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minoCapital:大資料+機械學習引領今年矽谷趨勢

近日,bloomberg最新公布的美國投資報告應證了2016年的“資本寒冬”一說。資料顯示,截止去年12月17日,美國上市科技公司在過去一年的募資金額同比前一年減少了60%,整體投資數額相比于2014年下降了58%。

慘淡的資料讓進入2017年的矽谷投資者産生擔憂:今年的投資趨勢會呈現什麼變化?矽谷的哪些領域會成為下一個風口?投資者應該如何判斷早期創業公司的前景?帶着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矽谷早期風險投資機構amino capital(豐元創投)的管理合夥人徐霄羽。

早期風投趨于穩定,獨角獸融資遇冷

盡管矽谷投資者普遍認為,資本寒冬會繼續侵襲2017年的矽谷乃至美國,但徐霄羽告訴記者,這股寒潮将不會影響早期投資,包括從種子輪到b輪的投資。

由于早期投資機構主要關注創業項目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包括核心技術和商業應用場景等,而且在過去2年裡矽谷早期vc(風險投資基金)完成大量的募資,這些資金充足的vc仍然會按照每家的标準與特色來選擇創業者和項目。是以資本寒冬目前還并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同時,早期投資機構的投資數額相對偏小,受到整個大環境的制約不明顯。

“對于矽谷早期投資機構而言,資本寒冬目前并不會對他們造成實體上的影響,美元加息的預期讓很多vc在2016年年初就已經完成了大量的募資,現在正是投資活躍的階段。對于中後期的投資機構,情況則完全不同。加息後,更多大額的資産将會回流到債券和固定收益等資産類别,而這些資本曾經追逐的正是獨角獸估值的創業公司。” 徐霄羽說。

正是因為之前的後期投資者居多,催生了獨角獸 — 資本是如此廉價,以緻于明星創業公司往往用很少的股份就可以換來巨額投資。現在随着這些資本逐漸流向其他資産類别,後期投資市場相對成熟,投資者的關注焦點轉回到了回報率和現金流這樣的硬名額上,是以獨角獸遭遇資本寒冬的沖擊是可以預期的。

随着snap、uber和palantir等科技類公司都計劃在今年上市,這些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潛在上市公司将會引爆二級市場的交易量。這會導緻資本優先流入上市公司的口袋,而不是獨角獸們。

AminoCapital:大資料+機械學習引領今年矽谷趨勢

  (snap(原名為snapchat)将在明年3月上市,預期市值達到250億美元。)

2017年的投資趨勢:vr和基因組大資料

在今年早期投資趨于穩定的背景下,近幾年崛起的人工智能将會是投資者重點布局的對象。通過大資料+機器學習的模式,人工智能正在潛移默化地颠覆各個行業,包括娛樂、健康、醫療、能源、物聯網、社交等。

而在這些前沿領域中,徐霄羽認為,随着人工智能的進一步普及和深度運用,新的移動端作業系統vr/ar(混合現實/增強現實)和能夠優化醫療體系的基因組大資料是投資人在2017年應該着重關注的領域。

1.vr

步入2017年的vr産業将會延續近兩年的火熱勢頭。據知名科技咨詢公司digi-capital的資料顯示,自2015年10月起,vr/ar領域的全年投資金額達到了23億美元,并且連續9個季度保持增長。

然而,vr的火熱并不意味着投資人可以盲目撒錢。在vr産業增長的同時,痛點也随之而來,包括成本過高導緻無法實作量産、軟硬體水準嚴重脫節、缺乏高品質vr内容等問題。

據徐霄羽推測,2017年vr産業将重點從成本、技術以及體驗這三個方向完成産業更新。同時,她建議投資者可以在今年重點關注這幾個方向。

首先是低成本的vr内容制作。高成本低效能是懸在vr内容生産商頭上的一把刀。還記得oculus的電影《lost》嗎?精細畫面的背後是10分鐘1千萬美元的投入。是以,誰能率先突破将成本降下來,誰就能優先吸引融資。以amino capital投資的一家ai公司orah為例,他們主打vr随手拍4k相機,并且能将制作低成本的vr視訊以及直播同時完成。這項産品剛一釋出就已經被facebook内部制作團隊、斯坦福大學、以及衆多電影公司相中并大量購買和使用。

其次是突破高品質的互動技術瓶頸。以foveated rendering(視網膜凹式渲染)為例,這項技術是解決網絡延遲和360度視覺體驗的關鍵元素,它能幫助使用者在轉動頭部的同時看到高清畫面。由于這項技術在現階段有待開發,這為技術性vr公司提供了發展空間。

最後是沉浸式體驗效果。現在很多vr企業都在着手研發身體局部的捕捉技術,并且在虛拟世界裡模拟出各種逼真的觸感,如皮膚、肌肉、頭發等,讓使用者能夠在虛拟世界裡得到最真實的體驗。

AminoCapital:大資料+機械學習引領今年矽谷趨勢

  (vr産業正在迅速崛起,并且逐漸進入大衆消費群體的視野中。)

2.基因組大資料

人類對于虛拟視覺的追求通過vr/ar技術在近幾年得以實作。同樣,由于基因組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對自身的了解也變得更加精細,繼而催生出基因組大資料這樣一片藍海。

據pwc報告顯示,僅僅5年時間,對個人進行基因測序的成本已經從9500萬美元降到隻剩1000美元。成本降低加速了技術的普及,這為醫療産業帶來了大量資料。據悉,人類每天能産生250萬tb(1tb等于1024gb)的資料,并且這個數字會随着便攜式裝置的普及而進一步擴大。

龐大的資訊量将會直接驅動醫療産業向大資料方向轉型。據徐霄羽介紹,更多矽谷創業公司開始收集并處理醫療和人體的資料,進而向美國制藥領域的各個端口輸出資料,包括制藥公司、保險公司和醫院。

