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李德華:與時俱進轉觀念 提高品質迎挑戰

作者:中國棉花網

中國棉花網專訊:5月3日,儲備棉輪出正式開始,競買企業積極參與,成交率持續高位,對市場現貨成交造成了一定影響。作為主産棉區的新疆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經營現狀如何?在新年度又有什麼計劃?帶着諸多疑問,中國棉花網記者采訪了新疆利華棉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德華。

李總說,公司自2004年成立至今,曆經了棉花市場風風雨雨的考驗,公司上下始終以誠信、品質為經營宗旨,在各級政府和各界朋友的支援幫助下,通過多次并購重組,利華棉業已經控股了九家國内外企業,參股三家公司,擁有十四家棉花加工廠、一家棉紡織廠、一家油脂廠,形成了集棉花種植、收購加工、紡織、食用油加工、倉儲物流、國際貿易、農用物資生産為一體的跨國集團公司,也是行業内唯一一家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專訪|李德華:與時俱進轉觀念 提高品質迎挑戰

新疆利華棉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德華先生

李總表示,随着國家儲備棉輪出和目标價格補貼政策的推進,過去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适應市場變化,被動接受不如主動改變。由于儲備棉輪出政策影響,皮棉價格随行就市,紡織企業用棉習慣正在發生改變,至少紡織原料可以保持較低庫存,不用占用太多周轉資金,但這對傳統的大型棉花加工經營企業和中間商來說,則是一大挑戰。棉花收購加工季節性較強,如果棉花銷售進度放緩庫存過高,财務壓力和經營風險也将随之加大。

李總指出,預計新疆2016年棉花種植面積同比下降8%左右,在不發生極端氣候、災害的情況下産量的降幅應低于8%,因為減少的面積基本上是籽棉單産低于300公斤的次宜棉區。而對于企業今後的發展,李總強調目前形勢下企業不宜盲目擴大規模,而應把精力放到改變經營意識上來。首先在棉花種植、收購、加工環節,國内勞動力、稅收成本無法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相比;在勞動效率、機械化種植、産品品質等方面又無法和美國、澳洲等國相比。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走規模機械化道路,降低種植成本,盤活整個産業鍊。是以利華棉業揚長避短,努力在棉花品質、一緻性及“三絲”含量上下功夫。首先,旗下80%的軋花廠建有“三絲”精揀工廠中的房間,成本雖增加約300元/噸,但“三絲”含量大幅下降,滿足了高端客戶的需求。為了確定棉花品質,公司專門成立了優質棉推廣服務中心,通過兩年的品種跟蹤挑選,2016年推廣了40萬畝的優良品種,承諾預收棉農50%的棉種款,籽棉采摘後隻要該品種的棉花交回企業并将全額退還棉種款。公司還與80%優良品種種植戶簽訂了保底價收購合同,不僅提高農戶的收益,而且也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優質原料。

專訪|李德華:與時俱進轉觀念 提高品質迎挑戰

利華棉業“三絲”精挑工廠中的房間

的确,儲備棉輪出對企業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特别是面對今年複雜的市場形勢,企業隻有改變舊有的生産、經營意識方能在大浪中淘得真金。

專訪|李德華:與時俱進轉觀念 提高品質迎挑戰
專訪|李德華:與時俱進轉觀念 提高品質迎挑戰
專訪|李德華:與時俱進轉觀念 提高品質迎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