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中原標準時間1月26日消息,沒有創新,隻有死亡,這可能是科技産業的最高定律。微軟作為一家老牌科技企業,前有對手,後有追兵。微軟也清楚自己要加快創新速度。為此它重組了核心研發團隊——微軟研究院,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也開始評估研發項目,看哪些可以發展成商用産品。微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找到下一項突破性技術,迅速變成産品,防止谷歌facebook領先。
來自ceo的指令
這一天,納德拉走進了微軟一位高管的寓所,無意之間他被一個研發項目吸引了。此時的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已經是微軟的ceo,他剛剛上任不到一個月。吸引納德拉注意的是2014年的一個示範産品,它可以利用語音識别和人工智實時翻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薩提亞·納德拉迅速下達指令,要求團隊将技術與skype整合,因為3個月後他就要向公衆展示産品。
這可不是微軟的辦事風格!納德拉已經在微軟工作24年了,他應該知道這點,要将微軟研究院的項目變成産品一般都很慢。為什麼會這樣?部分的原因在于公司架構。微軟研究院與産品團隊是分離的,研究者可以暢想未來,不必擔心發明賺不賺錢,也不用操心産品是不是符合公司的目标。
這一次納德拉破了例,他下了死指令,沒有給下屬們留下争論的時間。skype集團項目經理李蓮·裡肯(lilian rincon)說:“當他下指令時我們還沒有正式的團隊開發這款産品。”迅速建團隊,馬上投入開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最終推出了“skype translator(skype翻譯器)”。
如果沒有納德拉的直接指令,skype翻譯器的開發恐怕永遠隻是紙上談兵。skype翻譯器成了微軟的重要标志,由此開始ceo将親自評估實驗室項目,看它能否發展成可持續的商業産品。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微軟才對研發部門進行重組,對公司其它部門的工作方式進行調整。微軟的目标很明确:迅速确定技術的潛力,在競争者抄襲之前将産品交到使用者手中。
成立新團隊msr next
為了打破研究院和公司其它部門之間的藩籬,2014年9月微軟從1000名研發人員中抽調約500人組成了新團隊msr next。新團隊不是純粹的研究機構,它關注的是那些會對微軟造成重大影響的項目。與此同時,微軟研究院另一半員工将緻力于為公司産品尋找新的思路。
skype翻譯器
最近的變革不隻讓skype受益,還包括其它産品,如office雲生産工具、必應伺服器、增強現實頭盔hololens。變革還為cortana帶來了新功能,微軟即将對數字助手cortana更新,在獲得使用者許可後cortana将可以掃描郵件,還可以設定自動提醒功能。
為了掌控人們的數字生活,微軟正在與谷歌facebook競争。微軟研究院所發起的變革并非獨創,它的對手早就這樣做了。facebook應用機器學習團隊工程師艾哈邁德·阿蔔杜爾卡達爾(ahmad abdulkader)認為:“微軟将研發部門完全獨立出來,讓公司的其它部門可以随意差遣。谷歌的做法和微軟完全相反。” 阿蔔杜爾卡達爾之前曾在微軟和谷歌工作過。
與谷歌facebook的ai大戰
在谷歌,研究人員與産品團隊密切合作,他們的工作整個公司都能看到。谷歌進階研究員傑夫·迪恩(jeff dean)說:“谷歌沒有什麼真正獨立的部門,員工做的事都與産品有關。我們的研發和産品團隊是互聯互通的。”
在谷歌的搜尋引擎團隊或者gmail團隊裡,研發人員使用相同的工具,包括公司的開源人工智能架構tensorflow。密切的協作為産品帶來出色的功能,例如smart reply,它可以根據資訊的内容向使用者提供郵件回複建議。經過ai團隊近一年時間的研發,2015年11月谷歌正式推出smart reply。谷歌新聞發言人賈森·弗雷登菲爾斯(jason freidenfelds)還說,當公司決定在inbox中采用smart reply技術後,團隊又花了4個月開發原型産品。
