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顯才華,好運隐天資。
生活也是公正的,你從她那采撷到絢麗花朵,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的。
導讀:如何面對生活的苦難?你有什麼建議嗎?
人生的道路曲折且漫長,充滿着形形色色的成功與失敗。
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寒梅撲鼻香。”
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我們不應一味地消極忍耐或逃避,而應直面慘淡的人生。
同時積極尋求克服和戰勝苦難的方式方法,用樂觀的心态撫平傷痕,将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水到絕處是風景,人到絕處是重生。
苦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然規律的表現,早在一千多年前,詩人蘇轼就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經曆是成長的階梯,每個台階都代表着不同的經曆,可能是喜悅的、悲傷的、痛苦的,又或者是心酸無奈的,但每個人都必須踏上自己的階梯,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當生活一帆風順毫無波折時,我們會習以為常,難以察覺命運之神對自己的眷顧,而一旦生活陷入了重重危機,我們被迫面對各種焦頭爛額的問題,就會開始指責命運的不公。
曆經的人生是苦難的還是順遂平和的,都隻是機率問題,盡管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偏愛獲得和順心如意,痛恨失去和煩惱。
但卻不得不接受命運安排的苦難,就像接受一場不期而遇的大雨,接受天空的霎然晦暗,接受冰冷透濕的衣服和被雨水洗去的妝容……
現實世界變化莫測,評判某一次苦難是否有價值毫無意義,也許你的一生飽經苦難。
但是你沒有逃避和頹廢,沒有喪失年輕的心和熱情的靈魂,比任何人都更能在逆境中生存,可即便如此你還是無法預言未來、規避苦難,應付未來無窮無盡的變數和考驗。
是以正視生活中的磨難與挫折,把苦難看作是對自己人生曆練的挑戰,這才是苦難本身最好的诠釋。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命運從來不會偏袒任何人,挫折和苦難會向每個人降臨,隻是每個人遇到的苦難形式不同而已。
面對苦難的心态能将人們分為兩派,一部分人成功克服了考驗,活得精彩又出衆,而另一部分人終其一生也隻能碌碌無為。
這其中的緣由就在于前者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挑戰,重壓之下選擇堅韌不拔;後者卻隻會對自己的人生大倒苦水,把上天降臨的磨難當作攔路虎,一味地抱怨、感歎命運的不公。我們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苦難會在某個時候不期而至。
我的人生經曆了不少坎坷,主要來自于生活和工作兩個方面,在巨大的挑戰面前,我會在調整計劃的同時認真分析原因。
用最強大的内心迎接一切未知,也正是這些考驗賦予我更加全面的思想沉澱和經驗積累,進一步促進了工作事業的平穩發展。
誠然,苦難是人生的另一場機遇,但我們不能一味地強調苦難,因為努力的意義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地生活而不是為了苦難,生活本身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等待我們發現和探索。
做一個堅強樂觀的人,我們就能在苦難背後發現不一樣的感動和驚喜,比如伯樂傳道授業的恩情、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朋友坦誠真心的情誼、夫妻患難與共的真情等等。
當我們轉變看待問題的視角,用強大的内驅力充實自己的内心,我們就不會再犯相同或近似的錯誤,有效避免可能發生的苦難。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
“人生苦難重重”是一道真命題,我們隻有從内心接受了這個事實,才能将自己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實作人生的超越。
如果每個人的生活都如兩點一線般順利,日子就會像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因為隻有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才能組成鮮活明豔的生活。
在作家魯迅筆下,祥林嫂是當時特殊曆史時期的典型人物,當命運的苦難一次又一次地向她降臨。
祥林嫂選擇做一個四處講述自己慘痛生活的人,選擇用消極抱怨的心态來面對苦難,是以她的講述也隻為她赢得了部分人的同情,卻無法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最終以悲劇式的結局為自己的人生畫下句号。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是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如今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從天而降的苦難時的消極不作為也十分恰當。
在生命的漫長旅程中,任何人都無法定奪命運下一秒會向誰降臨苦難,我們唯一能決定的是自己面對苦難的心态。
如果我們用積極樂觀的心态去應對,正面直視看似不公的待遇,坦然接受并将其轉換為前進的動力,成為生命詩篇中美麗的章節,那麼世界就會還以精彩的人生。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的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财富。
文/老夏分析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