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聖雄甘地 為何丘吉爾說他令人作嘔 愛因斯坦卻說他是人類良心代表

作者:說曆史的女人

​(說曆史的女人——第689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便是位偉人或者聖人,他在一定的曆史階段或者一定的地域範圍内,評價也可能是不一樣的,肯定是有褒有貶。今天說的這位是世界東方的偉人聖雄甘地,在他的國家印度被尊稱為國父,但在世界範圍内卻褒貶不一。比如在中國,有人說他是偉大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說他是懦夫。在西方更是如此,比如聖雄甘地在英國曾被著名的首相丘吉爾鄙視,但同時西方的另一位偉人愛因斯坦,卻對他大為稱贊。那麼聖雄甘地究竟是一位怎麼樣的人?為何丘吉爾曾說他令人作嘔,而愛因斯坦卻說他是人類良心的代表呢?今天我們就來全面認識一下這位傳奇人物。

聖雄甘地 為何丘吉爾說他令人作嘔 愛因斯坦卻說他是人類良心代表

一、13歲娶文盲女孩為妻,甘地曾是一個性格懦弱的人。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于印度的一個印度教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規蹈矩,甚至性格懦弱。他13歲便依父母之命與一同齡的文盲女孩結婚。不幸的是,他16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而且他的第1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甘地自幼喜歡讀書,頗有志向,很早就立志為印度人民的獨立而奮鬥。

從17世紀中期開始,英國就開始在印度擁有殖民地。後來英國直接控制的地區越來越大,最終占據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到甘地的年代,英國統治印度已經兩個世紀,這在印度人看來是一種恥辱,但是英國的強大,使印度人盡管努力過,但始終無法争取獨立。這個重擔讓性格腼腆甚至懦弱的甘地來承擔,似乎誰也不會相信。但最終,這個善良而羸弱的少年創造了奇迹。

1888年,為了尋求救國之路,19歲的甘地,不惜被開除種姓身份,不惜抛妻離子,遠涉重洋,赴倫敦求學,在倫敦大學學習法律。他接受了英國的法制思想,取得了倫敦大學的法學學位,并獲得律師資格。在求學期間,他對西方文明曾産生極大的崇拜心理,但經過一定的迷惘與摸索之後,他終于放棄了對西方文明的盲目模仿,堅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

甘地學成歸國後,他開始在孟買從事律師業務,但曆遭挫折。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懦弱的性格而臨陣怯場,導緻失敗。半年後回到故鄉,靠兄長和親友的資助維持律師業務。但律師業務仍毫無起色,使他倍感苦悶壓抑。後來有個來自南非印度人的案子要他處理時,他幹脆離開家鄉,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曆程。

二、甘地創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印度的獨立而不懈奮鬥。

當然南非也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種族歧視更加嚴重,是以甘地和這兒的印度人在南非更受歧視甚至是侮辱。不過這更激發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堅定地走上了上司南非印度人反種族歧視的鬥争道路,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在這裡培養了自己從事公衆工作的能力,掌握了作一個成功律師的秘訣,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觀、社會政治觀。

甘地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并吸收了梭倫、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他抛開宗教的神秘主義和繁瑣儀式,将道德倫理的說教提高到神的位置,認為真理就是神。在探索真理接近神的過程中,甘地認為實作真理的唯一手段就是非暴力,這種非暴力從本質上是指,愛就是人的本性,真理的原則實際上就是愛的原則,哪怕是對待仇敵也同樣如此。甘地堅信精神的力量,并堅持用非暴力的手段,就能夠戰勝一切惡,甚至是感化一切惡的行為和事物。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他遊曆印度各地,以深入了解他久别的祖國。他發表演講,宣傳自己的主張,從事非暴力鬥争,他很快成為印度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

甘地認為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是暴力的,不道德的。然而,英國人作為統治者同樣是有人性的,并非敵人,是以,可以通過非暴力的鬥争方式,并促使其改正錯誤。開始他對英國是懷有幻想的,當時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甘地公開支援英國一方,希望以此換取英國的開恩,給予印度自治。但是這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戰後的英國殖民當局仍然統治印度,這使甘地下決心不再支援英國,開始同英國當局決裂,就是公開不合作。

1919年甘地發起全國性的非暴力抵抗運動,發動群衆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機構、法院、學校、封号與洋貨,進而推廣為全民反帝鬥争。1929年12月31日,國大黨拉合爾年會通過争取印度獨立的決議,授權甘地上司新的不合作運動。

1930年,印度殖民當局制定了《食鹽專營法》,大幅度提高食鹽的價格和稅收,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在這種形勢下,甘地毅然上司了“食鹽進軍”的鬥争。

這年3月的一天清晨,甘地帶領80名信徒,來到一個修道院宣誓,然後排着整齊的隊伍,在炎炎烈日下徒步,開始了“食鹽進軍”。他們要到遙遠的海邊去煮鹽,迫使殖民當局讓步。

