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penLayers開發記錄(一)

1、建立map

this.map = new openlayers.map(this.mapdiv, this.options);

問題一:option是用來設定map的,理論上map的所有屬性都可以通過option對象進行設定,比如div、maxresolution、minresolution,等。

示例1:

示例2:

問題二:可以延遲渲染地圖。

2、建立瓦片圖層layer

問題一:geoserver釋出postgresql/postgis中的地圖資料。

首先,需要使用postgis的shp2pgsql工具将shapefile資料導入資料庫中。

然後,在geoserver中建立workspaces、stores和layers,在layers中釋出資料庫中的某個表時,坐标系(native srs,declared

srs)部分需要注意。

native srs,本機srs是指地圖資料本身的坐标參考系統,這是由地圖資料本身的屬性決定的,也是不可修改的。geoserver會自動從資料檔案中讀取這一資訊。相對應的native bounding box則是根據本機srs自動計算出來的邊框,我們點選從資料中計算就能計算出來邊框範圍。

declared srs,定義srs是指我們自己想要定義顯示地圖資料的坐标參考系統,我們通過右邊的查找按鈕進行查找選擇。對于國内使用者來說,常用的坐标系統可以通過鍵入“beijing”、”xian”或者4326(wgs-84的編碼序号)進行查找選擇。選擇确定後,通過點選“compute from nativ bounds”可以計算出在這個坐标系統下的邊界。

最後,根據圖層預覽(layer preview)中wms、wfs連結的資訊,就可以在openlayers中調用該圖層了。

問題二:圖層z-index,參考map.js中的描述:

同時,還可以通過setzindex()函數設定z-index。

問題三:圖層的縮放級别、分辨率和範圍設定。參考:

問題四:建立圖層中param和option的了解

param是用來發送到地圖伺服器,用于地圖瓦片的生成。option用于設定用戶端如何顯示地圖瓦片。

示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