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和平:美國國會準許對台軍援?蔡英文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

作者:直新聞
劉和平:美國國會準許對台軍援?蔡英文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

直新聞:對于美國國會通過的950億美元對外援助法案中,包括了19億美元對“台灣地區及區域夥伴”的援助,您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首先我想聲明的是,台灣問題跟俄烏問題、巴以問題有着本質性的不同,烏克蘭與以色列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台灣是屬于中國的一部分,是以,美國國會通過的950億美元一攬子對外援助法案中包括了援台資金,是對中國主權完整與内政問題的粗暴幹涉。援台法案的通過,再度反映出了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口是心非,也就是嘴巴上說不支援“台獨”,但實際上做的又是另外一套,這一做法顯然是給即将上台執政的“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發出了一個錯誤的政治信号,使得未來的“台獨”勢力與台海局勢更加難以管控。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雖然美國國會最終通過了包括援助台灣在内的這個一攬子對外援助法案,但是,假如反思一下這個法案出台的過程以及相關的援助細節,我覺得蔡英文當局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

首先,在俄烏戰事打得難解難分、烏克蘭軍隊逐漸在地面戰中失去了主導權迫切需要外援的情況下,這個對外援助法案卻是千呼萬喚了半年之久才最終出台。這背後的原因,涉及到的不僅僅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特朗普與拜登的權力之争,同時還涉及到了美國國内兩種不同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兩種不同的外交路線之争,也就是幹預主義與孤立主義兩種不同的外交路線之争,并且孤立主義正在逐漸擡頭卷土重來。在這一大背景下,假如奉行孤立主義的極右路線代表特朗普重回白宮,未來美國是否真的會為了台灣問題而跟強大的中國發生正面沖突,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号的。

其次,在這個一攬子援助法案當中,對烏克蘭的援助高達608億美元,對以色列的援助也有263億美元,而對台灣地區的援助卻隻有19億美元,而且其中還包括了對本地區“其他夥伴”的援助。這也就意味着,對台灣的援助實際上是屬于點綴和象征性的。大家知道,真金白銀是不會騙人的,說明在拜登政府的眼中,俄烏問題、巴以問題與台灣問題還是親疏有别的。

劉和平:美國國會準許對台軍援?蔡英文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

4月2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上海交談。

直新聞:那美國國會通過的950億美元對外援助法案中包括了19億美元的對台援助,這件事情又會對接下來的中美關系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說起中美關系,我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了,這兩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中國通路,除了俄烏問題之外,台灣問題也是中美雙方博弈的焦點議題之一。而且據外電報道,布林肯這次訪華,大有“來者不善”的意味。其中的典型表現就是,在布林肯即将啟程之前,《華爾街日報》引述所謂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稱,美國白宮正在研拟所謂“制裁”措施,準備将中國部分銀行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也就是SWIFT結算系統之外,以阻止北京所謂對俄羅斯軍事生産的商業性支援。大家知道,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切斷一個國家的銀行跟SWIFT全球結算系統的聯系,被号稱為美國的“金融核彈”。

過去這些年來,美國隻在敵對國家伊朗以及對烏克蘭采取特别軍事行動的俄羅斯身上用過,這次卻被用來威脅中國了。而且,由于伊朗與俄羅斯長期以來一直在遭受西方的經濟與金融制裁,其經濟與金融的對外依賴性并不是很強,跟早已深度融入全球化程序的中國,不可同日而語。是以,不要說對中國的銀行真正使用這個“金融核彈”了,就算是威脅使用,其負面後果都是難以估量的。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一葉知秋。從美方對中國揮舞“金融核彈”的舉動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中美關系,已經出現了三個不太好的苗頭和動向——

其一是,過去這些年來,面對非常不盡如人意的中美關系,美國念茲在茲的,是防止中美關系變得更壞,尤其是要防止中美關系由競争走向對抗和沖突。然而,假如美方真的對中國扔出這個“金融核彈”,中方則必定會在金融領域内采取反制措施,這也就意味着,不僅中美金融大戰正式開打,甚至還有可能會向其他領域内進一步蔓延。如此一來,中美關系将不可避免地向下沉淪。

其二是,過去這些年來,中方一直堅決反對中美經濟的全面“脫鈎”行為,而美方至少表面上也在聲稱,不會尋求與中國經濟的全面“脫鈎”。然而,事實情況卻是,由于特朗普當年對中國所有輸美商品加征了高額關稅,緻使中美在經貿領域内的聯系正在逐漸弱化,拜登政府推出的所謂的産業鍊重組,尤其是對華晶片禁售措施,使得中美在高科技領域内事實上正在“脫鈎”。而拜登政府這次威脅要對華扔出“金融核彈”,勢必會引起中國的警覺,進而使得中方必定會采取措施減輕對美國的金融,尤其是對美元的依賴,并導緻中美在金融上的逐漸“脫鈎”。

第三,這些年來,中方一直在呼籲美國不要搞陣營對抗,拜登總統本人也在不久前的中美元首會晤上承諾不會結盟對抗中國。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僅在結盟軍援烏克蘭與制裁俄羅斯,在“印太”地區則建構多層次的同盟體系遏制中國,而且準備以所謂“中國正在幫助俄羅斯重建軍工體系”為借口,要對中國扔出“金融核彈”,這擺明了就是要将中俄歸類為同一陣營。這實際上就是在制造并強化東西方的兩大陣營對抗。

這些都意味着,眼下的中美關系,又一次走到了關鍵性的十字路口,走對了方向,可以讓中美關系觸底反彈,走錯了方向,則會讓中美關系向下沉淪。而且,中美這一步的戰略抉擇,不僅事關俄烏問題、台灣問題的走向,事關中美關系的走向,而且事關整個人類的命運。

劉和平:美國國會準許對台軍援?蔡英文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

直新聞:在您看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中美關系無法止跌企穩,反而是出現了有可能變壞的迹象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根源還在于中美兩國政府的處事方式與思維方式的不同。

中方秉持的是關聯性與全局性的思維方式。也就是,中方注重大環境與大局勢,以一盤棋的方式來看待和處理局部性的問題。中方反複強調,中美在地區與國際熱點問題上合作的前提條件是,美國必須要在包括台灣等事關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尊重中方的關切。

然而,對于中方的關切與呼籲,美方似乎是聽不懂,仍然一方面要求中方必須要在俄烏問題上無條件配合美國,另一方面又在台灣問題、南海問題上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以及在高科技領域内不斷變本加厲地推出對中國的所謂“制裁”措施。很顯然,美方看不懂這兩者之間的内在關聯性。這背後的原因,又是因為美方秉持的,不僅僅是強悍的霸權思維邏輯,而且是局部性的割裂性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認為兩者是可以分開處理的,美國要求中國在俄烏問題上配合美國,跟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觸碰中國的紅線之間并不沖突。

而這背後,反映出的實際上又是美國人單線條且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态與價值觀念思維。也就是,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是戴着意識形态和價值觀念的有色眼鏡在看世界的,并是以而把整個世界簡單地分為黑與白、左與右、對與錯兩大陣營的。一旦他們認為某個國家挑戰了他們的意識形态與價值觀,那就會激發他們高昂的對抗意識與對抗行動,并且壓根停不下來。這就是雖然拜登政府在口頭上叫嚷着要防止中美關系走向對抗和沖突,但是實際上走向對抗與沖突的行動卻一個接着一個根本就停不下來的原因,包括在中美高科技領域、台灣問題、南海問題等等所有問題上,都是如此。

作者丨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郭錦池,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排版丨鄭志佳,直新聞編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