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謀士之威震邊陲的張既

作者:千山萬水最長情

張既,這個人物,不少人也許會感到非常陌生。

曆史上的張既既沒有在決定曹操集團命運的幾大戰役中露面,也不是決定曹操集團政治走向的關鍵性 人物,就連元末明初羅貫中所撰寫的曆史巨著《三國演義》中也找不到這個人物的蹤影。

三國謀士之威震邊陲的張既

不過,當查閱了有關這個人物的曆史記載和生平故事之後我們會驚奇地發 現,張既這個看似不顯山不露水的人物,卻在曹魏集團發揮了重大的曆史作用。正是由于張既的運籌帷幄和勵精圖治,曹操集團才得以在漢末西北邊陲複雜的政治環 境中得以順利維系統治,盡管張既沒有參加過曹魏集團的幾次重大戰役,但卻間接地為戰争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不僅足智多謀,而且治理有方,在西北邊陲二 十餘年的時間裡,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是曹操集團威震邊陲的國之良臣。同時,他還是草根成才的典型人物之一。

張既,字德容,馮翊郡高陵人,生年不詳。張既出身于一個普普通通的草根家庭,早年家境清貧,不過張既并沒有因為家庭環境的惡劣自暴自棄,而是抓住一切機會 發憤學習,青少年時期就已經能夠寫出一手漂亮的文章。

張既的才氣很快引起了郡中的望族、時任功曹的遊殷的關注,遊殷絲毫沒有嫌棄張既卑微的出身,不顧家人 的反對,非常隆重地邀請這時才隻有十幾歲的張既前來家中做客,并專門命家人擺上了一桌豐盛的酒宴款待。遊殷此舉引來了妻子的嘲笑,妻子認為張既隻不過是個 乳臭未幹的毛孩子,而且家境貧寒,根本用不着如此禮遇,而遊殷堅持認為張既雖然年齡尚小,但氣度不凡,日後一定能成大器。

一番交談之後,遊殷更加堅定了自 己對張既的看法,他還将自己的兒子遊楚托付給了張既,希望有朝一日張既能夠提攜自己的兒子。遊殷的這個舉動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年輕的張既是以一舉成 名,十六歲時就成為郡裡的一名小吏,盡管俸祿微薄,但家庭環境卻得到了改善。

張既為官之後,仕途并不是一帆風順。這個俸祿不足百石的小吏不但日常工作繁重、瑣碎,而且人微言輕,稍有不慎就會遭到官吏的責罰。

三國謀士之威震邊陲的張既

張既任職後不久,就因為一件小事得罪了郡裡的大姓、自己的上司、功曹徐英。徐英惱怒之下竟然親自處罰張既,狠狠打了張既三十鞭子,這也讓張既更加明白自 己在官場當中是多麼的渺小和卑微。不過張既并沒有是以而意志消沉,他知道自己家境貧寒、出身卑微,既沒有什麼靠山撐腰,也無法像其他官吏一樣靠溜須拍馬、 行賄受賄博得更高的職位,隻能憑着自己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來逐漸實作自己的理想。

張既還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引起上司的注意。他經常偷偷準備好一些刀筆 和版奏,等到一些上級官吏有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給他們。沒想到這個辦法還非常管用,不少上司都覺得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做事認真、細心,慢慢開始留意這個不起 眼的小吏,這對張既的仕途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不過,張既的人生之路此時依然是非常的艱辛,之後他還擔任了一些其他的低級職務,卻一直無法邁向更高的舞台。盡管如此,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底層官吏,常年接觸社會的底層,也讓年輕的張既有機會親眼目睹了百姓生活的艱苦及漢末時期三輔地區複雜的社會形态。

張既就職的左馮翊郡,在東漢屬于司隸校尉部所轄,與京兆尹、右扶風一起被并稱為三輔,毗鄰涼州,極易受到涼州局勢的影響,自東漢晚期以來就一直是社會矛 盾和民族沖突非常尖銳的地區。