facebook也是這樣做的,它正在開發會話ai助手m,2014年研發團隊就已經開始動手了。2014年10月facebook發表了一篇論文,談到了研發項目的進展,按公司的計劃,2015年夏天時新技術将通過facebook messenger進行測試。facebook m研發主管亞曆克斯·萊布倫(alex lebrun)每周都要與公司的頂級ai研究員會談,探讨哪些實驗室項目可以用在生活中。facebook員工還可以通過fblearner flow工具了解研發進展,員工可以檢視、複制、修改源代碼,然後将代碼用在自己的軟體中。facebook應用機器學習團隊工程師艾哈邁德·阿蔔杜爾卡達爾(ahmad abdulkader)說:“我們的實驗就是這樣展示和分享的。”
facebook cto邁克·斯科洛普夫(mike schroepfer)說,在研發實驗室和社交網絡工作之間進行協作可以幫公司找到适合的人才。去年,斯科洛普夫在公司總部的釋出會上說:“我可以向所有人工智能開發者承諾,隻要加入facebook,我們保證會以最快的速度将大家的産品發送給10億使用者。“
這種管理辦法也有一個弊端:科學家可能會忽略那些看起來賺不到錢的項目。幾乎所有公司都在追求平衡,防止研發部門短視。例如,facebook指派一些員工專門關注長期研發項目,谷歌倫敦deepmind部門隻從事ai研究工作,根本不考慮财務上的回報。
最大問題:技術轉化為産品太慢了
微軟最大的問題在于:當競争對手開發出相似的産品時,微軟自己的技術還沒有現身于産品。例如,微軟研究院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吉姆·格雷(jim gray)早在1990年代就找到了現代數字繪圖新方法。1998年微軟聯合創始人蓋茨在大會上展示了格雷開發的terraserver,聽衆一片歡呼,但從此之後就沒有下文了。直到2005年谷歌地圖推出,蓋茨才猛然醒悟,馬上指令下屬在100天之内開發出自己的地圖。
1991年,蓋茨和微軟前cto内森·梅爾沃德( nathan myhrvold)組建了微軟研究院,當時曾經風光無限的貝爾實驗室和施樂parc正在走下坡路。微軟從卡耐基梅隆大學招募了裡克·雷斯特(rick rashid),讓他模仿學校建立一個實驗室,優秀的人才進來之後可以不受限制地開發産品。從實驗室成立那天起,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愛德華·洛索斯卡(ed lazowska)就擔任團隊的顧問,他說:“微軟内部的技術轉化環節出了問題,這才是最糟糕的事。”
現在的天才更喜歡影響世人而不是獨立特行,正是因為這點微軟才考慮轉變管理風格。洛索斯卡表示:“産品團隊現在更熱心了,因為不論他們做什麼都失敗。我們要向新創意敞開胸懷,而微軟研究院正是創意的來源。”
微軟研究院周以真
微軟研究院副總裁周以真(jeannette wing)上個月在演講時談到了公司的轉變,她說:“一直以來,我們因為學術方面的成就而聲名遠揚,現在我們既重視科學成就又重視研發對公司的影響。”
為了給cortana增加新的提醒功能,微軟進階研究員和産品主管定期開會尋找最佳方案。微軟windows cortana項目經理馬庫斯·阿什(marcus ash)說,他的團隊與研究員合作為cortana增加追蹤功能,公司有一些人很反對,他們認為這樣的事完全可以交給使用者自己去做。微軟研究員總經理霍爾維茨(eric horvitz)表示:“如何用研究院的好創意來強化微軟服務和産品,在這點上我們考慮得越來越多了。”
改變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eo歐文·艾齊厄尼(oren etzioni)說,微軟已經調整好了,它可以開始過渡了。2008年艾齊厄尼曾将自己創辦的一家公司出售給微軟。艾齊厄尼還說:“你不可能一下就轉到位,它是需要過程的。”
讓ceo直接下指令的确管用。skype翻譯器背後的研發團隊全力前進,開發出一款原型産品,2014年5月納德拉在re/code科技峰會上展示了産品,沒有錯過時間。微軟研究院戰略主管維克拉姆·鄧迪(vikram dendi)說:“居然這麼快,連我都難以相信。”
今天,skype翻譯器已經支援7種語言。鄧迪的工作就是評估msr next的項目,看哪個可以适合推出了。現在skype團隊和研發團隊每天都要開會讨論下一步的發展。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