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十多歲開始寫作,她憑《八部半》獲得優秀青年文學獎

作者:羊城派

文/羊城派記者 何晶

10月25日下午,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在北京揭曉,作家黃昱甯獲獎,作品為2018年出版的《八部半》。本屆評選由著名學者戴錦華、黃子平,導演賈樟柯,作家路内、張大春五位共同選出。

張大春代表評審委員會頒發獎項,頒獎詞為:“黃昱甯展現了很豐厚的文學修養,以洞澈的世情與人情觀察,使短篇小說的形式深度生動展現。不同類型作品于焉也示範了作者打通西方現代小說傳統與中文寫作的卓越能力。”

四十多歲開始寫作,她憑《八部半》獲得優秀青年文學獎

梁文道則代表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為黃昱甯送上了由著名設計師陸智昌設計的文學獎獎杯。文學獎委員會還将授予黃昱甯三十萬元人民币的獎勵金,以及寶珀villeret經典系列腕表一枚。

黃昱甯現場表示:“感謝評委們把這個青年文學獎頒給我這個四十多歲才開始寫作的中年婦女,說實話,之前我自己也不知道能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小說創作中,但我想今天應該有答案了,我接下來的創作道路會走得更加堅定一點。”

“關于文學在今天究竟意味着什麼,每個人有自己的答案。也許文學是為生命發聲,或者是對時代的記錄,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超越一個時代,能夠超越生命。希望文學獎能夠十屆、二十屆辦下去,到時我們才能看到這個獎項對中國文學的意義,我們一起期待那一天,并且要為那一天的到來而不懈努力。”理想國總經理劉瑞琳說。

黃昱甯:我從沒想過做中國的阿特伍德

黃昱甯的本職身份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翻譯有多部作品。近些年,她開始嘗試文學創作。2018年,黃昱甯的小說集《八部半》出版,和著名導演費裡尼的電影同名。該小說集共收錄了8個中短篇,以及一篇帶有虛構色彩的非虛構長文。

四十多歲開始寫作,她憑《八部半》獲得優秀青年文學獎

黃昱甯說,她從小就有虛構的創作沖動,但真正釋放這樣的沖動,一直到40歲以後才完成。雖然是“文壇新手”,但她的作品一出來,就獲得了廣泛好評。對西方現當代文學如數家珍的她,毫不吝啬地在小說處女作裡進行複雜精巧的叙事實驗。

多年的翻譯、評論和出版工作,這些經驗給黃昱甯的小說創作打下基礎,“這些都是打基礎的準備工作,但也是一種很難逾越的障礙。因為我的工作需要跟很多文學大師神交,翻譯麥克尤恩等等作家的作品,你很容易産生自我否定,很難繼續,會不停拷問自己。我克服這道障礙花了很多年,但克制表達欲也是産生張力的過程,一定是反映我的文字裡的。”

小說集《八部半》有一個核心主題——媒介。手機、微信、雜志、電視等現代或前現代媒介都構成叙事載體,串聯起現代都市社會裡的蜚短流長、社會新聞,又或是“黑鏡”式的科幻寓言。

做了十多年文學批評的黃昱甯說,她寫的是基于網際網路等媒介發展起來的新型人際關系,以及欲望結構、欺騙和自我欺騙、角色與角色錯位,試圖追問小說在未來的命運。

批評家李敬澤說,黃昱甯的寫作“太國際範兒”了,作為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上海土著,她的小說并沒有鮮明的地域色彩。

黃昱甯形容自己創作小說有點像“異裝癖”,喜歡寫和自己的生活環境有很大差别的人物。與此同時,評委黃子平老師指出,黃昱甯的寫作是一種非常純淨的漢語寫作,“居然沒有翻譯腔,這是非常難得的”。

黃子平高度評價了《八部半》的原創性,以及作者對“媒介”這一重要時代主題的關切:“黃昱甯寫了不同的八篇小說,幾乎每一部都是作為獨立的短篇小說來經營的,這篇關心的事跟前邊那篇不太一樣,有自己的軸心和發展路徑。”

