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樹琢月兒

多年前,讀過一段與童年味道有關的文字,說的是“七十多歲的老外公牽着我的小手,提着圓白瓷壺,走過老遠的彎曲小路,穿過狹長的古老的五馬坊小街,走到一家小門臉,門臉烏黑的木闆做的,隻開了一扇窗就當是買賣的鋪子,外公将空空的白瓷圓壺遞進去,同時付上幾分錢,然後提着一滿瓷壺冰水牽着我的小手回家,到家後迫不及待的嘗上一口,冰涼冰涼,甜絲絲的,沁人心脾,這是我對童年味道最早的記憶。”

“望文思義”、“躬身自省”中我也想到了我的童年味道。

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匮乏的物質生活裡,無論是菜米油鹽,還是禽肉蛋奶;無論是糖果糕點,還是炊廚碗勺不是憑票證供應,就是配給限購。過節是開葷、解饞、添油水的“借口”。平日裡“稀湯咣水”、“缺肉少油”的孩兒們惟有時常挂于嘴那“進階點心進階糖,進階老頭上茅房……。”的順口溜來“望梅解渴”遏制肚皮裡的饞欲。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内蒙月餅

第一次與月餅相緣是在内蒙包鋼設計院的幼稚園。記得一天上午,阿姨讓我和小朋友們圍成一圈排排坐,她拿出三張彩色紙闆,依次舉起“小朋友們請跟我一起念:大、月、餅”,“大—月—餅—”我與小朋友們張着嘴吧“鹦鹉學舌”地跟着念。而後,阿姨說今天是中秋節,也叫月餅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阿姨邊講、邊将先已切好的月餅分給我們(每人兩小塊),正因如此奠定了我對内蒙月餅的童年的味道。

六十年代中期,随父母工作調動離開了“生于斯,長于斯”的内蒙標頭,随遷南北數十載,八十年代落根于北京。勿管歲月征程的“時過境遷”我那尋覓童年味道的初心不改,可謂是“少啄圓食趣,餘香續情緣。”

2007年的初秋,因公與司機王師傅駕車前往内蒙岱海電廠。秋日裡廣袤的冀北大地在豔陽的撫育下,遠山近水片片熟黃蔥綠,天際漂漫着萬花、果蕾碩碩氣息。我們一行在秋風的吹拂下,沿着京藏高速向西北而去。穿過八達嶺,疾馳于京張、張大國道,行駛五小時來到了内蒙、山西、河北交界重鎮—内蒙豐鎮。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内蒙豐鎮

“豐鎮這地生(方)好着唻!”王師傅操持着濃厚的内蒙呼市口音,腳踏油門後豪爽地對我說“這地生(方)的可是有名啦,回上時(回北京時)呃(我)要買上些,送給老丈、小舅子、小姨子和呃(我)兵團上的戰友們。”“好聽王師傅的,回來我也買點嘗一嘗”我贊同回答着。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豐鎮月餅

公出拉近了我和王師傅的距離。或許是彼此共有内蒙生活經曆,“老鄉見老鄉,話多不嫌長。”中我們一路風塵,一路家常。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王師傅和父母生活在標頭的東河。1968年國中畢業的他到了内蒙生産建設兵團。兵團地處内蒙伊克昭盟,戰友們分别來自呼市、標頭、北京、天津和上海。他所在的師主要從事農墾。算是命好,他被分到師裡的機耕連開拖拉機。連裡有個機械裝置保管員,是位來自于北京姑娘。艱難困苦的日子裡,老實巴交的王師傅在不出車的時候,斷不了給予姑娘許多幫助與觀照“日久生情”最終赢得了姑娘的芳心與他處了對象。1972年他頂替父親返城到了呼市,在蒙牛奶業公司當了一名司機,并與姑娘百年和好,結婚生子。