在路途中,每過一個村莊,甘地都召開群衆大會,宣傳他一貫主張的“非暴力不合作”的鬥争政策,即用和平的方式反對當局。他的主張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援,于是,隊伍越來越壯大。他們風餐露宿,花了24天,才到達目的地。這時,随他而行的人已經有一千多人。當天晚上,他們絕食祈禱,并宣誓:“除非印度獲得自由,當局不再實行《食鹽專營法》,否則,就永遠住在海邊。”

甘地的行動引起了印度人民的廣泛支援。這樣,印度沿海地區都開展起自制食鹽的行動,與此同時,印度各地到處舉行示威遊行,一個群衆性的反英鬥争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殖民者當局惱羞成怒,他們出動警察到處鎮壓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還把甘地抓了起來,并下令取締了甘地上司的國大黨。但是,廣大人民沒有屈服,全國性的示威遊行更加風起雲湧。當局出動武裝警察鎮壓,示威群衆與警察展開戰鬥。接着,示威遊行轉化為武裝起義。

殖民當局害怕了,在1931年1月,不得不釋放了甘地和被逮捕的群衆,并撤銷了取締國大黨的指令,承認沿海人民煮鹽的合法化。“食鹽進軍”終于取得了初步勝利。

三、甘地上司印度人民取得國家的獨立,被尊稱為“聖雄”。

1942年4月,在印度國内廣大群衆反英情緒高漲和日本侵略者迫近印度的形勢下,甘地提出了英國“退出印度”的口号,并先後發起了第三次不合作運動,但被英國鎮壓下去。甘地入獄,直到1944年5月才出獄。二戰結束後,處于内外交困的英國政府懾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壓力,答應印度獨立的要求。

但因印度教、穆斯林教的分歧對立由來已久,加之英國分而治之政策的影響,印度、巴基斯坦分治已成定局。甘地為維護印度統一不懈努力,終無回天之力,隻好接受印巴分治。不過印度還是擺脫了英國人的統治,獲得了獨立。為印度獨立而奮鬥的甘地獲得了印度人民和國大黨的崇高敬意。

在甘地的上司下,印度最終赢來了獨立。然而,意義不僅僅在于此,甘地對印度的貢獻,更在于他所展現出的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幾乎影響了整整一代印度人,而他所創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獨特思想體系,更是深入影響到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學等各個方面。

由于甘地的偉大功績,他赢得了“ 聖雄”的稱号,這個稱号是偉大的印度詩人泰戈爾贈予他的尊稱,意為合聖人與英雄于一身。甘地配得上這個稱号。1999年美國《時代》雜志評選出20世紀風雲人物。第一位是愛因斯坦,第二位是羅斯福,排在第三位的就是聖雄甘地。

聖雄甘地 為何丘吉爾說他令人作嘔 愛因斯坦卻說他是人類良心代表

四、甘地被英國首相丘吉爾鄙視,被愛因斯坦大贊。

甘地被印度人稱為國父和聖雄,但卻遭到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鄙視,他曾這樣說甘地,“瞧那位倫敦法學院畢業的善于煽動的律師,現在卻裝成東方人常見的苦行僧模樣,半裸身子,骨瘦如柴,居然還心安理得地與副王(印度總督)平起平坐,進出王府,裝模作樣與英王的代表一起用餐喝茶,真是令人作嘔。”

為何丘吉爾會對甘地這麼說呢?首先他是英國利益的代言人,而甘地上司的印度獨立運動恰恰是跟英國人的利益相反的。丘吉爾在年輕時曾随英國軍隊在印度作戰,對印度十分了解,他在1897年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參與鎮壓了一次印度民族起義。他在印度呆過兩年,從那時起,他就對印度人十分反感,并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對印度人的歧視,在他眼裡,印度人似乎是一群野蠻人。

甘地在印度全國展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并進行了十多次的絕食,以抗議英國殖民主義,而當時擔任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的丘吉爾就對部下說道:“應該把甘地捆住手腳放在德裡城門,然後讓總督騎大象踩他。”丘吉爾還曾猛批印度人生育沒有節制,人口大量繁殖而造成極大的貧窮。

還有,在文化和信仰上丘吉爾對印度人,對甘地是難以了解和認同的,他曾說印度人信仰的宗教是一種殘忍的宗教,是以對印度人也很讨厭,尤其是對甘地苛刻的節欲習慣更加讨厭甚至是鄙視。

根據英國曆史學家亞當斯的著作《甘地:赤裸裸的雄心》記載,甘地的節欲達到了常人無法了解的地步。比如他在37歲時就莊嚴地向妻子下了節欲的誓言,宣布他的性生活正式結束。

為了徹底根除自己身上一切欲念,甘地進一步加強了與女性接觸的機會。他尋找機會讓一些年輕的女子為他按摩,或者讓一些年輕性感的女人和他同浴,甚至同床就寝,以此來考驗并堅定自己的節欲能力,這就包括他和侄孫女摩奴數夜同床,但甘地恪守他的禁欲誓言,始終坐懷不亂。甘地曾經這樣說過,“對于真正的節欲主義者來說,他們的生殖器僅僅起到象征性的作用,而決不能産生其他功能。一位盡善盡美的節欲主義者必須能夠睡在赤身裸體的美女身邊,但絲毫不為其豔麗姿色而動搖。”

這些都是丘吉爾所不能了解的,是以他對甘地是鄙視的。不過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對甘地卻十分肯定,曾公開贊揚甘地。為何?

