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一個被永載新中國史冊的日子,一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日子,中南海懷仁堂,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大授銜,氣壯山河。
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在戰争中立下赫赫戰功,聲振寰宇,平時卻駐紮在祖國各地的元帥和将軍,以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黨和國家上司人,難得有機會,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經過紅軍時期,抗日戰争時期,解放戰争時期,三十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湧現了無數的軍事名家和飽經戰火的威名戰将。
授銜,既不能完全“論資排輩”,也不可能都是“論功行賞”,任職、素質、能力、資曆、軍功,等等因素,都需要考慮周全,做到公道合理,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賀晉年
其中,開國少将賀晉年的授銜,頗具代表性。
從1928年就加入中國共産黨,建立陝北紅軍,一直到建國後出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兼參謀長,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将。在最初拟定的授銜方案中,隻是“大校”級别,後賀龍、彭德懷、朱德三位元帥提請,毛主席經過思量,才定為“少将”。
當時,解放軍軍中确實是人才濟濟,“将官”的評選要求一定是非常高,但,縱觀賀将軍的一生,也當得起此份榮譽。隻是也因為一些原因,他不能再上一步。
1955年授銜現場
如大多數開國将軍一樣,賀晉年将軍的出身,也是普通的農民家庭。
1910年,賀晉年出生于陝西省子長縣賀家灣。十四歲的時候,在考入瓦窯堡高小之後,就已經開始參加民主革命運動了。
1927年考入師範學校不久,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并參加了由中共上司的農民鬥争。并在次年,中共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加入中國共産黨。
此後,賀晉年,便在當時的形勢下,參與了陝西甘肅地區的革命鬥争工作。
馬克思主義
1933年,曾成立西北抗日救國義勇軍,并任大隊長。在反圍剿時率60人突圍失敗,被俘,曾被裝進麻袋關進黑屋,被五花大綁拴在馬尾上,後憑借頑強意志機智逃跑。
後來,賀晉年被任命為安定北區的區委書記。
此後,曆任陝北遊擊隊第一支隊政委,遊擊隊總指揮部參謀長,紅二十七軍第一團團長,紅十五軍團第八十一師師長,二十七軍軍長,最終與中央紅軍在陝北會師,參加了東征、西征等戰役。
晉升之快,也說明了賀晉年的出色的上司能力群組織能力。
陝北成功會師
1936年,一直在部隊就職的賀晉年,有機會到紅軍大學,開始了更加系統專業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毛澤東也會在紅軍大學講課,賀晉年抱着非常積極和努力的學習态度,完成了學習,也為以後的艱難的抗日戰争打下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
抗日戰争期間,賀晉年将軍任陝甘甯晉綏聯防軍警備三旅旅長兼三邊分區司令員,留在陝甘邊區上司戰鬥。
面對窮兇極惡的日軍,賀晉年積極響應了黨的“自力更生”的号召,一邊帶領部隊反擊日寇,一邊積極組織部隊開展大生産活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賀晉年也由此被評為邊區勞動英雄,毛主席曾親筆為他寫了“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獎狀。
在陝北,賀晉年與毛澤東就有了密切的接觸,并一直視毛澤東為榜樣。
毛澤東
1935年,西北軍委前敵總指揮部成立,劉志丹任總指揮,高崗為政委,賀晉年是紅一團團長,從這個時候開始,賀晉年與高崗在一起工作,兩人的感情,對他以後的命運,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解放戰争時,賀晉年将軍奉調,從陝甘甯地區趕赴東北,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的司令員,兵團副司令員兼軍長,成為林彪手下的一員猛将。
在東北,賀晉年剿滅了謝文東、李華堂等數十個悍匪,《林海雪原》就是以這段時間的剿匪經曆為藍本改編而成的,其中主角楊子榮就是軍區所屬的偵察排長,座山雕就是被抓住的匪首張樂山。
賀晉年先後參與了四平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而且南下江西,參加了湘贛戰役。可謂南征北戰,東征西讨,飽經戰火。
平津戰役
從紅軍到八路軍到人民解放軍,從陝西安定區到東北到湘贛地區。不論在任何地方,賀晉年都保持着共産黨人應有的信念,用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征戰四方之後,中國終于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迎來了新生。
新中國成立後,賀晉年先是出任兵團副司令員兼江西軍區副司令員,後經高崗提議,最終調回東北軍區,出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同時兼任職務衆多,為軍區衛戍部隊司令員、防空部隊司令員、裝甲兵部隊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
和賀晉年共過事,或者熟悉他的戰友都知道,賀晉年一直都秉持着堅定的共産主義信念,意志堅定,作戰有謀略,卻從不會居功自傲,一向淡泊名利。
