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外交是與其曆史傳統、國内外的政治生活密不可分的。但歸根結底是由其國家利益決定的,是其内政在國際關系上的延伸。每個國家的外交及對外關系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都有其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雖為戰勝國,但實力已經逐漸衰弱,英國無疑已變成了一個“中等強國”。
二戰結束後,英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活動領域相比于十九世紀來說大為縮小。但是,其外交政策仍有獨特的地方,英美“特殊關系”就是英國在戰後外交上的重要一環。英美“特殊關系”這是英國“三環外交”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中“三環外交”是指英國為了恢複其實力而提出來的外交原則,包括與英國在與美國、 英聯邦 和聯合起來的歐洲這三個環節中的特殊聯系,而英國則充當這三環的中間人,以維護自己的大國地位。

英美特殊關系是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兩國為了共同對付法西斯勢力而結成的同盟關系,到戰後逐漸正式演化成英美兩國之間的“特殊關系”。從戰後英美之間的交往的大趨勢來看,“特殊”二字可釋為“親密、合作、交流、互鑒”等意思。
1946年3月,丘吉爾在美國總統杜魯門的陪同之下,主要針對蘇聯社會主義的滲透,在美國小城富爾頓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鐵幕演說,正式提出了“英美特殊關系”這一概念。雖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後以協約國一方加入戰争,并與英國結成戰時同盟,但受到兩國傳統孤立外交政策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同盟并不穩固。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雖為戰勝國,但是其代價是實力下降,英國的金融和海軍都嚴重受損,一戰後的英國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雄風,從一戰後英國由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轉而成為債務國,欠美國40餘億美元;戰争結束後的第二年英國便出現了第一次經濟危機可見一斑。相反,美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富有、最強盛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有欠他的債。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英法等國綏靖政策的不作為下,德國法西斯率先發動大戰,為共同抵禦法西斯勢力的侵略,英美兩國再次走向聯合。戰後英國雖也是一個戰勝國,但依舊是一個被嚴重削弱的帝國。随着戰後美蘇崛起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兩極世界格局最終取代了以往英國主導下的多級國際體系。
面對蘇聯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陷入各種危機之中的英國出于生存考慮不得以将霸權禅讓給美國。”英國逐漸跟随美國,目的是企圖利用美國的實力來恢複英國在歐洲世界的主導地位,和維持英國的大國地位。
總的來說英國在英美特殊關系中處于跟在美國的身後,可以用“狐假虎威”這一詞語來描述,這一狀态的形成是由兩國的力量懸殊決定的。戰後美國與蘇聯是世界上的兩大超級大國,而蘇聯無疑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與英國的資本主義傳統是不相容的,是以英國隻有借助美國強大的實力來維持其在歐洲的話語權是,充當歐洲與美國,甚至美國與蘇聯的中間人。
那麼英美之間形成“特殊關系”的原因有哪些,“特殊”又是表現在什麼地方?請關注下一篇文章。
感謝關注,感謝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