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未來無人駕駛時代我們的隐私怎麼辦?

「2030年,新車中15%可能為完全自動駕駛」,這樣的結論出自于麥肯錫關于汽車革命趨勢的預測報告。

雖然有很多人懷疑無人駕駛的可靠性,但起碼在政府層面,對無人駕駛是持開放态度的。比如美國的加州、内華達州、密歇根州等地就立法,承認了無人駕駛車上路的合法性。

在未來無人駕駛時代我們的隐私怎麼辦?

目前,能夠實作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主要依靠雷射雷達、攝像頭、高精度地圖,來不斷檢測周圍3d環境,包括街道、其他車輛、行人。未來無人駕駛車多起來,還會涉及到車與車之間的通信(v2v)。

「無人管」的個人隐私

一樣全新事物的出現,總會帶來之前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些無人駕駛汽車收集到的資料,會不會損害人們的隐私?關于汽車使用者隐私這件事,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通用安吉星事件。

在2011年,通用承認即使是在使用者退出安吉星服務時,安吉星系統也會自動收集使用者資訊,包括車輛速度、位置和安全帶狀态。系統靜默狀态下收集資訊也就算了,關鍵是通用會把這些資訊賣給市場資訊公司、保險機構,甚至是相關的執法部門。

對于很多人來說,僅僅是gps資訊就讓他們覺得隐私被侵犯了。而無人駕駛車又會不間斷掃描周圍環境,它所掌握的資料又上升了一個量級。

目前,美國正在起草相關法規,規定這些資訊共享是合法的,并且是「正常需要」。這些法規雖然是為了減少交通事故,但是很少明确規定這些廠商是否有權「記錄」或者「出售」這些敏感資訊。

是以雖然在美國無人駕駛技術得到了不少政府資助,但在法規層面缺失了相關法規來確定這些資料不被「濫用」。

在未來無人駕駛時代我們的隐私怎麼辦?

作為網民的你,一定聽說過「人肉」這個詞。網絡時代,一個人還真的很難完全隐藏自己。汽車聯網了,隐私問題就更嚴重了,你什麼時候去過哪,沒準别人都知道。說到前面提到的無人駕駛與使用者隐私,讓我聯想到ces上的兩件事。

通用正在和mobileye合作,想把adas中的影像系統和安吉星系統結合起來,不斷收集車輛周邊地圖資料。經過安吉星上傳之後,通用再會用專門的地圖資料處理手段,把這些粗糙的資料加工成可應用于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

在未來無人駕駛時代我們的隐私怎麼辦?

豐田搞了「自動雲端空間資訊生成技術」,加上每輛車的攝像頭、gps,也是把每輛車都變成了地圖測繪車。收集到資料後,豐田也會進行相應處理。豐田方面表示,這種測繪方法在直路上的地圖精度可以達到5厘米。

利用群衆的力量「衆包」地圖,看似很美好。但回到我們前面說的,這難免讓人開始考慮使用者隐私的問題。收集這些資料時,使用者知道嗎?相關的法律和監管,應該還處于缺失狀态。當然,也不排除技術倒逼法律進步的可能。

在國内,我們倒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的,因為涉及「測繪資質」的問題。但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地圖app和車内智能硬體所産生的資料歸屬問題。

「隐私」與「免費服務」是相對沖突的,我們又想獲得最好的服務,又不想洩露隐私。

對于地圖app來說,每位駕車使用者可能都是實時路況的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在安裝初始的「使用者需知」裡,就已經告知會采集位置資訊,當你點下「同意」後,一切合情合理。但對于智能硬體來說,情況就複雜多了,資料收集更加隐蔽,使用者很難察覺(比如之前通用的安吉星事件)。

如果說網際網路時代人人沒有隐私,别人可以知道你是誰;但在車聯網時代和未來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時代,别人可以知道你去了哪。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