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最有遠見的洋務派大臣,丁日昌曾主持建設中國自主電報線

文/王國棟

他是中國晚清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不但大力引進西方工業裝置,一手建立了江南制造局,還卓有遠見的從丹麥引進了中國第一條電報線路,并将之融入了軍事戰争,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位值得後人敬仰的洋務大臣就是丁日昌。

01、以鎮壓農民起義發迹

丁日昌,字持靜,小名雨生,别名禹生,1823年出生于廣東省豐順縣湯坑圩金屋圍(今豐順縣城)一戶名門望族家庭。

1842年,20歲的丁日昌考中秀才,次年補廪生。後入惠潮嘉道李璋煜處做幕僚,協助其鎮壓三合會首領吳忠恕對潮州的圍攻,因功授瓊州學訓導,三年後遷任江西萬安知縣。

1861年,時任廣東盧陵知縣的丁日昌被太平軍擊敗,丢失了轄地,被朝廷革職。不甘心失敗的丁日昌投奔湖南團練大臣曾國藩,漸漸成長為湘軍集團的核心人物。曆任兩淮鹽運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節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是晚清洋務運動的先驅和主要上司人物。

晚清最有遠見的洋務派大臣,丁日昌曾主持建設中國自主電報線

​02、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有清醒的認識和強烈的戒備心

1879年,日本鲸吞了中國的琉球,并将其強行并入了沖繩縣。當時中國的海軍發展非常的落後,對于日本的暴行也無能為力,隻是發表了一通不痛不癢的譴責聲明。然而丁日昌卻依然向光緒皇帝上書,指明日本的侵略野心不僅僅于琉球,三五年内,不南攻台灣,必将北圖高麗(北韓)。他大聲疾呼朝野内外一定要齊心協力,急謀自強,否則将國無甯日。結果15年後,中日甲午戰争爆發(包括中日甲午海戰和中朝日在北韓的戰争),中國戰敗,海軍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台灣被日本割占,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回到祖國的懷抱。

晚清最有遠見的洋務派大臣,丁日昌曾主持建設中國自主電報線

1881年,丁日昌目睹了法國在安南(即越南)的一系列侵略殖民行為後,深感焦慮。他向朝廷上奏,言法國對安南的窺視已經由來已久,如果不出兵幹預,任其發展,則安南有變成第二個琉球的可能。結果呢,滿清朝廷懼怕和法國開戰,并沒有積極的打擊法國政府的侵略野心。1885年,中法戰争結束,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越南在法國的主導下,宣稱對西沙、南沙群島擁有主權,這一行為直接影響到今天的南海局勢。可以這麼說,正是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才造成了這一曆史遺留問題。

晚清最有遠見的洋務派大臣,丁日昌曾主持建設中國自主電報線

03、大力發展現代化工業,并将其融入中國的軍事戰争

1865年,丁日昌出于對西方軍事工業的推崇,說服李鴻章等人支援其建立了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是清政府設立的第一家近代軍工企業,它标志着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産生。

1868年,江蘇巡撫丁日昌雇傭9艘西洋輪船,在極短的時間内将3萬石糧食從江蘇運到了天津,讓滿清朝廷上下驚愕不已。西洋輪船的運輸能力和速度是中國傳統木船所無法比肩的。這也堅定了清朝統治者發展中國現代化船舶制造業的決心。後來,江蘇省鄉試在南京舉行,丁日昌特意派出江南制造總局生産的“操江”、“恬吉”兩艘輪船免費接送應試士子,藉以宣傳輪船的優越性。雖然守舊派大臣瘋狂攻擊丁日昌“崇洋媚外”,但是已經無法阻止現代工業在中國的迅速發展。直至1875年,中國已經建成了江南制造局和福建船政局兩個可以生産現代化輪船的大型造船廠。為中國的遠洋運輸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晚清最有遠見的洋務派大臣,丁日昌曾主持建設中國自主電報線

1876年,福建船政大臣兼福建巡撫丁日昌親自與丹麥大北公司交涉,收買了福州至羅星塔電線,成為中國自營的第一條電報專線。随後,他又主持架設了台灣府城至安乎、旗後電線,成為中國第一條自建電報線。為什麼丁日昌對電報工業如此熱心呢?因為他早年接觸過西方的軍事通訊設施,對電報的傳輸能力和速度非常贊賞,這可比中國傳統的“八百裡加急”軍情傳報系統快捷友善多了。丁日昌是帶過兵的人,自然知道電報對于現代化戰争的重要性。于是在丁日昌的主導下,電報在晚清政府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運用。

1882年,丁日昌因病去世,終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