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倆好”的英美特殊關系(二)

(一):特殊的表現

1945年7月,英國進行議會選舉,丘吉爾及其保守黨在選舉中失敗,丘吉爾被迫下野。工黨上台組閣,工黨領袖克萊門德.艾德禮擔任首相 即艾德禮工黨政府,貝文任英國外交部長。1946年8月,已經下野的丘吉爾在美國總統杜魯門的陪同之下在美國密蘇裡州的富爾頓發表了名為“和平砥柱”的演說,他提出英語國家聯合起來“即以英聯邦和帝國為一方和以美利堅合衆國為另一方建立特殊關系”。

“哥倆好”的英美特殊關系(二)

丘吉爾這時雖然已經下野,并不能代表英國政府,但是由于他是在美國總統的陪同下,以犀利、具有煽動性的語言來進行這一演說的,并且還首次提出了“鐵幕”這一概念,是以受到當時世人的關注。英國工黨艾德禮政府處于英國利益出發,并不排斥與美國結成“特殊關系”。

經濟上,積極推動馬歇爾計劃的實行。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發表了關于由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設想。“他提出美國援助歐洲的方式是進行長期和有效的安排,提供根治疾病的藥品,同時應該由歐洲人首先提出倡議,将大部分歐洲國家聯合成一個整體,提出通盤的複興方案,請求美國提供援助”此設想一經提出便得到英國政府的積極支援。

“哥倆好”的英美特殊關系(二)

6月貝文便飛往法國同法國外長皮杜爾商量歐洲經濟複興計劃的事宜,後又邀請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參加在巴黎舉行會晤,在美國的支援下英法兩國提出統一經濟計劃和各國資源等原則,最終蘇聯一方認為該原則侵犯了國家主權而退出複興計劃。7月16個歐洲國家在巴黎召開國際經濟會議制定了歐洲經濟複興的聯合計劃,向美國提出援助申請。次年4月歐洲經濟複興計劃正式出爐。

“哥倆好”的英美特殊關系(二)

英國在馬歇爾計劃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美國在經濟複興計劃中排斥蘇聯的代言人,也是西歐國家聯合起來的推動者,更是馬歇爾計劃的具體實施者。1948年 7月 ,英美兩國簽訂了關于在英國實施馬歇爾計劃的《英美經濟合作協定 》。該協定規定 ,英國從 1948 - 1952年可獲得美國 26188億美元的援助 ,其中有23151億美元為物資供應 , 3137億美元為貸款。英國也由此成為了馬歇爾計劃受援國中接受份額最大的國家。不過 ,“馬歇爾計劃在強化美英經濟關系的同時也加重了英國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

“哥倆好”的英美特殊關系(二)

軍事上,促成北大西洋公約的建立。為了加強歐洲防務以對付蘇聯,1948年3月年在美國的支援下英國開始與法、比、荷、盧等國交涉談判,并于17日五國外長在布魯塞爾簽訂為期50年的《布魯塞爾條約》規定倘若締約一國在歐洲遭到武裝攻擊,締約國應提供一切軍事和其它援助。布魯塞爾條約的實質是英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等國以軍事聯盟為基礎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合作的條約。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中發表演說,對《布魯塞爾條約》的内容大加贊賞。美國對布魯塞爾條約組織持支援的态度,但是對于控制西歐、,對付蘇聯還是遠遠不夠的。英國由于國家實力的下降,對西歐的“統治”越來越不力不從心,西歐的安全保障越來越離不開美國。是以,英國希望在其組織中能得到美國的支援。

“哥倆好”的英美特殊關系(二)

1949年4月,美國與英國、盧森堡等等布魯塞爾條約組織成員以及丹麥、挪威、葡萄牙、意大利、冰島等12個國家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條約規定了:“無論何時任何一個締約國,認為締約國中任何一個領土之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遭受威脅,各締約國應共同協商”等相關防禦規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為控制西歐對抗蘇聯的産物,也是其全球戰略的産物。“這一過程同時表明, 英國既支援了美國促進西歐軍事聯合、加強遏制蘇聯的政策, 也幫助美國實作了在軍事上控制西歐的打算”北約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國為首的大西洋聯盟體系的形成,而英國無疑是大西洋體系的重要推動者和成員。

“哥倆好”的英美特殊關系(二)

英國“三環外交”思想的提出:三環外交是英國基于戰後國内和國外的形勢提出來的戰後基本外交原則。1948年丘吉爾指出“: 在自由和民主國家中存在着三個大環 :英帝國、英語世界和聯合起來的歐洲。而英美特殊關系是三環中重要的一環,既要聯合美國控制西歐,又要對付蘇聯。

以英美特殊關系為基礎的三環外交對外原則,确實使英國在歐洲保持了一定的權力和威望。但是,國際關系往往是複雜多變的。英國自認為處于歐洲之中心與美國的世界霸權相抵觸,但是英國卻沒敢足夠的實力來使自己真正控制西歐,導緻其外交的範圍和回旋餘地越來越小,越來越依賴于美國的強大勢力,美國也借英國之手來達到控制西歐的目的,進而實作其世界霸權。英國将英美特殊關系置于三環的重要位置,足以說明英國在對外關系中對美國的“特殊對待”。

那麼,英美兩國之間真的如此親密無間嗎?當然不是.......歡迎關注下一篇文章。

感謝關注,感謝提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