四十多歲開始寫作,她憑《八部半》獲得優秀青年文學獎

“這是一本原創的小說集,不是很多年以後的一個選集,是以每一篇都是比較真。當然還是能讀出來她關注的一些焦點,她特别關心媒介的問題,但是她又不甘心用一樣的套路寫,她努力讓每一部都不一樣,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徑去展示這樣一個當下越來越讓我們焦慮的主題,能夠看出每一篇的苦心經營。”黃子平說。

在頒獎典禮接受媒體通路時,黃昱甯重申了文學前輩對自己寫作的深遠影響,但她并不想成為第二個他們:“寫作都是從閱讀開始的,阿特伍德、麥克尤恩在技術上、觀念上對我的寫作一定是有影響的。他們的影響一直在我的文字裡,在各個角落裡面,但我不希望成為第二個他們,拷貝一個人是沒有意義的。中國不需要一個山寨的麥克尤恩和阿特伍德,黃昱甯要找到屬于黃昱甯自己的聲音。”

黃昱甯推薦讀者去看《八部半》中的《文學病人》,“我自己的工作跟各種國際的文學獎有很多關系,是以在小說中設想了諾貝爾文學獎被别的獎挑戰,出現了機器人和作家之間的比賽,裡面有好多内容,我是帶着一種調侃的意味寫的。那時并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站在文學獎的台上,現在反過來再思考這個問題,我自己覺得挺有意思的。”

黃子平:文學獎也是文學批評,為讀者提供閱讀參考

據介紹,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自今年4月10日開始征件,截至5月15日止,共收到來自作家與出版機關的近百部小說作品參評;8月1日,文學獎委員會公布了進入初選名單的8部作品;9月1日公布決選名單,來自青年作家班宇、郭爽、黃昱甯、楊好和遠子的五部作品入圍。

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是華國文學領域首個為發掘和鼓勵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作家的獎項。文學獎委員會表示,該獎設立的目的,是發掘富有潛力的、有長期創作的自我預期與動力的文壇新銳,支援有才華的青年作家,推廣兼具文學性與可讀性的中國當代文學。

四十多歲開始寫作,她憑《八部半》獲得優秀青年文學獎

評委賈樟柯說:“中國社會變革這麼快,需要年輕人的眼睛、年輕人的身體、年輕人的寫作去把最新的這個世界的情況呈現出來。毋庸置疑,年輕人因為跟他們的年齡、身體結合得非常緊密,是以他們對現實新出現的問題非常敏感敏銳的。另一方面,這些新出現的問題又需要新的文學方法、藝術方法來呈現,在他們的作品中,也會比較多出現新的文學語言。”

戴錦華進一步指出,“我們要發現新人、鼓勵新作家、鼓勵原創。我們想要新鮮的感受力、新鮮的想象力、新鮮的生命進入到文學。今天45歲以下的人們,某種意義上說是在中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年代長大的,他們一邊經曆中國的激變,經曆崛起的過程。同時他們是這個巨大技術革命的參與者和享有者。是以我希望這個青年文學獎能把在完全不同生态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中國人帶入到文壇。”

黃子平則認為,文學獎是文學批評的一種,它提供了閱讀的參考,是很好的閱讀推薦,然後也慢慢地建立了一種批評的标準。

而在張大春看來,評獎不僅對閱讀推廣與作家寫作有影響,對評委自身也是互相砥砺、補完的過程,“找到自己原先所持有的那種批評政策的死角,而且以其他評審的意見作為他山之石加以攻措。這種互相激蕩,可能在讨論過程中就會互相讓步的方法是對作品最大的尊敬。”

附: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決選短名單

《冬泳》班宇

《正午時踏進光焰》郭爽

《八部半》黃昱甯

《黑色小說》楊好

《白日漫遊》遠子

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初選長名單

《無中生有》劉天昭

《一瓣河川》雨樓清歌

《故鄉》餘松

來源 | 羊城派

圖檔 | 主辦方供圖

責編 | 樊美玲

審簽 | 吳瑕

實習生 | 徐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