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廠商掘金智能家居市場 三大路徑殊途同歸

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音箱、智能電視……伴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提升以及市場的擴大,一些智能裝置逐漸進入人們的家居生活中,在便利之外,也帶來了一絲樂趣。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此前釋出的《中國智能家居裝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政策規劃報告》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605.7億元,同比增長率50.15%。預計未來幾年内智能家居将迎來爆發,到2018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将達1396億元。另外,來自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的最新報告預計,到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的整體規模将由目前的100億美元增長至500億美元,并有望在2030年激增至4000億美元。

不管是中國本土還是全球市場,亦或是當下還是未來,智能家居市場的增長空間大已經是一個闆上釘釘的事實。在市場的誘惑下,科技公司、傳統家電制造商紛紛“下海”。至于如何進入智能家居,可以歸納為三個方向:

廠商掘金智能家居市場 三大路徑殊途同歸

  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

相比于傳統家電制造商,個人/家用機器人是多數科技創業公司更願意涉足的領域。據ifr預計,2016-2019年全球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将迎來井噴期,累計銷量将達到4200萬台,累計銷售額約為223億美元。

借助于語音識别、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在人機互動上,目前的個人/家用機器人在了解能力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已經基本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不過,這并不代表着結束。

目前在用途上,除了交流互動之外,為了提升競争力、适應之後的市場發展,多數個人/家用機器人正在面臨轉型,力圖從一個僅僅隻有陪護責任的“機器人夥伴”過渡為一個全能型的“機器人管家”,成為一個家庭中的智能家居控制中樞。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上,部分服務機器人廠商正在試圖建立一個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圈,而這種想法與一些傳統家電制造商的想法不謀而合。

廠商掘金智能家居市場 三大路徑殊途同歸

  智能家電

在家居環境中,家電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物件兒,這也就為傳統家電制造商轉戰智能家電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環境。在awe會場,于美的、格力、海信等各大傳統家電制造商的展台上,鎂客君看見的智能家電已然占據半壁江山,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等比比皆是。

坐擁豐厚的研發資金,兼之背靠着完整的家電産業鍊以及成熟的市場占有份額,相比于科技公司,傳統家電制造商有着先天優勢。上文也提及到,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上,傳統家電制造商也打着建立智能家居生态圈的主意,這些從現場各廠家布置的智能家居體驗間即可獲悉。

以海信為例,其在awe現場布置了一個“語音體驗區”,裡面挂有一台娛樂、控制兼備的海信電視機,通過遙控器直接操控,或是對着遙控器說話即可對家電進行控制,看上去是着實友善得很。與此同時,遠端手機操控也是一個方法。當然,缺陷也是存在的,那就是所有的操控都得在電視開啟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廠商掘金智能家居市場 三大路徑殊途同歸

物聯網雲平台等基礎建設

如同無人機一般,雖然現在技術和市場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但續航問題永遠是一個诟病,以此類推,在智能家居,基礎建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方,進而也給提供解決方案的廠家們一個進入智能家居的機遇。

在智能家居,人機互動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語音識别技術讓智能家居産品了解使用者的指令,計算機視覺讓智能家居産品看懂使用者表情和肢體動作中深藏的含義,可以說,如果不具備人機互動,那麼所謂的“智能家居”就隻是一個擺設。

此外,僅僅有人機互動顯然是不夠的,“智能”和“互聯”的屬性讓“資料”的重要性日漸凸顯,物聯網雲平台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存在。通過物聯網雲平台,所有的智能家居産品将實作資料的收集和共享,進而進行使用者個性化服務的定制。不過,“如何分辨有效的資料”、“如何提高資料的實用性”也是當下物聯網雲平台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廠商掘金智能家居市場 三大路徑殊途同歸

目前,智能家居市場正處在一種蒸蒸日上的狀态,也引得越來越多的玩家紛紛跳進這場旋渦。不管是機器人、智能家電還是基礎建設,随着時間的推移,每個細分領域的競争将會越來越緊張。

不過,在市場快速發展、競争愈加激烈的背後,我們更多的也看到了智能家居前進方向的偏移。當下,語音+視覺的人機互動和操控方式的轉移成為了智能家居産品的一個縮影,其中,“智能”的身影越來越模糊,最終呈現的成品似乎隻是人機互動與網際網路的一個結合體。按照使用者的理想,這并不足夠被稱為“智能家居”,因而,如何提高“智能程度”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