聖雄甘地 為何丘吉爾說他令人作嘔 愛因斯坦卻說他是人類良心代表

五、甘地在耶稣受難日這天遇刺,他被刺殺時的一句話令愛因斯坦和全世界感動。

1948年1月30日是星期五,這是耶稣受難日,也是甘地人生的最後一天。這一天甘地接待了很多客人,下午4點,甘地處理了他這一天最後的也是最棘手的一個問題。桀傲不馴的印度内政部長帕疊爾與富于理想的政府總理尼赫魯無法合作共事,帕疊爾提出辭職。甘地為了說服帕疊爾改變主意,是以,一向守時的甘地耽誤了10分鐘才趕到晚禱會場。

5點10分,甘地在侍從摩奴與阿巴的扶持下走向通往晚禱會場的草坪,甘地平日走路時,常把雙手搭在摩奴和阿巴肩上,當靠近人群時他會習慣地收回手臂,然後獨自走上台階,雙手合十向群衆緻意。此時,就在甘地收回雙手即将走向平台的一刹那,突然一個人跑到甘地面前,向他鞠躬行禮,口中低聲說道:“聖父,您好!”侍從摩奴以為此人想要撫摸甘地的腳,伸手禮貌地将他擋開,那人猛地推開摩奴,陡地從口袋裡掏出手槍,頂住甘地赤裸的胸口連開幾槍!

殷紅的血立刻流了出來。甘地雙手合十,似乎想邁出最後一步,口中喃喃念道:“神啊!請寬恕這個可憐的人……”随後徐徐倒地。倒地時,甘地雙手合十的姿勢依然未變。這位終身提倡“非暴力”的老人就這樣死在了狂熱分子的暴力的槍口之下,結束了他那偉大的一生。

刺客打死甘地後并未逃走,反而大聲呼喊警察,束手就擒。兇手名叫納圖拉姆·戈德森,是一個狂熱的印度教徒,他早年崇拜甘地,奉行素食,節欲,曾投身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并是以入獄。但後來他參加了以複興印度教統治地位為目标的印度教大會,并創辦了“國民公仆團”。他1944年買下一家報紙《印度民族報》,自任社長,宣傳反甘地和反伊斯蘭教及其他非印度教派的政治主張,不遺餘力宣傳暴力和種族至上,是以就對反暴力的甘地下了毒手。

甘地去世後,人們清理了他的遺物:一架木紡車,一雙拖鞋,3隻小猴雕像,一本《薄伽梵歌》,一隻懷表,一個痰盂和從耶拉伏達監獄帶回來的一個金屬洗腳盆。簡直少得可憐,沒有一件值錢東西。

下面咱們再來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稱贊甘地的,他說,“甘地是人類良心的代表,是一位用純粹的人性尊嚴對抗殘暴,并在任何時候都不屈服的人……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們應該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過暴力達到我們的目的,而是不同任何邪惡的勢力結盟。”

愛因斯坦認為甘地是有良心的,極為贊賞他的非暴力的精神,并且極力推崇甘地的的人性尊嚴和執著精神。愛因斯坦除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極力維護人類和平的人。他跟甘地可謂心有靈犀,他生前的書房裡就挂有甘地的像,還曾跟甘地一道在拒絕服兵役的聲明上簽字。

他特别推崇甘地的信念和人格。盡管他們的信仰不同,但二人都是博愛的倡導者,都是具有大愛的人,是以都反對暴力革命,他們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拯救,不管是窮人、富人,還是好人、壞人。是以甘地在遇刺時,當兇手把子彈打進他的胸膛的一瞬間,他用最後的力量說了一句話:神啊,請寬恕這個可憐的人……

聖雄甘地 為何丘吉爾說他令人作嘔 愛因斯坦卻說他是人類良心代表

​顯然,刺客是惡人,但甘地最後還是請求神來寬恕他,來拯救他。這一點,甘地的信仰(主要是印度教)跟愛因斯坦信仰的上帝如出一轍,也就是用大愛來拯救世界上所有的人。事實上,甘地已經具備了基督的殉道精神。

還有就是甘地的人格。甘地在為印度争取到國家、民族獨立以後,并沒有擔任國家上司人,沒有當總理,也沒有擔任國大黨上司,幾乎是平民一個。為何?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普通的人,他對任何權力不感興趣,對任何财富不感興趣。看看他的遺物就可以明白了。是以甘地是個偉人,愛因斯坦不得不服,不得不贊。(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甘地:全世界自由與和諧的象征》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