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看待三國時期曹魏名臣張既?

作者:小蟲柯柯

說到張既,想必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因為我們聽過的三國人物往往是演義中突出的角色。對于張既這樣的名臣,演義中沒有多大的描寫,我們自然是不太了解。但是在三國時代,張既也算得上是有名的人,是“魏晉八君子”之一,隻不過後世對他沒有多少了解。那麼,我們如何評價張既?

先來了解一下張既生平,張既生年不詳,黃初四年(223年),張既薨于任上,字德容,馮翊高陵人,也就是現在陝西西安市高陵區人。張既出身與小地主家庭,家中富有,待人有禮貌,和藹可親。十六歲就在馮翊郡擔任門下小吏,後來屢次升遷,被郡裡舉為孝廉,但沒有前往京城入郎署為官。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任司空後,征召張既,他也沒有到任。後來被州郡舉為茂才,升遷為新豐縣令,在任期間他的政績為三輔各縣中名列第一。

張既具有謀略與膽量,是傑出的辯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占據漢中天險,曹操數數次攻打打不下來,士兵有很多逃亡的,不得已放棄漢中,又害怕劉備北取武都氐人而進逼關中,問計于張既。張既答道:“可勸氐人遷出,到糧食充裕的地方避敵。并且對先至者予以重賞。如此氐人必争相趕往。”曹操依計行事,遣張既至武都,徙氐人五萬餘至扶風、天水兩郡定居。河東之戰時,匈奴單于作亂平陽,鐘繇等進攻圍剿,不克,且郭援、高幹大軍已至河東,并再次勾結韓遂、馬騰等,情況對曹操十分不利。于是鐘繇派張既勸說馬騰,使其相繼參與讨伐高幹、張晟叛亂,使得高幹與匈奴單于被迫投降。又和馬騰擊張晟等,斬衛固、張琰。面對危急存亡的時候,張既憑借他的一席話說服了馬騰,幫曹操解決了西北邊疆問題,是一位傑出的辯才。

他功績傑出,善處理問題。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攻漢中,另遣将軍吳蘭、雷銅進攻武都,張既與都護将軍曹洪破吳蘭于下辯。曹操将南征荊州,因為馬騰等擁兵割據關中,于是曹操派張既傳話給馬騰,要求他脫離部隊入朝為官,馬騰雖已經許諾,但始終憂郁不決。張既恐其生變,乃令諸縣儲備糧食物資,以備不時之需。令二千石俸祿以上官吏出郊迎接,馬騰不得已,乃入朝。曹操表他為衛尉,家屬遷至邺城,并任其子馬超為偏将軍,統率馬騰的軍隊。在張既為京兆尹期間,張既招懷流民,興複縣邑,百姓懷之。後面張既還平定了涼州的叛亂,曹丕評價他“非既莫能安涼州。”。可見張既處理問題能力之強。

他還是一位體恤百姓的人。張既跟夏侯淵一起平叛了枹罕稱王為亂三十餘年的羌人宋建,曹操想遷徙群眾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三郡群眾風聞後引發恐慌騷亂。張即使三郡内為将校官吏者免除群眾稅捐,讓他們整治屋宅,築水碓,顯示無遷徙隴右郡民之意,民心于是安定下來了。

張既也是有長遠眼光的人。建安二十年,張既跟随曹操讨伐張魯,在張魯投降後,為了避免張魯東山再起,他建議拔漢中之民數萬戶以充實長安及三輔,正是這個決定,使得劉備後來隻得到了漢中而沒有百姓。建安二十四年,武威人顔俊、張掖人和鸾、酒泉人黃華、西平人麹演等各舉郡反叛,自号将軍,互相攻擊。顔俊遣使送母及子給曹操為人質,以求援助。曹操問計于張既,他答道:“顔俊等記憶體禍心,今番若救之,待其勢力強大後必定複反。不如坐觀虎鬥,使其兩敗俱傷,我們再效法卞莊子刺虎,坐收其斃。”曹操說好。一年後,和鸾殺顔俊,武威王秘又殺和鸾。張既的眼光可見一斑。

雖然張既在現在并不為人所知,但是後來的史學家對張既評價很高。陳壽:自漢季以來,刺史總統諸郡,賦政于外,非若曩時司察之而已。太祖創基,迄終魏業,此皆其流稱譽有名實者也。(張既、溫恢、賈逵等刺史)鹹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裡,見述于後也。 獨孤及:魏晉以賈诩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鑒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郝經:民未即業,運屬軍興。抑奸弭寇,吏資嚴能。馥習既逵,隠然方面。立國立疆,遞為耕戰。伊顔幾聖,伯達焉知。治平何難,出處有時。在曹魏為官期間,立下了傑出功績,他不愧為“魏晉八君子”之一。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