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選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裡的《論語》。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已乎?” 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論語·顔淵十二》
讱,《說文》,“言之鈍也”,說話遲鈍,出言緩慢謹慎。
司馬牛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說,出言緩慢就是仁。司馬牛不了解了,這麼簡單,說話遲鈍緩慢就是仁了麼?孔子說,說出來很容易,要做到很難,你能做到麼?
孔子這番話,其實是說給司馬牛聽的。
司馬牛為人,就是個話多又快嘴的人。他向老師提問,老師話音未落,他便急匆匆地追問了第二個問題,缺乏思考。
那麼,孔子對他的期待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參考朱熹的注解,“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發,蓋其德之一端也。”
也就是說,想說什麼話呢,要忍一忍,等想清楚再說。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司馬牛又來問孔子了,老師,什麼是君子呢?孔子回答,不憂不懼,就是君子了。
司馬牛有點茫然,老師回答他的問問題,總是那麼簡單。前面問老師什麼是仁,老師說出言緩慢謹慎就是,現在問老師什麼是君子,老師說不憂不懼就是。
孔子繼續回答,自己問心無愧,啥毛病都沒有,有何憂懼呢?你啥毛病都沒有,那不就是君子嗎?
不憂不懼,說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
咱普通人由于禍福利害皆能動我心,無論有沒有遇到事,心裡面都不痛快,都有擔心害怕。
君子則不同,平日為人養浩然正氣,内心坦坦蕩蕩,對利益看得淡,對事情也看得開,想得開,沒什麼好憂懼了。
司馬牛與咱們一樣,都是前一類人,他的哥哥本是宋景公的寵臣,後恃寵而驕,謀反作亂,叛亂失敗,害得全族人流亡在外。司馬牛也受到了波及。
不過既然已經敗了,那憂懼也沒啥用了,孔子才會以此句來勸他。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
司馬牛還是擔憂呀,又去跟子夏發牢騷:人人都有兄弟,就我沒有啊。子夏聽了寬慰他說,我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不是人能強求的。
子夏的這句安慰得好呀,如果遇到過不去的坎,那就先來一粒“命運丸”,接受現狀,相信命運有最好的安排。
我們人類總是有貪欲,哪怕得到再多心理也不滿足,總是望着自己沒有的,結果卻在追求時丢了自己有的那些,你說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是什麼?
比如,司馬牛一家,在宋國過得好好的,封地、仕途、财富,什麼都有,前程似錦,卻因為一個貪字,一夕之間什麼都沒有。他發這個牢騷,其實也是在和子夏抱怨他哥。
是以,子夏在安慰他的時候,也是順着他的話,勸他做事要恭敬認真,待人接物要合乎禮儀,這樣便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歡,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是以,命都是自己修來的,你多積一分善意,世界便會回報給你一分善意,你多積一分惡意,世界就會回你一分惡意,很公平的。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裡,靈遙将繼續為你帶來《論語·顔淵十二》的共讀。
敬請期待吧~
注:圖檔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着「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衆号: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