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下的物聯網是下一個生活圈

據統計,全球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普及率超過40%,使用者超30億,移動網際網路依然成為目前的時代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回顧過去的一年,随着移動互聯技術和智能終端的發展,移動支付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面對移動支付的興起與密碼安全問題之間日益尖銳的沖突,生物識别支付成為繼密碼之後的獨特形式,也是所能觸及到人的标簽。

人工智能下的物聯網是下一個生活圈

生物識别技術是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相、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迹、聲音、步态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其認證的核心是“生物特征”鑒定,這個特征的唯一性被很多應用場景所認可。這個“特征”再擴大來講,仍然是物的特點,再擴大一下可提升到“空間”的特征。

可能這個時候有人疑問,生物特征如何和“物特征”或更甚的“空間特征”來等同呢?其實,這個時候我們說的是數字身份或身份認證不再局限于一個因數,多元或3d的“物”等任何有效的互聯和空間環境特點都将成為身份和身份場景,最先能感覺的或體驗到類似的如“請确認是否是您本人付款”類似的提醒,其實就是互聯後環境地點場景購買行為等多重應用。

互聯發展到需要生物特征為身份載體,再發展到物和空間的互通互認,是我們對未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提出了新的發展,也是一個更高的要求上的起點,同時引發的還有安全邊界與互動的數字身份!可以很肯定的展望未來必然是智能的實體時代!

我們簡單來回顧一下往年發展迹象:

1、全智能時代的開啟,智能手機不在是唯一獨有智能,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家居,車聯網等等智能硬體不斷疊代更新和功能更新。

2、網際網路線上的教育、餐飲、購物、出行、以及網際網路醫療等等全面啟動,動态的資料在雲平台上的整合,會更加有效的定位使用者,提升使用者的感覺和便利。

3、身邊的事物和環境發生的四個環節:人與人、人與智能終端、智能終端與智能終端、人與服務的互動。

在未來一年中,生物識别技術的身份認證模式将快速發展,并從關注技術向提供更好使用者體驗的改變。2015年,生物識别技術變得更加現代化,并持續融入到日常應用中,即讓身份識别變得更容易,消除pin碼和密碼所帶來的不便和安全風險。根據這一發展趨勢,龍脈科技在産品形态上也會更加多樣化,如将藍牙技術、nfc物聯網标簽技術、生物特征識别技術等與傳統usbkey産品相結合,增加身份驗證和安全性。

同時,我們相信,物聯網的普及應用将推動藍牙,nfc等新一代安全身份管理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通過将這些新興的技術與傳統usbkey身份認證産品相結合,來确定使用者獨特不可被盜用的身份,進而可以在任何移動終端或傳統pc來友善的驗證,進而為使用者提供物聯網時代的驗證和安全保障。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