在被敵人俘虜,綁在馬尾上的時候,他沒有動搖,借機逃出重圍,依舊帶領着紅軍戰士,英勇作戰。
在紅軍主力被蔣介石圍剿,全國形勢急轉直下的時候,他帶領陝北紅軍,頂住壓力,開辟和鞏固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等待中央紅軍的轉移;在作戰苦難的時候,也是賀晉年率兵擊退了偷襲紅軍總部的敵人,掩護了毛主席和彭德懷總司令以及總部機關的轉移。
他是邊區勞動英雄,也是剿匪英雄,他曾率領部隊在陝北河南的平原上作戰,也曾三渡牡丹江,在東北的林海雪原抗擊日寇和國名黨反動勢力。
他曾親手建立了我軍第一支騎兵縱隊,也曾主持了我國第一代坦克裝甲車輛的研制工作,為人民裝甲兵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更是為抗美援朝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蔣介石
他堅持原則,嫉惡如仇,作風正派,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正确上司。
多年來的累累戰功,讓他先後獲得了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還有北韓民主主義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
并入選了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并在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榮譽等身,賀晉年卻謙遜低調,平易近人,廉潔奉公。他年過七旬學習丹青,所畫的“将軍竹”,挺拔向上,堅韌不屈,便是他真實的寫照。
1950年6月,賀晉年調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當時高崗為東北局第一書記,東北軍區司令員。
1955年授銜的時候,賀晉年昔日的戰友,在紅27軍時的搭檔政委王平,定為“上将”,在48軍時的搭檔的政委陳仁麟,定銜“中将”,副軍長周仁傑,也是中将,而賀晉年隻是“少将”,和當時其麾下的師長、政委一樣的級别。
1955年9月,懷仁堂中接受授銜的革命先輩,都是戎馬一生,戰功赫赫,他們一起創造了共和國的奇迹。
十大元帥,彪炳史冊,衆望所歸,任職中央;十大大将,功勳卓著,聲名遠播,執掌總部要津;
五十五位上将戰績斐然,統領各兵團,為軍中龍首,拱衛祖國四方安甯;一百七十七位中将,軍中中堅力量,正年富力強,有經驗有智慧;八百零二位少将,軍中基礎,精悍英勇,軍中未來的希望。此外,還有校級授銜等等,全軍上下,共享着巨大的榮譽。
羅榮桓
隻是,給這些功勳将軍如何定軍銜,可是頗費腦汁的。由于每個等級的名額都是受到嚴格控制的, 擔任評定軍銜的總負責人羅榮桓,以及具體執行人徐立清等人,在評定過程中,當然是慎之又慎,對每個名額都是思慮再三。
而這個再三思慮,歸于賀晉年的定銜,是“大校”,是的,初次的方案中,擁有前述巨大戰功,當時的軍區第一副司令兼參謀長的賀晉年,隻被評為“大校”,不在将軍之列。
而在賀龍、彭德懷、朱德等後評的“元帥”心中,都覺得這個定銜太低,要求調高軍銜的時候。
後來,這件事兒傳到了毛澤東那裡,主席思考良久,連說了幾次:“低了,低了,最少也應該是少将。”于是,最終,賀晉年才定為“少将”軍銜。
的确,按照賀晉年當時的職位,他的手下很多都是少将,甚至還有中将,如果他還是一個大校,那在他那些下級面前,會有多難堪。調整為“少将”合情合理。
隻是,明明有累累戰功,做出突出貢獻,連幾位元帥和主席都覺得至少應該是少将的賀晉年,羅榮桓為什麼最開始,隻給他定為“大校”?這其中的思量,頗有深意。
其實,在革命初期,面對蔣介石反動派的瘋狂迫害,中國共産黨人在全國各地開展了武裝反抗的道路,其中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是中央蘇區的核心,也是國民黨重點“圍剿”的地區。
其他地區的中共上司的革命根據地雖然也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所承受的壓力,所做出的犧牲,所經曆的戰鬥,都不及核心地區。
作為核心地區的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不僅要面對殘酷的作戰任務,還要承擔保衛中央上司的重任。這些軍隊出身的将領,在授銜時,也理所應當地占有更多職位。全國鬥争形勢,以及各方面将領所面臨的客觀條件,是一個重要因素。
而且,因為全國各地各方面軍,需要都兼顧到,都需要有代表性将領授銜。陝北紅軍出身的軍隊,已經有代表性的徐海東,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賀晉年的評定,在客觀條件下,也自然而然地後落。
大将徐海東
軍銜的考量,不會隻單獨依據某個人出發的。
不過,有數位老帥和主席的親自關懷,也是對賀晉年的一種絕對的肯定。而且,雖是“少将”,但是賀晉年在軍中的職位并不比很多“中将”低,而且他也一種享受“中将”級别的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之後,賀晉年将軍的兒子賀毅,雖在抗戰結束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但是因其功績,在1989年被授予少将警銜。“父子雙将”,也成為一段佳話。
賀晉年将軍雕像
2003年,賀晉年将軍,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九十三歲。
黨和國家是按照上将的待遇來為其舉行葬禮的,甚至在他的訃告中也沒有提他是少将。追悼會上,黨和國家上司人都有出席,極盡哀榮。
不管定銜如何,如賀晉年将軍等革命先烈,都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
他們給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我們永遠追随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