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我一直認為,海南的美好的一天是由一碗抱羅粉開始的。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米粉,在海南各地都有人做,單就在文昌,各個鄉鎮都會有人做粉來賣。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其實都還沒有抱羅粉這個說法。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昌抱羅鎮做的粉也就随着改革開放的步伐脫穎而出了。真正的抱羅粉顔色呈半透明狀,軟而韌,入口即化,但又有嚼勁。因為文昌縣抱羅鎮所産的最出名,抱羅粉的名字就叫開了。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供銷社、合作社解散了,原先在這兩個機關工作的師傅也各自回了家,他們可都是四鄰鄉裡叫得出名号的大廚。這些人解散回家後,都陸陸續續在自己家裡賣起了粉。他們都是很認真、很嚴謹的人,每件事情都要求做到盡善盡美,對粉的品質、味道要求很高。抱羅的粉還有牛肉幹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在品質、口感上有了極大的提升,口碑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慢慢的傳出去了。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文昌羅峰中學。成立于1884年,座落在文昌市抱羅鎮上。羅峰中學曆史悠久、教學成績顯著,在二十世紀吸引了大批海南各地的學子前往求學。而就是這一批批在抱羅生活過的師生,在他們走出社會之後,口口相傳,就把文昌抱羅鎮上的粉很好吃的口碑傳了出去。那時候鎮上的戲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瓊劇團來演出。晚上演出結束後,他們是不走的,指定要在抱羅吃上一碗粉當宵夜之後才離開。那時我們家裡就招待過很多劇團,很多的瓊劇名角都在我們家裡吃過粉。看完戲後的鄉民們是不散的,都會圍到我們家看那些小生、小姐、丫鬟們。裡三層、外三層,那個熱鬧啊,一直到下半夜人都不會散去。也就是這些走南闖北的劇團,把文昌縣抱羅鎮上的粉很好吃的名聲給傳了出去。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到了八十年代末,海南建省辦大特區,抱羅鎮上的老市場也棄用搬到外面的新市場。原先在老市場周圍賣粉的一些人家,不得不關門停業。這其中就包括我們家。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有外地人到鎮上來找願意去海口等地方去做粉的師傅。我的父母親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跟随外地的老闆到了内縣、海口等地方當師傅。那時候父親偶爾回來,我會問他,到了外面,店招牌上會怎麼寫。

父親很肯定的回答:當然是“抱羅粉”!随着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去給别人當師傅,或者自己開店,抱羅粉也就被世人所皆知了。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說到抱羅粉,就不能不說我的三姑婆“牛風三”。她是一個很頑固、倔強的老太婆,也是抱羅做粉人家中的“異類”。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八十年代的時候,鎮上賣粉的人家已經有十幾戶,大家也都經過改良,加了調味料,佐料也豐富了。唯有三姑婆她卻一直堅持她的做法:等到市場收攤的時候,就去便宜收來一大堆已經剃得很幹淨的牛骨頭和牛筋,放到大鐵鍋裡熬煮,直到骨頭上的牛筋和一丁點的肉屑脫落,然後把骨頭撈出來,逐一敲碎,再把骨髓收集起來。她的一碗粉,就是加上一大勺她熬煮的牛骨湯,和着牛筋、肉屑、牛骨髓,味道那個鮮美啊,那是無法形容的。要是還覺得不夠猛,再加上一調羹蝦醬和辣椒,那才是真正的“重口味”。如果你哪天從她家吃完早餐出來,不說别人也會知道的,因為那股膻腥味會伴随你一整天也不會消失。她也是以而得了外号——“牛風三”。可惜啊,三姑婆老去後,她的家人受不了家裡的膻腥味,已不再繼承家業,後人們也就無法再品嘗到如此“重口味”的美食。想念三姑婆,想念那碗純粹的完完全全的牛肉粉。

海南的美好一天,從一碗抱羅粉開始

抱羅粉還可以下飯。小時候家裡沒菜了,母親便會叫我去買碗粉,說是碗,其實是一小盆。合作社的伯父、伯母看到了,自然是明白的。他們會給我多加一些粉,然後弄得稍鹹一點,再加上滿滿的湯。我們一家人便可以就着粉、花生、牛肉幹下飯了,還有湯喝呢!父母親在外打工的那些日子裡,我和妹妹的很多頓飯,就是這樣解決的。

來源:海南食遊記

繼續閱讀