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江南造船廠。通訊員 攝
1865年9月20日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成立。資料圖檔
江南制造總局1869建立的炮廠。資料圖檔
《江南制造局記》中的《職官表》。資料圖檔
鑒于鴉片戰争失敗的慘痛教訓,清同治年間,以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大員,深知要強國禦侮,必須“師夷制夷”,學習洋人堅船利炮的經驗。上海江南制造總局(現上海江南造船廠前身)的建立,就是在李鴻章會同曾國藩請示總理衙門後做出的決策。而時任蘇松太兵備道的洋務派政治活動家、改革家、實幹家丁日昌,在高層決策和該制造總局建立過程中,起着重要的關鍵作用。
向李鴻章提議建立夾闆火輪船廠
同治二年(1863),丁日昌為李鴻章奏調至上海,協助李氏辦理軍火制造、采購及與洋人聯系交涉各事,以“洋務吏治,精能罕匹”“學識深醇,留心西人秘巧”為李鴻章所賞識。正是由于李氏極力推薦,丁氏于同治二年(1863)十月到三年五月七個月間,由同知銜江西候補知縣升江西候補知州并賞戴花翎,再升候補知府,直至先署理,後正式被任命為蘇松太兵備道兼管海關與辦理對外交涉事宜。丁氏赴滬後,遂有“炸彈三局”之設,其中一局,由英國人馬格裡主持;其餘二局,分别由丁日昌與參将韓殿甲主持。前者(英人主持之一局)每月可制炮彈4000餘枚,後者可制炮彈六七千枚、短炸炮六七尊。三局之設,為後來江南制造總局的設立積累了經驗并奠定了基礎。然而李鴻章的目标還想制造長炸炮和輪船,計劃擴充發展。三局負責人中,丁氏的經驗、知識、抱負和毅力均首屈一指,擴充發展的重任,就自然地落在他的肩上。
同治三年(1864)八月,丁日昌向李鴻章上了一份密禀,認為“自古以來中國是以能自強者,大抵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今則外人趁中國有事,多方挾制,豈可不熟思自強之策!船堅炮利,外人長技在此,中國受制也在此。現既已設有洋軍火局,卓有成效,僅輪船力尚未及。何不趁此太平軍初平,外人互市尚無龃龉之時,籌儲經費,建立夾闆火輪船廠,為生聚教訓之計。”李鴻章極其贊同他的看法,即向總理衙門提出,并将丁氏密禀附上呈送。
為籌建江南制造總局嘔心瀝血
總理衙門閱後旋即函複:“寄來丁觀察密禀一件,識議闳遠,迥非睹之目前可比,足為洞見症結,實能宣本衙門未宣之隐”,責成李鴻章對“其一切章程及如何籌劃經費之處”“通盤核計入告”。李鴻章遂将這項任務交給丁日昌。丁日昌不負所望,做了幾件大事:其一,積極向曾國藩建議并推薦,派容闳前往美國購買“制造機器之機器”。其二,在上海就近訪求,經過數月的努力,購下設在虹口,能制造大小輪船、開花炮和洋槍的美商旗記鐵廠。期間,因購廠經費緊缺,丁日昌積極籌集。其時,上海江海關新關通事唐國華因利用職權勒索華商,與同案犯扡手張燦、秦吉等被革職羁押查辦。唐國華曾遊曆外國多年,熟悉洋匠,與旗記鐵廠美商“相習有素”,收監以後,續罪情急,願聯合張燦、秦吉等共集資銀四萬兩,購買旗記鐵廠,以功抵過。丁日昌認為“該通事等于整頓關務之際,辄敢沿收陋規,雖屬罪不容逭,而趁此多事之時,竟能報效有用之物,以功抵過,似覺情有可原”,且其已保證今後不敢再犯,否則“願甘重辦”。經考慮再三,丁氏覺得此事可行,即密禀請示李鴻章獲準許,遂得以籌集銀四萬兩,不足部分由海關籌補,購鐵廠事遂告成功。其三,争取李鴻章支援,促成李氏于同治四年(1865)八月初一,會同曾國藩聯名上書總理衙門,彙報籌辦有關情況并得到準許,将旗記鐵廠與丁氏和韓殿甲主持之兩個炸彈炮局合并(後容闳自美購回的機器也均并入)為一家,命名為“江南制造總局”。其四,在兼任江南制造總局督辦李鴻章授權下,丁氏于當年兼任該制造總局首任總辦(丁轉任兩淮鹽運使後,由新任蘇松太兵備道應寶時接任)。在他的督察和精心籌劃下,拟定了江南制造總局的章程,親自指揮各項建設,為制造總局事業嘔心瀝血。該總局先造槍炮,兼造制器之器,此後逐漸發展擴大。
傾注心力支援江南制造總局發展
同治六年(1867),該制造總局由虹口遷至上海城南高昌廟,先後建起機器廠、洋槍樓、汽爐廠、木工廠、鑄銅鐵廠、熟鐵廠、輪船廠等,廠房一直擴充到黃浦江邊,并開始建造兵輪。同治七年至九年(1868~1870)該制造總局還陸續設立翻譯館、汽錘廠、槍廠并在龍華鎮建廠制造槍炮火藥及銅帽炮引,成為一個以生産槍炮彈藥為主、輔之以修造船械的軍工企業。據光緒三十一年(1905)魏允恭所編《江南制造局記》的《職官表》和丁氏《撫吳公牍》有關史料載,同治七年和九年,正在江蘇巡撫任上的丁日昌,繼李鴻章和曾國藩等之後,兩度兼任江南制造總局督辦,于全省公務繁忙期間,十分關注支援該制造總局事業,或審批其上封包件,給出中肯訓示;或親臨上海到該制造總局視察,實行現場指導,繼續為其發展傾注心力。江南制造總局,終于發展成中國近代第一個大型綜合性新式軍工企業。此後曆經清末軍火生産和造船分拆、企業荒廢。民國中後期,由于日軍侵占和國民黨撤出大陸時的肆意破壞,造成其滿目瘡痍,破敗不堪。直到1949年5月由上海市軍管會接管,這家軍工企業才回到人民手中,得以新生并創造輝煌,最終發展為現在的江南造船廠。
今天,當人們為江南造船廠已成為共和國一家大型現代化造船企業,擔負着繁重的軍工任務,像下餃子一樣制造各類重型艦艇甚至航空母艦而歡欣鼓舞的同時,不應該忘記丁日昌這位潮汕先賢當年在建立和上司江南制造總局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作者: 陳作宏
來源: 揭陽日報(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