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領域,曾經互不相連的裝置開始依靠無線網絡互相連接配接在了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資料或者依靠它們使系統變得更加自動化。很明顯,以現在的發展速度物聯網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萬億美元級别的行業,根據麥肯錫和思科公司的預計,到2025年,物聯網行業的規模将擴大到11到19萬億美元。
而汽車行業是對物聯網來說最重要的行業之一,車聯網、自動駕駛系統、人工智能、雲計算,還有一大堆新技術都将給汽車制造商們帶來巨大的變化,而物聯網同所有這些技術都有關聯。
據分析機構gartner預計,到2020年,将有将近2億五千萬車輛會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而普華永道則預測時年的車聯網市場的規模将達到1490億美元。這都是些龐大到可怕的數字,但它們很有可能真的會實作。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技術和功能上物聯網将會很快給汽車廠商們帶來哪些變化。
它能讓“智能汽車”變得真正智能
大部分汽車制造商就算不直接進入,也會多多少少涉及一些半自動駕駛(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領域。在傳感器、車載電腦、攝像頭和lidar(使用雷射來進行測距的雷達)方面的進步正允許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成為這個領域的主導力量。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是市面上最先進的輔助駕駛技術之一,它可以讓特斯拉的汽車實作自動加速、減速、換線、并入車流和超車等功能。而且特斯拉最近還給旗下的model s增加了一個“召喚”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讓model s自動實作出入停車場、車庫等位置而不需要車主來駕駛。
圖檔來源,tesla/fool.com
但是物聯網通過結合車載自動駕駛系統和強大的雲計算功能能做得比這更好。晶片制造商nvidia最近釋出了他們的dgx-1超級計算機,其計算能力大概與250台x86伺服器相當。nvidia稱當這台電腦與他們的px2車載智能控制系統配合起來,将能以現在的系統無法做到的方式将深度學習ai(比一般的ai的學習速度和适應能力都更強)應用到汽車中。
如果你覺得特斯拉的技術已經很牛逼了,那麼再等上個十年的樣子,當汽車真的同雲端的超級計算機緊密相連,你就會發現汽車已經不僅僅是連上了4g好讓我們在去某個地方的時候能看個視訊什麼的了——那時的汽車會比我們現在能做出的最激進的想象還要智能。
它會讓汽車制造商變身為科技公司
現在自動駕駛市場的進步已經讓一些汽車制造商變成實際上的科技公司了,物聯網會更進一步的擴大這種趨勢。
近期一份來自德勒大學出版社的報告稱:“汽車制造商很害怕他們會被軟體供應商搶走對消費者的控制權,汽車相對于其上運作的軟體相比反而會變成次要的東西。”
圖檔來源,bmw/fool.com
他們的擔心絕不是空穴來風。傳聞蘋果一直在準備制造他們自己的汽車,項目代号“泰坦”,而正在尋找汽車廠商來合作制造。據說蘋果曾與戴姆勒和寶馬進行造車事宜的協商,但最終沒能談成,因為蘋果想要對使用者資料擁有完全的控制權。
随着智能作業系統變成汽車内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想想android和carplay),汽車廠商還會失去更多的控制力。谷歌已經制造出了他們無人駕駛汽車的原型車,這個項目看起來完全繞過了同傳統汽車廠商的競争。
是以現在汽車廠商要做的已經不是和科技公司競争那麼簡單了,他們現在需要用和科技公司一樣的手段來保護自己對自己生産出來的車輛的控制力,也就是把自己也變成一個科技公司。
菲亞特克萊斯勒在去年付出了很大的教訓才明白這個道理,因為它的cherokee吉普存在一個能使黑客奪取車輛控制權的軟體漏洞,菲亞特不得不召回了140萬輛cherokee來将漏洞逐一修複。當時示範這個漏洞的黑客展示了他們可以遠端控制車輛的引擎(将其随意啟動和停止),加速和刹車,并且控制立體聲音箱和其他電子裝置。
幸運的是,發現這個漏洞的黑客隻是安全領域的研究者而不是壞人,但克萊斯勒還是不得不釋出了給車主使用的通過usb驅動器來修複這個bug的更新檔。這笨重累贅又浪費的方式讓汽車制造商們更能下定決心在軟體ota更新上投入更大的精力,而這樣的ota方案在以後進行軟體更新時既能節省廠商的時間又能節省大筆資金。市場調研機構abi的一項研究估計現在的車輛召回事件中的問題其實有1/3是可以通過ota更新的方式解決的,以去年的狀況來說,也就是至少可以節約60億美元。思邁汽車咨詢公司預計ota可節約的汽車制造商的資金數量在2022年可以達到350億美元。
想想你收到過的那些給你智能手機、平闆電腦和pc的作業系統和app的更新檔。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車上運作的軟體它們的上面一樣多,而且它們将會承擔起将你從a點平安送到b點的重任。你會不會希望這些軟體的更新也跟你手機的更新一樣友善?
