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和平:解放軍即使具備絕對優勢也不意味馬上要“武統”

作者:直新聞
劉和平:解放軍即使具備絕對優勢也不意味馬上要“武統”

直新聞:台灣防務部門釋出了2021年度“中共軍力報告書”,對解放軍的軍事實力做了一個最新的評估,你認為,這對于未來的台海局勢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大家知道,中國人有句俗話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國民黨敗退到台灣之後的第一個三十年時間裡,大陸雖然在陸軍上仍然具備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在海空軍上,則是台軍占據一定的優勢,再加上台軍還有美軍第七艦隊的“協防”,解放軍是很難打過台灣海峽的,甚至連金門馬祖拿下來也不容易。是以,那個時候是國民黨天天叫嚷着要“反攻大陸”;從1979年到2009年大概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内,由于大陸綜合國力不斷發展,尤其是軍事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這個時候兩岸的海空軍實力處于了相對平衡的狀态。這種軍事上的平衡狀态,就導緻了大陸解放不了台灣,台灣也不再講什麼“反攻大陸”。是以兩岸處于長達三十年的無戰事狀态。

那麼,從2009年到現在這十多年的時間内,則是兩岸軍力尤其是海空軍事實力此消彼長的狀态,大陸的軍事實力在逐漸超越台灣。而台軍方的這份報告認為,解放軍不僅在制海與制空能力上領先于台軍,而且初步具備了癱瘓台軍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這一判斷也就意味着在兩岸軍力對比當中,解放軍已經具備了壓倒性的絕對優勢。也就是說,假如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解放軍拿下台軍已經不成問題。

而在我看來,兩岸在軍事實力對比上的這一質變,它所導緻的政治後果就是,大陸的軍事遏“獨”工作已經大功告成,台灣再也沒有“獨立”的可能了,甚至是“台獨”勢力再也不敢宣布“獨立”了。而隻要台灣不敢宣布“獨立”,兩岸之間也就基本上不會有戰事了,大陸成功地實作了以戰逼和的第一個階段性目标,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完成以戰逼統的第二個階段性目标。

劉和平:解放軍即使具備絕對優勢也不意味馬上要“武統”

殲-20

直新聞:既然解放軍已經在軍事上對台軍具備了絕對優勢,那中國大陸會不會趁機一舉“武統”台灣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個人認為,即使解放軍已經在軍事上對台軍具備了絕對優勢,也不意味着大陸有必要“武統”台灣,更不意味着中國大陸立即就會興兵“武統”台灣。

首先從大的政治和戰略層面來看,一是兩岸關系牽動地緣政治局勢,甚至是牽動全球的政經局勢,而和平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應該順應這一主流趨勢;第二,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仍然是中國始終不渝的追求,現在貿然對台開戰,對這一程序産生什麼影響,目前還不好評估;第三,我們一定要堅信,中國大陸不用軍事手段也能和平統一台灣,而且隻有和平統一才符合兩岸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從軍事戰略層面來看,我認為中國大陸也不會貿然對台灣用兵。一是因為不戰而屈人之兵,仍然是用兵的最高境界。我們追求打得赢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真的去打,而是為了實作不戰而勝;第二,我們還要看到,中國大陸“武統”台灣的最大障礙同時也是真正的障礙,其實并不是台灣軍隊,而是站在台灣背後的美國軍隊。雖然在兩岸軍力對比當中,我們已經具備了絕對優勢,但是在中美軍力對比當中,我們仍然處于後發與追趕狀态。未來我們要“武統”台灣,光是具備對台軍的絕對優勢還遠遠不夠,隻有當我們迎頭趕上了美軍,甚至是對美軍具備了一定程度上優勢,才算是具備了“武統”台灣的初步軍事條件;第三我們還要看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拜登政府的刻意操弄下,日本、南韓、澳洲、英國已經出現了軍事介入台海局勢的苗頭,甚至連遠至大洋彼岸的北約,都開始對台灣問題指手畫腳了。這也是我們“武統”台灣不得不考慮的外圍環境因素。

不僅如此,我甚至認為,即使有朝一日我們的軍事實力全面超過了美國,甚至連美國、日本、南韓、澳洲以及北約加起來都不是我們對手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必要貿然出兵“武統”台灣。我們隻要以大兵壓境或者是兵臨城下的方式,實作和平統一這個政治目标就可以了。

劉和平:解放軍即使具備絕對優勢也不意味馬上要“武統”

直新聞:雖然你認為兩岸終将實作和平統一,可是近年來無論是境内還是境外,有關中國大陸将要“武統”台灣的聲音卻是不絕于耳。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這種“武統”台灣的聲音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境外之是以會有很多人在高唱“中國大陸即将武統台灣論”,一是因為有些人誤判了台海局勢,不了解中國大陸和平統一的戰略目的和戰略決心;二是因為有些人在借此刻意炒作“中國威脅論”,旨在醜化中國的國家形象,把中國描述成為一個好戰的國家;第三,更多的人則是因為心眼壞,想鼓動和慫恿中國大陸“武統”台灣,以此來讓兩岸生靈塗炭,進而打斷中國和平崛起與民族複興的程序。

境内之是以會有不少人附和“中國大陸即将武統台灣”的論調,一是因為有些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到境外輿論的煽動;二是因為有些人看多了有關戰争的電影,對于打仗尤其是對于“武統”台灣抱持着某種浪漫化的色彩,他們不知道戰争究竟意味着什麼;第三,我認為,從本質上來講,更為關鍵性的,還是一些人的自信心不夠。

我們知道,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中國大陸官方之是以一直在高舉兩岸和平統一的大戰略,即使是在兩岸情勢一度風高浪急的時候仍然保持着堅定的戰略定力,歸根結底就在于,這是源自于内心深處的自信。因為我們清醒地知道,兩岸問題的背後是中美問題,中美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冷戰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态摩擦與對抗問題。也就是說,大陸方面清楚地知道,台海問題的實質,其實是兩岸以及中美正在進行着一場兩條不同的道路、兩套不同的理論以及兩種不同的制度與文化之間的競賽。而且大陸方面始終堅信,這場競賽是一次馬拉松式的長跑,并且時間站在中國大陸一邊,中國大陸最終會赢得這場比賽的勝利,台灣問題最終會是以而迎刃而解。

作者: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