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文
若農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故民生在勤,勤則不匮,先知稼穑之艱,乃逸,故君子能勞則有繼。困學紀聞一則。
錢南園字畫一如其人,剛正不阿,頂天立地,是有清一代文人中,能夠率先遠離董、趙,大力提倡顔楷的重要書家。他的字,用筆周到,氣勢宏大;尤其是顔體作品,寫得墨飽神足,精氣充沛,結體光明磊落,筆法含蓄厚重,熟而能拙,拙而有味,似乎毫不費力,自然而然,盡得魯公神髓,遠望如真卿轉世,近觀則平原重生,使清代中期書風,為之一變。
此後中晚清的謝蘭生、湯金钊、翁同龢、趙古泥、清道人、華世奎,朱祖謀…等;民國以來的譚延闿、譚澤闿兄弟,及延闿之女譚淑,賈景德…等,都是通過錢南園,重新了解顔真卿,開創出博大厚重的書風。
此幅在極為難得珍貴的乾隆禦賜“明黃地淡彩描銀加繪五爪雲龍紋禦用粉蠟箋”上,以顔體楷書寫困學記聞一則。四十五字,頗具深意,與時下淺薄、孤陋、無聊、欠學式的單純抄書不同。
南園選抄此則,一在推廣勸勤、能勞、無逸之教化;一在表明立身處世之道與思想問學的立場,與時代哲學思潮的最新發展,息息相關,絕非抄書鬻字者能夠夢見。清代書家,從鄭谷口、金冬心、鄭闆橋到趙之謙…諸家,莫不如此,能夠自運,自己創作,也能“有意”抄書。當代隻知抄書的書家們,面對前賢,能無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