“美國制藥公司的研發背後需要相關病人的基因組資料作為支撐,是以這些制藥公司也在積極尋求和矽谷資料公司的合作”。徐霄羽說。以amino capital投資的一家基因組大資料公司human longevity為例,他們就緻力于做人類基因組大資料的分析。他們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将基因組30億個堿基對資料與病人的病例資料相結合,并通過機器學習,最終将基因組資訊翻譯成疾病資訊,做到精準治療。同時他們利用圖像識别技術,對mri、ct等醫學影像進行高精度判讀,進而做到早期診斷,挽救病人的生命,節省醫療成本,延長人類的平均年齡。如今,他們已經試運作了一個基因組大資料的搜尋引擎“open data”,第一次開放1萬個人類全基因組的資料給藥廠和研發實驗室, 目的是為了更精準地制藥。這家公司在去年4月已經完成了b輪2億美金的融資。

AminoCapital:大資料+機械學習引領今年矽谷趨勢

  (來源:human longevity官方網站。)

基因組大資料也将催生出另一個産業 — 個體化醫療。人類在未來可以通過便攜式裝置和應用調用自己的基因組資料,進而對身體的各個部位有更直覺的了解。相比于facebook和微信,人類對這些資料的黏度隻會有增無減。這會打開個體化醫療的視窗,進而帶動所有相關産業的發展。

“如果谷歌有下一個競争對手,很有可能從基因組資料領域中出現。”徐霄羽說。“由于其爆發的資料量和人工智能的高效率,這個尚未被開發的藍海一旦邊界被突破,将會是 ‘下一個房地産’,是在未來很有潛力的産業。”

矽谷風投值得參考的三個邏輯

盡管vr和基因組大資料被認為是2017年的大熱産業,但徐霄羽也在提醒投資人:切莫盲目跟風。畢竟,風險投資機構想要在矽谷超過27000家創業公司中尋找到有潛力的項目,非常困難。

那麼矽谷投資者應該遵循哪些邏輯,才能在衆多項目中做出理性的選擇?徐霄羽結合amino capital過去四年的投資經驗提出了三點建議。建立4年amino capital在一期基金上保守計算取得了超過4倍的投資回報,更将1半以上的本金還給了出資人,根據dpi計算,這是矽谷前5%的風險投資機構才能辦到。amino capital目前正在籌劃中的三期基金, 資本管理數額預計将達到2至3億美元。

AminoCapital:大資料+機械學習引領今年矽谷趨勢

(圖為amino capital的4人團隊成員,從左至右分别是:合夥人徐霄羽,合夥人朱會燦,合夥人李強,合夥人吳軍。)

1. 大資料。在這個資料創造價值的時代,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公司都在競相争奪資料資源。換言之,誰擁有特定領域的資料,誰就能獲得主動權。以amino capital投資的另一家創業公司orbeus為例,他們主打的ai人臉與圖檔識别技術成功擷取了百萬至千萬級的使用者人臉資料。憑借這個大資料的優勢,orbeus在15年秋季被amazon以高價收購。

同時,原始資料本身隻有通過精準的分析,才能展現價值。以上文提到的human longevity為例,其創始人j. craig venter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人類身體内30億個堿基對測序的人,他的公司同時得到大藥廠臨床病人的基因組資料與病人的病例資料。不盡是這些得了癌症或者慢性病的病人,venter位于聖地亞哥的世界上第一個個體化醫療體檢中心 (health nucleus)能夠為人們提供基因組資料分析服務,得到醫療機構和制藥公司最新的精準治療方法。

2.機械學習。機械學習的本質是通過分析資料,提高産品智能性,就像alpha go通過幾百萬盤圍棋博弈的資料,實作了自我提升。在矽谷,“大資料+機械學習”已經成為了趨勢,即使是前幾年對機器學習還一無所知的vc,現在已經不願意投資沒有采用這種技術的創業公司了。同時,這項技術随着科技巨頭如谷歌、facebook、亞馬遜的陸續開源而變得普及,成為創業公司在未來必須具備的技術條件。

“無論是深科技或者是社交網絡app,企業都必須要采集資料,擁有細分領域的專家分析能力,再加上算法。這三個加在一塊兒到今天我們就叫它人工智能。”徐霄羽說。“可能明天我們就叫她機械智能或是别的熱詞,但這些稱呼都離不開這條主線。”

3.細分領域的頂尖人才。徐霄羽認為,成功的創業者可以是學術領域的專家、有過多次成功創業的企業家、以及獲得多年行業經驗的人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 在某一個細分領域能夠達到頂尖水準。按照徐霄羽的話說,這些創業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amino capital投資過的企業中,不乏這樣的人才,包括一款對話機器人私人助理ozlo的創始人charles jolley曾分别将之前的公司賣給蘋果和facebook;以及創辦奇恩基因的斯坦福大學教授王永雄和學生馬鑫。王教授不僅曾将上一家公司出售給了羅氏制藥,而且他們現在是世界上第一個中文精準用藥系統的研發團隊,解決了世界頂級醫療資源為中國普通國民服務的課題,前景廣闊。

“矽谷的華人投資生态圈已經建立起來了,對國内想要來矽谷投資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期。”徐霄羽在談到矽谷投資環境時說道。“像facebook這樣的頂級巨頭已經有了令人十分尊敬的中國高管的身影(facebook副總裁魏曉亮博士),被amazon收購的orbeus創始人李轶和團隊現在也進入amazon成為負責人工智能的核心團隊。華人在矽谷的投資 — 創業 — 巨頭高管的生态中有着越來越大的影響力,這将極大地增加創業和投資的成功率。”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