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可能都看過雜技表演,雜技包括了很多種技藝,比如:車技、口技、變戲法、舞獅子、柔術、等等數不勝數。現在的人們創作出了許多新的花樣出來。
有一本書中稱雜技是:“一種有悠久曆史的專門藝術,包括跳、身體技巧和平衡動作,較晚時又使用長杆,獨輪自行車、球、桶、蹦床及吊架等器械。”
在古代時,雜技是當時一種娛樂方式之一。古代的雜技其中有歌舞戲、傀儡戲、百戲、雜樂等等。

在很多史書中多有記載,《魏志·樂志》:“六年冬,诏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技,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仙人、長蛇、白象、白虎及諸畏獸、魚龍、辟邪、鹿馬仙車、高絙百尺、長趫緣橦、跳丸、五案以備百戲。”
看來,在古代雜技發展已經非常的好了,中國雜技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了。當然,雜技的也一直被傳承下去直到永遠。
曾經有一位老人名叫王保合,已經快七十歲了,他用三個球和兩個碗,赢了李嘉誠4個億。在我們普通人眼裡來看,這簡直令人不可思議,但也就是這樣傳奇的一位老人,做到了一件普通人難以想象的事。
衆所周知,王保合是一個雜技演員,喜歡王保合的人都知道王保合有兩個非常出彩的絕活:“縮骨軟工”和“三仙歸洞”。王保合出生于一個民間的表演藝術家,王保合的祖父和父親都會雜技,這雜技說來還是祖傳的手藝。
王保合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外面擺攤賣藝過,祖父還有個名号叫“江湖八大怪之一”,在雜技界還頗有名氣。王保合在小時候因為家中貧寒曾跟父親出門在天橋賣藝,因為王保合當時年齡太小隻能做一些輔助工作,幫助父親完成表演,偶爾表演一些基礎的功夫。
1951年後,王保合長大成人選擇回到自己的出生的故鄉吳橋,自己尋找雜技團隊進行演出。1958年,王保合加入了吳橋的一個雜技團,成為這個雜技團的一位雜技演員。
王保合兩個絕活都是從祖父和父親那裡傳承來的,為了傳承學習這兩個絕技,這麼多年受過許多苦,遭過許多罪。
每天除了練習就還是練習,王保合一直咬牙堅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無論是春夏或是秋冬,每天都必須在露天練功。但是王保合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他一直在堅持努力的将祖父和父親的手藝傳承下去。這不僅僅是手藝的傳承,還是精神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守護。
經過王保合的勤奮苦練,十幾年後,終于将這兩個絕技練成發揚光大。但是後來也落下了一個病根,就是在下雨天渾身就疼的毛病。在現在的吳橋雜技李,王保合身懷絕技,獲得了國内外的掌聲,他獲得過許多獎,被國家評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王保合所傳承的“縮骨軟功”和“三仙歸洞”不僅僅是上一輩教給他的手藝,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發揚光大。
在2007年6月9日,王保合曾經在人民大會堂廳内表演了幾個節目。其中“縮骨軟功”和“三仙歸洞”讓觀看的許多觀衆都站了起來,為王保合鼓掌喝彩。王保合高超的技藝大家都有目共睹,他是一名優秀的雜技表演者。
王保合練習雜技從六歲開始到将近七十歲已經六十年左右了,他所表演的“三仙歸洞”和其他雜技不同,“三仙歸洞”面對的觀衆近在咫尺,由觀衆進行參與,“三仙歸洞”對表演者的手速和頭腦反應要求非常高,手速必須要快,頭腦必須反應迅速。
看似非常簡單的戲法,實則對表演者要求非常高。但是,對于已經練習和演出了幾十年,手法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些對王保合不過是小意思而已。
王保合雖然草根出身,但是他卻是真正的雜技大師,他的人生令人不可思議,曾經很多有名人物看了他的表演後都被王保合高超的雜技表演所折服。
2002年王保合被邀請到香港進行演出,王保合在香港表演了幾個月,表演的場所每場都擠滿了人,許多香港媒體和電視争相報道。王保合在香港表演了他的獨門絕技:“縮骨軟功”和“三仙歸洞”這讓香港很多人大開眼界,被香港特别行政區長官董建華譽為“鬼手”,這也就是王保合被稱為“鬼手”的由來。
此後,王保合的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他卻一直認為自己的表演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省上司都被他高超的技藝驚呆了,後來越演越紅。王保合用三個球和兩個小碗一個筷子,可以讓他們進行無窮無盡的變化,讓人歎為觀止。
王保合曾經在央視裡表演自己的絕技“三仙歸洞”,制片人想讓王保合透露一下“三仙歸洞”的奧秘,王保合婉言拒絕了制片人的請求,但是,制片方不甘心,用三台機器裝置同時對王保合變戲法進行錄像,慢放後依然沒有看出其中奧妙之處,雖然沒有拍到想要的東西,但是導演對王保合的技藝十分敬佩。
王保合還去過國外多個地方進行交流演出,每每到一個地方那裡的人都會被王保合的絕技所折服。王保合還獲得過許多獎:“金菊獎”銀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等等。
雜技對人身體的要求非常高,雜技也不是國術需要力氣和練精,王保合練習的絕技不僅對身體的伸縮性和韌性要求很高,學習王保合的絕技更要求有一定的天賦。穩中求險,平中求奇,動中求靜等巧妙的手法是練習“三仙歸洞”的基礎。
王保合已經帶着自己的絕技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他對吳橋的雜技感情深厚,希望吳橋的雜技能走向世界,希望吳橋雜技能夠發揚光大,也希望老祖宗留下的絕技能夠有人繼承和發展。
王保合曾經說過,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能失傳,要把絕技傳授給年輕人,雖然有很多年輕人想拜王保合為師學習絕技,但是王保合不願意讓絕技傳入心懷不軌、心術不正、沒有道德的人的手裡。
王保合對技術的傳授十分緊謹慎小心,害怕教會了心術不正的人,那人會用這個絕技去做危害社會的事情。
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家鄉能夠富裕起來,雖然不喜歡商演,每次隻要是招商引資王保合都會去表演,希望能對家鄉的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2008年王保合曾經跟着團隊去了香港,這是他第二次踏足香港了,當時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钜看到王保合的表演就被深深的震驚了,李澤钜非常好奇王保合的魔術,因為李澤钜對雜技非常有興趣,就決定投資王保合的家鄉吳橋。最後李澤钜的父親李嘉誠拿出來四個億投資了王保合的家鄉。王保合用三個球兩個碗,赢了李嘉誠4億。
王保合繼承的不僅僅是這幾個絕技,而是先輩人的精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壯大。傳統工藝的文化和精神的傳承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在目前,社會傳承和振興中國傳統工藝。王保合用自己的一生去去傳承和發揚雜技藝術,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傳統工藝。
當然,王保合的事迹也給了我們年輕一輩人無窮的啟發,工匠精神就是在傳統工藝的發展和創造中形成的,要培養年青一代人去傳承類似這種可以滿足廣大人民群衆的審美需求。
工匠精神和“術業有專攻”異曲同工,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切記不可半途而廢。傳統工藝需要人的參與,用新的方式弘揚傳統工藝所包含的精神寄托和思想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