一個充滿人本思想的宗教,這也是後來佛教,能夠在中國如此盛行的原因。因為中國人,受了諸子這種思想的傳統洗禮之後,更容易接受這樣的宗教,是人本色彩的宗教,而不是像基督教那樣的宗教。隻不過說佛教,他跟道教結合之後,在後來産生了一些很神奇的,一些中國本土化的東西。但是這裡大家注意道教,可不是到家啊,這個我們後面還要講,人本思想并沒有過時。

第二呢,和平主義也沒有過時。諸子都是提倡和平的,可能有人會說不對吧,你看看這個孫子兵法,滿目的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兵以詐立。大家注意,孫子的邏輯出發點是,當我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避免戰争的時候,怎麼辦,這是孫子要回答的問題。如果你隻看到他的兵不厭詐,隻看到他的陰謀詭計,那說明你沒有完全的看懂孫子,至少看的不夠全面。

因為他還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說法,他還有兵貴勝,不貴久這樣的說法,他還有,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的說法。他要盡量的減少軍事行動,帶來的傷亡和損失。換句話說,孫子講的是在萬般無奈之下,怎樣盡快的結束戰争,怎樣用最少的傷亡赢得勝利。大家難道在兵不厭詐這樣的句子背後,沒有看到一顆悲天憫人的心嗎?

是以我們更不要說,儒家的仁愛,墨家的兼愛,道家的無為,縱橫家的制衡,法家的耕戰等等,他們的目的或者是制止戰争,或者是控制戰争,或者是盡快的結束戰争,總之都是為了和平,沒有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是以我們不能,僅從一些話語或者言辭,或者他的這個立場,就來判斷它的性質。關鍵還是要看,他這一派的思想的邏輯起點在哪裡,或者說他有哪些隐藏的假設。他的動機是什麼?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深入到其思想内部來了解,他們想要向世人表達什麼,否則就會産生一種盲人摸象,要各執一端。

第三呢,諸子百家的普世關懷沒有死。不管是講求入世的儒家,還是講求出世的道家,不管是走哲學路線的名家,還是走實用路線的縱橫家,也不管是追求正義的墨家,還是追求秩序的法家,他們都在用他們的方式,來關懷着整個世界的芸芸衆生。當然,當時的世界,可能就是中原這一塊。

那有人說道家也算嗎,他不是要獨善其身的嗎,他不是教人遠離塵嚣的嘛,大家請注意,獨善其身也好,遠離世事也罷,這是途徑。如果他真的沒有普世關懷,他不說不就好了嗎?幹嘛要寫,那麼多東西去諷刺儒家,幹嘛向世人灌輸這種出世的思想,他又何必要留下文字。

可見歸根到底,還是放不下對這個世界人心的關懷。用倚天屠龍記裡,這個明教的話說,要憐我世人憂患實多。而我們現代的人,有多少還具備這種普世關懷。我立志為天下人如何如何,我們更多的可能考慮,我在什麼時候,能在北京買上房。我的老闆,怎麼還不給我漲工資是吧,我女朋友為什麼不理我了。

那麼有人會說,反正我們什麼也改變不了,我幹嘛要去操那個心。你剛才說到芸芸衆生嘛,自然有國家上司人操心。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想,都這樣做,結果就可想而知,必然是禮崩樂壞。用屈原的話說,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以諸子百家的普世情懷,其實正是我們現代人需要的。

這一點西方,它比起中國來,可能差得更遠。有人說不會吧,現在不是隻有美國是超級大國嗎?隻有他能夠影響世界。大家注意,影響世界,他不代表關懷世界。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像美國或者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他們主導的一些國際機制,例如im f 或者世界銀行這種金融機構,他們對外去提供援助,提供貸款以及進行危機處理的時候,他們是要附帶很多政治條件的。

比如像九七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當時im f 帶着大量的資金,到東南亞去救。但是,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政治條件,比如說去國有化,市場定價,這個金融市場對外資開放。這些都是,要把其他國家改造成像他同樣的國家,這樣他在那種二進制對立的這個哲學之下,才會認為,他不會跟自己發生沖突。

但是我們如果去看,亞投行或者金磚銀行,這樣有中國參與的,而且起主導作用的一些金融機構裡面。我們會發現,中國關心的是歐亞大陸的所有國家,而不是像美國,他關心的其實還是自己。我們對外提供援助,提供貸款,提供危機處理,這個是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這就是我們多元主義,這種包容性文化,與西方的這種二進制對立哲學的差別,這是一種普世情懷。

我們現在知道,從宏觀的角度來講,作為一個整體,諸子百家的人本思想和平主義,以及他的普世關懷,都是值得我們後人,以敬畏的心态,來完整的繼承下來。那麼我們接下來,回到每一個流派内部來,從微觀的角度分别看,他們都說了些什麼。

這裡,我們還是要結合,先秦時期的具體時代背景,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所謂春秋無義戰,戰争連綿不絕。那麼我們就從,和戰争關系最緊密的兵家談起,請看下集,兵者詭道也,謝謝大家。

——浪兄筆記校訂于2021/1/28

公衆号的系列文章,都有整理好的word版,需要的可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