1978年,随着大批知識青年返城高峰熱潮的到來,“随波逐流”中他犧牲了“得心應手”的工作,随妻女來到了北京。對于兩眼一碼黑,人地兩生的他,找一份稱心工作談何容易。為了生計,憑借着多年開車手藝,開了十多年的出租,把個北京“四九城”混個臉熟。可鄉音難改的他依然是滿口的内蒙腔。為此,還鬧過不少的笑話來。時常有打車的乘客聽到他那“别扭”的北京話時總是問“您是北京人嗎?師傅!”“呃死(我是)”“别逗了您那,這北京方圓幾百裡那有您這味啊!”遇到這尴尬份上,王師傅隻有無奈地微笑“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地解釋說“呃死(我是)北京人的女婿,來自内蒙哦”

那天下午我們到達岱海電廠,馬上與廠方有關部門聯系,高效率地洽談、協商完工作。第二天一早,目睹完岱海海子邊那“燕雀鳴吟,蘆葦飄搖”秋韻美景後,吃過早飯開拔返程。

二個小時後,我們回到豐鎮。王師傅對這裡非常熟悉,七拐八拐來到一條熱鬧熙攘的大街,“這地生(地方)叫錫林南路,是月餅一條街”王師傅放慢車速說。車在一個叫“桂豐園”的門店前停下“這家道地的很,就在他家買上”王師傅鎖上車門朝我笑着說。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豐鎮大月餅

店面不大,但來買月餅的人不少。王師傅說他每次來呼市老家或傳回北京,隻有時間合适,總要在這買些豐鎮月餅。“熟人熟客好辦事”的王師傅進店打招呼後,就吩咐那滿臉笑容的老闆娘“給我裝上十盒”我驚訝地玩笑說“王師傅您這是倒月餅啊!”“哈,機會難得,北京人是吃不上這樣的好月餅的,你嘗嘗是不是和標頭吃的月餅一樣?”王師傅征求着說。老闆娘随手拿來一個“黃铮铮、香噴噴”的大月餅讓我嘗。我一口下去一股胡麻油香與紅糖、冰糖交織一起的甜潤啄滿全口。這香甜濃厚,縷縷胡麻味确有幾多“童年的味道”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油然而出,回味無窮。

“好吃哇?”老闆娘咪笑地瞅着我說,“我們這地生(方)平日裡餐桌上都斷不了哦”

“給我來六盒老闆”我别無二話、“當仁不讓”的加入到王師傅倒“月餅”的行列中。

待店鋪夥計們包好月餅、裝上車後,我和王師傅又“意猶未盡”地吃食了當地的特色的莜面饸饹。午後“滿載而歸”踏上回京之路。

中秋節前,除一盒自留外,餘下的五盒月餅分送給父母、嶽父嶽母和弟兄們。當父母吃到那久違的胡麻香溢、甜潤相宜的豐鎮月餅時,連連發出“确有標頭味,勝過標頭味,這就是内蒙月餅,好吃,好吃啊”的贊歎。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格式月餅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西洋式月餅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宮廷月餅

今天又到中秋時,兒子、三弟(家弟、内弟、表弟)送來那裝幀精緻、樣式各異的月餅,心中的甜美與喜悅“溢于言表”。“觸景生情”、“睹物思往”,

一股要抒發童年味道之沖動越發于筆。

此刻,頤和園正直花好月圓、和睦秋絮,日落西山近,昆湖波光鱗,客滿待觀朗月升。我站在昆湖邊畔,舉頭望明月,自吟誦那清代詩人吳曼雲的《江鄉節物詞》:“粉膏圓影月分光,每際中秋得飽嘗。隻恐團凼空說餅,征人多半未還鄉。”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夕陽餘晖

“意猶未盡”的思緒更想到了明代的《》:“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頤和秋月

兩則古言絕句,“寓意非凡”地描述出國之中秋的人文情懷,也表達出“吾在當月下,娓娓衷語聲”的心願與期許:“離别一何久,七度過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少啄圓食趣 餘香續情緣

昆湖輪月

在此,衷心祝願各位親朋好友中秋快樂!

随筆于2021年9月21日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