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祁陽茅竹鎮種8萬畝油茶 小鎮茶油飄香3個月

作者:永州新聞網

開動榨油機小鎮十裡飄香

永州祁陽縣茅竹鎮擁有8萬餘畝油茶樹林,年産茶油300噸

祁陽茅竹鎮種8萬畝油茶 小鎮茶油飄香3個月
祁陽茅竹鎮種8萬畝油茶 小鎮茶油飄香3個月

9月21日,湖南顧君茶油有限公司從業人員在茶山看到一顆顆沉甸甸的茶籽挂滿了枝頭,豐收的喜悅顯現在臉上。記者陳張書

“湖廣熟,天下足”,位于魚米之鄉腹地的永州祁陽,物産豐富,距離縣城不到20分鐘的茅竹鎮、觀音灘、三口塘鎮等地,綠油油的油茶林,果滿枝頭,迎風飄來的是陣陣花果之香,這裡素有“天然油庫”之稱,盛産“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榄油”。

“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有油茶山,每家一年可榨茶油幾百斤。”永州市祁陽縣茅竹鎮和生榨油坊老闆鄧和生介紹,每年的霜降後,是茶籽采摘最好的時節,茶籽飽滿,油多。每年采摘茶籽也是小孩們最快樂的一次勞動體驗,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小朋友們一路上歡呼雀躍,有說有唱,好不熱鬧。

3個月整條街都茶油飄香

“油茶山多的人家,得忙上一個多月,有的還請親朋好友來幫忙。”鄧和生說,天還沒亮就挑籮筐、帶着籃子,小朋友還在睡夢中就被叫醒,一家老少上山摘茶籽,忙的時候,前一天晚上就準備好了中午飯帶到山上吃。

上世紀90年代,每家每戶都可榨800多斤茶油。現在在茅竹鎮還有大大小小的榨油坊20多家,每年十月底榨油機開榨,茶油香四處飄散,就連遠在縣城的居民都可以聞到茶油的香味。“聞到這個香味,一餐都能夠多吃一碗飯。”鄧和生笑說。

這一開榨,就是一戶接一戶,有時還得排隊,一直要榨到過完春節,有時春節後還在榨油。從90年代就開榨油坊的鄧和生是茅竹鎮上的老油工,他的工藝好,壓榨的茶油出油率比别人高。

老百姓榨的茶油大部分是賣,留一小部分自己家中吃。“除了吃,我們這裡小朋友有蚊蟲叮咬、頭磕出包、消腫都用茶油一抹,過幾天就好了,天然,無毒。”鄧和生說。

雖然是茅竹鎮土生土長,也是最老的榨油坊,但鄧和生對當地為何産茶油,卻說不清楚。他隻記得,從小這裡就油茶樹長滿山丘,這裡就盛産茶油,但平常家中炒菜用的都是豬油,隻有特别節日、來了貴客,或者吃魚,就會用到茶油。

茅竹鎮副鎮長王少群介紹,自古以來,這裡就盛産茶油,山細平緩、土質肥沃,礦物質含量豐富,特别适合油茶樹的生長。每一個村都有一到二個榨油坊,最多的時候,茅竹鎮上就有榨油坊40多家,整個鎮都是茶油飄香。目前,全鎮擁有連片面積達8萬餘畝、樹齡百年左右的油茶樹林,種植大戶9700戶,年産茶油300噸。

據統計,全球茶油産量的90%以上在中國,而中國的茶油半數産在湖南。位于湖南西南部的祁陽在2004年就被原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的殊榮。

在這裡可以賞花釣魚觀星星

油茶樹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木本油料樹種,油茶籽生産的油俗稱“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榄油”。

來自香港的施長城,2008年金融危機後,關停了在東莞等地的服裝廠,考察多地後選擇在祁陽茅竹鎮二次創業、安家。“種植茶樹好比種植搖錢樹。”施長城用一口普通港腔介紹,茶樹種下後風險少,也不用太多打理,四五年後挂果,以後年年摘果,就有收益,隻要前期投入大些,以後每年維護一下就好了。

除了茶籽榨油外,施長城發展林下經濟,在油茶樹林中搭建了一個個小棚子,500多座,他稱這為“小别墅”,用來林下養雞,目前年養殖10萬羽雞。

“未來我想将這裡打造成茶旅度假目的地。”施長城說,目前油茶山已拉通柏油路,公司将按照“油茶+森林康養”“油茶+生态休閑”“油茶+林下經濟”等發展模式,在這裡不僅可以采摘茶果,體驗榨茶油、賞茶花、吃茶耳,還可以在長塘沖水庫釣魚、吃農家樂,晚上住在茶山小屋看星星。