這就是汽車制造商們會面臨的将來了,它們必須通過種種先進的、人性化的技術手段來使自己的汽車在“傳統科技廠商”(其實這個詞看起來好奇怪)的攻勢面前仍然維持住競争優勢。不過到目前為止,隻有特斯拉真正開始了向這個方向的探索和努力。拿之前提到的ota來說,特斯拉在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他們已經可以安全、友善的通過ota方式對其車輛進行更新。
它能為汽車廠商開拓新的收入源
就像上面說的,在4年内,聯網汽車的數量預計就将達到2.5億輛,而這可能為汽車制造商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比如特斯拉的自動泊車功能。現在。model s的車主可以在他們購買車輛的時候花2500美元添加這個功能,或者在購買後以3000美元的價格來添加這個功能。ota系統可以讓車主即使已經購車很久之後也能通過ota更新來很容易的添加上這個功能。
現在美國普通消費者購買車輛的平均花費是33000美元,買來後大概會使用6.5年。經銷商們可以通過維修汽車來賺一些錢。但是他們的車沒法進行功能上的更新。
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了。汽車同網際網路的關系越密切,它們就越容易擁有可以付費更新的新功能。這可以鼓勵消費者以一種他們之前沒有過的新方法來改變來在他們的車上消費更多的錢。
而随着車輛的自動化程度變得越來越高,摩根史坦利投資公司也認為汽車廠商可以在消費者身上找到越來越多的盈利點。
“随着車輛開始擁有自動駕駛的能力,以往用來駕車的時間可以騰出來用來做别的事,如果你能在這其中找到一種内容變現的方式,可能會給你一些潛在的獲得收入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來說這簡直是内容提供商夢寐以求的事情。現在除了空中旅行外,還有另一種交通方式可以讓消費者由于實體限制而不得不在同一個地方看完你提供的東西了。
圖檔來源,mercedes-benz/fool.com
那份報告是這麼說的:“把内容賣給呆在汽車中(暫時沒有别的事情可做)的消費者是一個可能的新收入來源。”
那麼這個來源到底有多大呢?navigant research認為到2023年,汽車制造商們每年大概可以從可選服務項目中獲得大概217億美元的收入。
并不是所有額外收入都會由車内娛樂和ota功能更新來獲得,不過這個預測也可以顯示出物聯網在汽車領域中不斷增加的潛力。
未來的細節難料,但方向已定
很自然,我們無法完全預料到物聯網會給汽車行業帶來哪些改變,但是物聯網現在已經對汽車廠商的産品設計和未來規劃産生了影響。随着智能化的汽車越來越多,消費者對汽車應用的要求的越來越高,這種影響隻會變得更深刻。
盡管目前對于物聯網的應用還隻有特斯拉在積極推進,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其他車廠很快就會跟上,因為在這件事上他們其實沒有什麼選擇。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