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振興: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挂牌

作者:華夏時報
鄉村振興: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挂牌

中國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楊石省從北京報道

2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大街16時16時,國家鄉村振興局品牌正式挂牌。這不僅是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标志,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走向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全國鄉村振興局的誕生,将承擔起脫貧攻堅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在脫貧攻堅勝利之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個農村"工作重點的曆史性轉變。

"鄉村振興局的成立非常及時,今年的兩會将是熱點話題。被譽為"公交改革第一人"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告訴《中國時報》記者,鄉村振興局不僅讓中國農村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經濟周期有了把握,城鄉發展将更加平衡。

據悉,去年底,在全國扶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果有效銜接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強調,順應目前和未來時期農村工作的曆史轉變新要求是第一要務。重點開展"三個農村"工作,做好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的工作。

1月4日,胡春華到國務院扶貧辦進行調查,要求:用鄉村振興來承擔"三農"工作新階段發展,繼續支援工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公共服務等;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晨軒12月表示,"十四五"期間,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将聯合整合,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鎮化新戰略,進一步完善後續扶持政策體系。

本報記者梳理了當地兩次會議發現,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工作2021年的工作都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由農業和農村事務部管理

記者此前獲悉,國家農村振興局由國務院扶貧辦公室全面改組,由農業農村部改制為副部長級。國家農村振興局的人員配置、内部機構和行政關系基本符合國務院扶貧辦,"三定"規劃(部門職責、内部機構和人員配置)已初步形成,有待公布。

在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個農村"工作重點的曆史性轉變。2月16日,《求真》雜志發表了題為《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迹》的文章,題為《中國共産黨全國鄉村振興局黨組》,這是國家農村振興局黨組的首次亮相。

2月25日,全國扶貧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全國鄉村振興局局長候選人也在同一天公布。

據鄉村振興局官網介紹,王正壽曾于2021年1月擔任中央農村工作上司小組成員、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國家農村振興局黨組書記、組長。曾任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18年8月,王正樹從遼進入四川,在四川待了兩年多後,離開四川回到北京。

移居四川後,王正樹出席了兩次重要會議:1月26日,胡春華在北京主持國務院扶貧發展上司小組全體會議,中央電視台新聞電視畫面顯示王正樹參加;

曾在原農業部工作多年的王正樹是2010年中央集團司選拔到遼甯交流部任職的66名幹部之一,2018年調到四川。

如果要振興國家,就必須振興農村。黨中央認為,新發展階段"三個農村"的工作十分重要,要堅持把解決"三個農村"問題作為黨的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大任務。

"鄉村振興戰略是在2018年3月提出的,要實作産業、生态、文化、人才、組織的五大振興,是以必須有一個機構來推動這五大産業的振興。葉青說。

談到農村建設,2月22日,中央農業廳廳長、農業和農村部部長唐仁建在國家農業總局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新時代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三個農村"的重心要從曆史上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五年将投入7萬億元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在2018-2022年的五年間,我們不僅要實作農村的整體福祉,而且要朝着農業和農村基本現代化建設取得良好進展。

優先發展農業和農村是長期堅持"三農"工作的重大政策。"中國是農業人口占比較高的農業大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農村薄弱環節建設,是以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長期研究農村市場的黑龍江省食品工業聯盟副秘書長王曉璋告訴《中國時報》。

本報此前報道稱,原農業和農村部副部長韓軍透露:經過初步估計,要實作五年鄉村振興戰略,目标至少達到7萬億。"要建立财政優先、資金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模式,完善适合農村農業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為農村薄弱環節配置更多财政資源,滿足鄉村振興的多元化、多層次金融需求。"韓軍說。

錢從哪裡來?為此,農業和農村事務部提出了兩個主要的資金來源:第一,農村财政,第二,社會參與。

就農村金融而言,雖然目前農村金融體系十分薄弱,但除農業銀行、郵政儲蓄、農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外,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政策,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必須跟上。

随着新《土地合同法》的出台和《土地管理法》的修訂,農舍、合同土地按揭貸款有望在全國範圍内普及。"這些曾經沉睡的資産在農村土地市場成熟起來,它們将撬動數千億美元的資本。久期研究農村土地改革的京鼎律師事務所律師杜兆勇告訴《中國時報》。

在社會參與方面,政企合作共同推進鄉村振興被置于重要地位。例如,山東臨沂蘭陵國家級農業園區,由政府補貼,民間資本投資,共建成園區62萬畝,集農業生産、加工、旅遊等産業于一體,包括餐飲、住宿、娛樂、衛生等設施。通過這種方式,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項目實作了使農村美麗,農業強大,農民富裕的目标,并且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各地都在探索政企合作項目,涵蓋農村易扶貧搬遷、特色城鎮、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領域,社會資本的參與,也讓鄉村振興具有較強的資本生産能力。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在資金方面,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形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天眼考察發現,更加積極探索振興農村股權投資服務,以政府主導的母基金承擔起"引導基金與平行子基金及項目庫"的責任做更多。

"許多本地金融都參與基金建設,并由專業投資公司管理。近年來,許多地方都通過加大專項資金的整合力度,設立了農村振興和發展基金,東部某城市财政局科長告訴本報。天眼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建立的鄉村振興母基金多達86個。

杜兆勇表示,中央1号檔案要求,到2025年,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向一個新的水準,農村生活設施設施便利化初步實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可見,實作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資金數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