最貴一株茶花樹賣了106萬元

一片片蔥綠的油茶整齊劃一,一顆顆沉甸甸的茶籽挂滿了枝頭,村民們正穿梭其中,忙着收摘,豐收的喜悅顯現在臉上。

油茶樹是一種四季常青的木本植物,但每年春天會長出嫩紅色的新葉子,每年深秋時節和清明前後是茅竹鎮一年中兩個最佳的旅遊觀光季節。深秋時節,油茶樹結出的堅果可以收摘時,它同時又會開出半個手掌大的花朵來,樹枝上紅亮的油茶籽果和金色花蕊、潔白花瓣的油茶籽花在藍天白雲下交相輝映,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景象,十分壯觀。清明節前後,不少人又會結伴前去油茶樹林裡尋找“茶耳”和“茶泡”,既享受發現的樂趣,又能大快朵頤。

在發展油茶産業的同時,能不能對野生油茶林進行生态旅遊開發?多年在外從事觀賞茶花栽培技術的祁陽人陳飛看到了商機。

5年前,他邀請自己台灣的師傅一起回到祁陽,在茅竹鎮建了一個觀賞茶花生産基地,選取該鎮的100年或者200年樹齡的野生油茶籽樹,截掉其樹枝,并用美國、台灣等地的茶花品種進行嫁接而成。

“這種嫁接技術開出來的茶花花大,觀賞價值高。”陳飛介紹,一般的茶花經過12年左右培育才一個成人的拳頭大小,通過古茶樹嫁接培育的茶花可達到光碟大,約15厘米,而且開花周期長,每年11月中旬開花、次年2月底凋謝,花期長達5個月,春節期間花開得最旺盛,極具觀賞性,受到市民的青睐,很多買回家中裝飾,觀賞。

一般小盆景在300—500元,普通市民也可消費,根據茶樹的大小、造型不同,價格也不同,一般售價在幾萬元一棵樹。“我們這裡賣出去一棵茶花樹106萬元,也是最貴的一棵,被福建一位老闆給買走。”陳飛說,由于這一新品種的樹幹自然造型優美、挺拔,開花直徑碩大,花期長達半年,而深受市場歡迎,一棵嫁接成功後的百年野生油茶籽樹最低能賣一兩萬元,一般能夠賣到8萬元。

“每年春節期間基地遊客慕名而來。”陳飛介紹,目前基地已培育200多個國内外茶花品種,基地已達到300畝。

數字

祁陽油茶年産值突破12億

祁陽油茶曆史悠久,素有“天然油庫”之稱,現有油茶林面積60.38萬畝,是全國油茶産業發展示範基地,被評為“中國油茶之鄉”。

近年來,祁陽制定了油茶生産大縣長遠規劃,共完成油茶新造15萬畝,完成油茶低産林改造20萬畝,去年全縣茶油産量達7650噸,油茶年産值突破12億元。

目前,該縣有貴澳集團、廣墾集團、湖南新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銀光糧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唐家山油茶開發有限公司和湖南顧君油茶有限公司等油茶生産和加工企業,有國家級龍頭企業2個、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已成立油茶專業合作社21個,油茶種植大戶200多戶,擁有“金浩”、“銀光”、“唐家嶺”、“顧君”、“太陽花”等一批茶油知名品牌。該縣有加工企業、加工作坊200多家,能夠完全滿足全縣油茶生産加工需求。新引進的貴澳集團拟投資20億元,着力打造全國單片面積最大的油茶林生産基地;建立中國油茶農耕文化展覽館;成立湖南祁陽油茶研究中心并成立博士後流動站;打造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體育健身、度假養老等為一體的現代林業生态旅遊觀光園區。

旅遊

“油茶之鄉”有茅竹八景

祁陽全縣擁有浯溪碑林、祁劇、祁陽小調、挂榜山小鲵、陶鑄故裡等多張國家級曆史文化名片。浯溪碑林現儲存自唐朝以來的碑刻505方,尤其是元結撰文、顔真卿大字正書的《大唐中興頌》碑,以“石絕、文絕、字絕”号稱“摩崖三絕”,享譽海内外。發源于祁陽的祁劇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與極具方言特色的祁陽小調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茅竹鎮位于祁陽縣境中部偏西北邊,是祁陽的西大門,距縣城11公裡。全鎮總面積91.8平方公裡,耕地1542公頃。該鎮沿用駐地茅竹自然地名。湘江繞鎮而過,終年通航。本鎮是重要的産糧區,又是林木、柑桔、西瓜、蔬菜的重點産區。山林面積8.4萬畝,其中主要為油茶林,素有“油茶之鄉”的美譽。境内的“茅竹飲食一條街”飲譽八方;滴水岩、馬迹觀、滴水石闆街、玉女泉、茶花坪、黑水井、千年樟、蓮花石等茅竹八景久負盛名,茅竹是人們遊覽觀光、假日垂釣休閑的好去處。

本報記者陳張書通訊員何順劉凱祁陽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