三國謀士之威震邊陲的張既

中平元年(公元 184 年)開始,涼州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武裝叛亂,與東漢朝廷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戰火也很快殃及三輔地 區。次年,叛軍以數萬大軍進攻三輔并擊敗由皇甫嵩、董卓統率的政府軍,之後又與張溫、董卓、鮑鴻、周慎展開激戰;中平四年(公元 187 年),叛軍再次 向三輔地區發動進攻,這場戰争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年,盡管叛軍最後被打敗,但涼州地區的董卓卻趁機駐軍扶風郡,拒不聽從朝廷調遣,三輔地區也成為董卓發展勢 力觊觎東漢朝政的據點。

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董卓廢少立獻、把持東漢朝政,遭到了關東聯軍的征讨,董卓被迫挾持獻帝西遷長安,随後又被王允、呂 布等人誅殺。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不久後又攻陷長安,獲得了對東漢朝廷的控制權,接着又因為内讧而展開長達數年的混戰,三輔地區陷入了空前的浩劫,原本還 有數十萬人口的三輔地區經過這一場劫難後人口銳減,百姓生活困頓,谷物的價格也一度達到了一斛五十萬,豆麥價格一斛二十萬,三輔不少地區甚至出現了人吃人 的慘況,屍骨到處堆積。這種現象直到曹操掌控東漢朝政之後才稍微有所改善。

三國謀士之威震邊陲的張既

殘酷的社會現實讓原本雄心勃勃的張既也一度沉寂了下來,在 這數年間,張既曾經被舉為孝廉,獲得了入朝為官的機會,但張既卻選擇了繼續留在家鄉為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曹操擔任司空之後,也曾經征召張既,張既也 沒有奉诏前往。後來張既又被舉為茂才,升遷為新豐縣令,在張既就任縣令的數年間,他的地方治理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其政績在三輔地區一直名列第一,成為 該地區首屈一指的好官。應該說到了這時候才喚起了他的政治熱情,張既的個人能力也得以在西北邊陲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得以充分的施展。

就在張既擔任新豐縣令的數年間,中原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曹操集團經過數年努力,先後消滅了張邈、張楊、張濟、袁術、呂布等割據勢力,并在建 安五年(公元 200 年)與當時中原地區另外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集團在官渡地區展開了戰略決戰。在這場決定兩大集團命運的決鬥中,曹操集團戰術 運用得當,最終取得了完勝,其統一中原地區的态勢已經不可逆轉。

三國謀士之威震邊陲的張既

建安七年(公元 202 年)五月,袁紹病逝,袁紹集團的勢力更是江河日下,岌岌可危。同年九月,曹操親率主力渡過黃河進攻黎陽,拉開了統一中原的序幕。此時袁紹集團殘餘勢力的主要代表人物——袁尚和袁譚為了加強對黎陽的防禦、延緩曹操的攻 勢,立即任命河東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幹以數萬兵力,并聯合匈奴南單于所部合圍曹操所屬的河東地區。

郭援還秘密派出使者前往三輔及涼州地區,聯絡當地的割 據勢力——韓遂集團及馬騰集團,企圖利用這兩個集團的力量對曹操大軍進行夾擊。面對嚴峻的局勢,負責三輔及涼州地區軍政事務的司隸校尉鐘繇面臨着一個選 擇,派誰去遊說韓遂、馬騰,讓他們打消配合袁尚等人密謀反叛的念頭呢?

最終鐘繇沒有委派其帳下的謀士,而是委派了張既這個小小的新豐縣令,這個決定可謂非 常冒險,一旦張既遊說不成,曹操的統一河北之戰乃至于涼州及三輔地區的穩定都将面臨災難性的局面。後來的事實證明,此次鐘繇的選擇可謂眼光獨到,極具深 意。鐘繇所看重的,不但是張既自身的能力,還有他對韓遂及馬騰集團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