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作者:長風三月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于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嗨~

由于東西方的文化不同,表達方式也是大相徑庭。

這一點在影視作品中也不例外。

尤其是恐怖題材電影,地域特色十分明顯。

早些年的歐美恐怖片注重視覺上的沖擊,血腥暴力。

近些年的歐美恐怖片經曆了轉型,開始将東西方的元素相融合。

比如說華裔導演溫子仁執導的《潛伏》系列、《招魂》系列等等。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招魂2》

以日本、南韓、泰國為代表的亞洲恐怖片善于營造氣氛,恐怖形象的塑造也堪稱一絕。

比如非常經典的《午夜兇鈴》和《咒怨》系列。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咒怨》

國産恐怖片由于規則的限制,往往利用《走近科學》般的結尾強行圓場。

這也使得近些年來的國産恐怖片始終遭人诟病。

其實曾經的國産恐怖片也經曆過一段輝煌時代。

尤其是早些年中國香港的恐怖片,誕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就像《山村老屍》、《office有鬼》、《咒樂園》等等。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山村老屍》

而今天小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同樣是香港恐怖片的經典之作。

那就是由彭氏兄弟執導的《見鬼》。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見鬼》

《見鬼》上映于2002年,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廣泛關注。

該片幾乎橫掃當年港台地區的各大電影獎項,也是香港女藝人李心潔的成名作。

李心潔曾憑借這部電影一舉拿下第3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和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

被影迷們譽為新一代“鬼後”。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李心潔

這部《見鬼》也号稱是香港恐怖片的巅峰之作、彭氏兄弟最優秀的作品。

國内豆瓣給出了7.2分的評分,好于86%的恐怖片。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故事的主人公小汶自幼失明。

幸好她天性樂觀,又有家人悉心照顧,是以從小到大還算過得開心。

但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這個世界,一直是小汶和家人最大的願望。

終于有一天,她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逐漸能夠看到周圍的事物。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可重見光明也為小汶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因為她發現,自己見到的世界和别人有所不同。

除了别人能看見的東西,還有别人看不見的東西。

比如鬼魂。

當小汶向身邊的人叙述這一切的時候,卻得不到信任。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更加恐怖的是她在鏡子裡看到的竟不是自己,而是另一個女人。

她開始變得有些歇斯底裡,甚至希望自己能和以前一樣,看不到任何東西。

仔細思量之下,小汶認定這一切都和自己移植的角膜有關。

于是小汶決定追查角膜的來源,尋找自己能夠見鬼的原因。

在心理醫生華醫生的陪同下,兩人追蹤到泰國。

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網易娛樂曾這樣評價這部電影:《見鬼》不是一部單純意義上的恐怖片。

不得不說,的确如此。

在小嗨看來,它的核心之處實際上隻有兩個字——無知。

為什麼這樣說呢?且往下看。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在此之前,小嗨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人體擷取外界資訊量最多的是哪一個感官?

我想大多數小夥伴都會脫口而出——眼睛。

沒錯,根據美國哈佛商學院有關研究人員的分析資料表明,我們擷取到的外界資訊有83%都是來源于視覺。

或者說,我們在判斷一個事物是否存在的時候,主要的媒介就是眼睛。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這一點在《見鬼》裡展現出了極大的反差。

因為主人公小汶是一個盲人。

對于一個失明者來說,擷取外界資訊隻能依靠其餘17%的感官。

就算所謂的“鬼魂”站在面前,也不會懼怕。

因為根本看不到。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由此可見,人類的恐懼來源于什麼?

來源于無知。

在面對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事物時,我們的内心總會産生極大的不安和恐懼感。

就像小汶一樣。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重見光明前的小汶,有太多東西沒有見過。

當複明以後,83%的資訊量撲面而來,讓人不知所措。

她無法判斷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假的,自己到底應該相信什麼。

這樣的恐懼不言而喻。

是以小汶才會選擇逃避,甚至重新戴上墨鏡,僞裝成盲人,想讓自己繼續生活在黑暗裡。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而最後真相揭曉。

原來小汶移植的角膜,來源于一個泰國女孩——趙慧玲。

她生前擁有非常特殊的能力,能夠預知别人的未來,比如死亡日期。

正因如此,她從小就被村子裡的人視為災星、禍水。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一次,她預見一場大火将會摧毀自己所在的村莊,可是人們都不相信她的話。

結果大火真的來臨,悲痛之下的趙慧玲選擇自殺。

人們為什麼不相信趙慧玲的預言?

因為無知。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當我們沒有親眼看到真相的時候,總會覺得别人的話是無稽之談。

小汶和别人傾訴自己的遭遇,得不到任何信任。

趙慧玲向村民坦露自己的預言,同樣如此。

因為那些人沒有親眼看見,就和當初失明的小汶一樣。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我們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但耳聽真的為虛,眼見真的為實嗎?

事實證明,不一定。

太過相信自己的眼睛,本身就是無知的一種表現。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然而這并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這種無知,很難拯救。

當别人說出的話真的成為事實的時候,人們還會将其視為災星和異類,然後繼續選擇無知。

就像片中那些村民一樣。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而小汶後來的遭遇也再一次印證了這一點。

正當她要回國之時,她也預見了一場災難。

她原本能夠阻止這一切的發生,隻是沒有人相信她的話而已。

就和當初的趙慧玲一樣。

李心潔的《見鬼》,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影片的最後,小汶在意外事故中傷及到了眼睛,再次失明。

其實她是幸運的,因為她終于不用再面對無知帶來的恐懼。

如果耳聽不一定為虛,眼見不一定為實,那麼就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眼睛。

客觀地去對待每一件事,才是拯救無知最好的辦法。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鑒,請務必辨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