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OpenLayers开发记录(一)

1、创建map

this.map = new openlayers.map(this.mapdiv, this.options);

问题一:option是用来设置map的,理论上map的所有属性都可以通过option对象进行设置,比如div、maxresolution、minresolution,等。

示例1:

示例2:

问题二:可以延迟渲染地图。

2、创建瓦片图层layer

问题一:geoserver发布postgresql/postgis中的地图数据。

首先,需要使用postgis的shp2pgsql工具将shapefile数据导入数据库中。

然后,在geoserver中创建workspaces、stores和layers,在layers中发布数据库中的某个表时,坐标系(native srs,declared

srs)部分需要注意。

native srs,本机srs是指地图数据本身的坐标参考系统,这是由地图数据本身的属性决定的,也是不可修改的。geoserver会自动从数据文件中读取这一信息。相对应的native bounding box则是根据本机srs自动计算出来的边框,我们点击从数据中计算就能计算出来边框范围。

declared srs,定义srs是指我们自己想要定义显示地图数据的坐标参考系统,我们通过右边的查找按钮进行查找选择。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常用的坐标系统可以通过键入“beijing”、”xian”或者4326(wgs-84的编码序号)进行查找选择。选择确定后,通过点击“compute from nativ bounds”可以计算出在这个坐标系统下的边界。

最后,根据图层预览(layer preview)中wms、wfs链接的信息,就可以在openlayers中调用该图层了。

问题二:图层z-index,参考map.js中的描述:

同时,还可以通过setzindex()函数设置z-index。

问题三:图层的缩放级别、分辨率和范围设置。参考:

问题四:创建图层中param和option的理解

param是用来发送到地图服务器,用于地图瓦片的生成。option用于设置客户端如何显示地图瓦片。

示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