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縣城百餘年未出過舉人,曾國藩在城牆上題了一首詩此後連連高中

中國古代向來講究“風水”,不管是建宅修墳都要請風水先生好好地看上一番,而那些宦官人家就更注重了。按照現代的看法,風水說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但卻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是在清代的時候,官場上都極為信奉風水,認為這關系到他們未來的前程和仕途之路。

一縣城百餘年未出過舉人,曾國藩在城牆上題了一首詩此後連連高中

官員平日裡待的最多的地方是衙門,是以,對于官衙的修建必定要先看風水。事實上,任何朝代的官衙在建造之初,都要請堪輿家“相地”,選擇吉地後,還得選擇吉日方能動工。一旦官衙建造完畢後,後任的官員往往都不會擅自改動原來的建築結構,認為這是觸犯“風水”大忌的。

不過,也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幾任官員都出現仕途不順或是其他不祥之事,那就會在官衙風水上找原因,要不拆了重建,要不就是進行大的改動。總之一句話,官衙的風水一定好。

清代十八個省,有的省富裕有的省貧瘠,如江浙、廣東等省都是富裕之省,官員們擠破腦袋都想往這些省份去。嘉慶年間,在廣東就出現了一樁怪事。

一縣城百餘年未出過舉人,曾國藩在城牆上題了一首詩此後連連高中

廣東學政是主管一省教育的最高長官,學政一職非進士出身不能勝任,又因為是涉及國家人才的根本,是以各省學政的人選往往都是皇帝欽定,有的是翰林院官,有的是六部侍郎等。按例,學政任職為三年,鄉試結束後開缺回京另有委任。

自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起,朝廷派往廣東的三任學政都出現了意外,第一任傅棠眼看任滿卻病死于官衙,第二任顧元熙也是任未滿而卒,而第三任朱階吉上任不到半年就亡故了。于是,廣東學政衙門“不吉”的說法不胫而走,人人自危,生怕攤上這個倒黴的差事。

到了道光四年(1824年),朱階吉的學政一缺由伍長華接任,他雖然沒有像前幾任那樣無故病死于任上,可是不到一個月,就被降級調為廣西右江道。連續四任廣東學政不是死就是降,難不成真是犯了風水的禁忌?

一縣城百餘年未出過舉人,曾國藩在城牆上題了一首詩此後連連高中

後來,廣東巡撫親自出馬,找了一位堪輿高手到學政衙門一看究竟,并最終找到了原因。原來和學政衙門相接的運司衙門(管理鹽務的機構)素來不順,後來請來一個道士“相衙”,道士在兩衙門中間靠近運司的地方豎了一個“天燈杆”,從此以後,運司衙門的官員仕途通暢,而學政衙門屢遭不測。當然這個說法沒有确切的證據,是清人的筆記所載。

清代官衙風水不好的還不僅僅是廣東學政,湖北巡撫衙門同樣也是如此。鹹豐年間,湖北巡撫連續十多任都不得善終。如龔裕、崇綸被革職,青麟因逃被殺,陶恩培戰死,胡林翼病死等。雖然湖北巡撫的都是事出有因,可是當時的人就認為這是風水出了問題。

後來,曾國荃出任湖北巡撫,曾國藩就寫信告訴他原來的巡撫衙門一定不能住,要重新找個地方辦公。其實曾國荃是一介武夫,根本不信這些,不過最終還是拗不過曾國藩,将巡撫衙門臨時遷到了貢院,果然,曾國荃在湖北巡撫任上頗為順利。

一縣城百餘年未出過舉人,曾國藩在城牆上題了一首詩此後連連高中

同樣還有一個關于風水的故事和曾國藩有關,也和安徽的一座小縣城祁門有關。徽州地區在明清兩朝是文化盛地,在科舉考試中成績斐然,祁門雖然人口不多,但一直以來進士、舉人連中不斷。可是到了乾隆年間,一位江西籍的縣令将縣城改建在山腳下,此後祁門縣一百多年沒考中一個舉人。

曾國藩駐軍祁門時,發現縣城的風水有問題,于是便想拆毀城牆,當地的士紳早覺得縣城的風水不好,隻是苦于官府不出面。在曾國藩的倡議下,祁門縣城又進行了一次大的改動。竣工後,曾國藩還寫了一首詩曰:“拆去西北城,歲歲出科名。東南留一節,富貴水不歇。”還真奇了,此後祁門在下一屆鄉試中(1864年)竟然考中三個舉人,科舉之路再次暢通。

一縣城百餘年未出過舉人,曾國藩在城牆上題了一首詩此後連連高中

人都有趨兇避吉、趨利避害的本性,在科技還不發達的清代,很多事情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于是便歸結為某種神秘的力量,風水便是其中之一。但是我們不能将風水完全定義為迷信,有時也有科學的合理性在裡面,或許這就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一種展現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