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控制不住的誘惑?——七宗罪之(八)第七宗罪:暴怒

作者:白沙讀書室

暴怒在所有緻命的罪行中,是使人們最快走向死亡的。

傷害他人的欲望有兩種,一種是沖動,一種是冷漠。

那麼,這麼可怕的惡行為什麼也被大腦遺傳下來了呢?

答案是:暴力具有特别高的成本效益比。

暴力的成本是受傷或者死亡,但效益是殺死對手後可以擁有對手的一切!歸結為最終一點,也就是能更好地遺傳自己的基因。

憤怒是感覺到威脅時的防禦機制,它可以幫助人們克服恐懼,而在受到不公平時制止這種反社會行為,并樹立規範,防止類似行為重演,對社會關系的維護有其正向作用。是以,憤怒的表達往往是為了正常秩序或者控制的重建立立,界定可接受或不可接受行為,或者是表示一種威懾。

從生理看,大腦的杏仁核與acc區域的活動水準,決定了報複強度,應該是報複欲望的主要來源。而研究表明,精神病态者上述兩個區域體積均較小,導緻對恐懼不太敏感。而他們ofc區域組織體積也比較小,可能會影響做出正确決定的能力失調,計算能力較低,考慮問題時會缺失一些重要因素,如後果等等。他們缺乏同理心,不關心自己的未來,更不會關心别人的未來。這也就是一些精心策劃的報複殺人案的心理基礎,當然,可能還有一部分僥幸心理。

在社會中,需要用憤怒的表達來維護自己,但為了群體和諧,還需要擁有控制自己攻擊性的能力,防止攻擊性構成不成比例的複仇欲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